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誰來幫忙介紹 "香河老人不腐爛 "的故事

誰來幫忙介紹 "香河老人不腐爛 "的故事

周鳳臣,香河縣胡莊村人。她活了88歲高齡。停止呼吸後,屍體沒有經過任何防腐處理,在自然環境中,歷經春夏秋冬幾度嚴寒酷暑考驗,至今不腐,自演成佛教界奉為圓滿之果的肉身,被當地人奉為修行的道教神仙。現代科學家認定,她創造了人類超常生命進化的奇跡,從現代醫學和生物控制論的角度看,她自我調節生命自然停歇的能力令人嘆為觀止。

國內壹些深諳東方傳統文化精髓的專家,在考察了周鳳臣老人的現象後,斷言香河民間肉身的現世,必將引發世人對東方神秘文化的遐想,無可辯駁地印證了老子 "人死不壽 "的名言。

周鳳臣老人於光緒31年10月6日(1905年11月2日)出生於香河縣首陽鎮東北街,1992年11月24日晚10時45分在北京長子楊守德家中停止了呼吸。

民國初年,周家到了北京,周逢辰老人8歲時不願去北京,便留在香河縣城,住在姑姑家。姑姑家家境殷實,待她如掌上明珠。依封建禮教令其裹腳,又感其體弱多病,常帶其到寺廟進香禮佛,賜齋增福,以求蔭庇。

周鳳臣老人自幼天資聰穎,心地善良。因他飽受病痛折磨,目睹百姓生死離別,在水深火熱中掙紮,便立誌從小學醫,救壹方百姓。做不了世家千金的姨娘在封建禮教的熏陶下,將自己藏在深閨,連字都不讓讀,更難接觸到醫學。在姑姑家待到20歲那年,姑姑舍不得將她遠嫁,便將她嫁給了本鎮胡莊村楊敬山之子楊世傑為妻。

周鳳臣嫁到楊家時,公公已經去世。當時,由於世道動蕩,楊家家道中落,兄弟離散。丈夫楊世傑為了生計,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家裏所有的活計,包括田裏的重活,都交給了周鳳臣。可憐她弱小的身體,壹雙小腳,受了不少勞累。村裏上了年紀的婦女還提到,周鳳臣剛到莊稼地裏時,連草和苗都分不清,只能偷偷問孩子們。但老人很堅強,經受住了磨難,歷盡艱辛,養兒育女,勤儉持家,將日子過得井井有條。

後來,丈夫去了天津衛,她很長時間沒有丈夫的消息。周鳳臣老人說:"我的兒子在天津衛,我的兒子在天津衛。"

周鳳臣老人說:"我的兒子在天津衛,我的兒子在天津衛。"

周鳳臣老人說:"我的兒子在天津衛,我的兒子在天津衛。周鳳臣老人聽說後,拖兒帶女去天津找丈夫。歷經千辛萬苦,她終於找到了丈夫,並將其救出。從天津回來後,丈夫在當地當了會計,壹家人安頓下來。

周鳳臣老人壹生多災多難,殘酷的命運打擊接踵而至。她有兩個兒子,五個女兒,1940年,大女兒13歲,剛到為她分擔家務、分憂的年齡,卻突然被壹場暴病奪去了生命,老人失去了女兒,肝腸寸斷。

1968 年冬,35 歲的兒媳溫玉蘭因腦溢血猝死,留下四個孩子。老人不得不挑起撫養四個孫子的重擔。當時,大孫女 12 歲,小孫子才兩歲,丈夫在村裏務農,壹年到頭掙不了幾個工分,只能靠在北京打工的大兒子楊守德每月寄壹點錢來維持壹家人的生活。長孫女楊淑玲為了幫老人分擔壹些家務,不得不過早輟學。因為生活艱苦,他不得不把小孫子楊學順送給縣城壹戶無兒無女的人家當養子,在他哭得死去活來後才把他接回來。

1970年春,身體壹向硬朗的丈夫壹夜長眠不醒,撒手人寰,家裏少了壹個頂梁柱。1990年冬,二女兒楊秀清也因患重病,在老伴去世前撒手人寰。老人再次嘗到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

周鳳臣老人壹生飽受病痛折磨。她38歲那年病重,臥床40多天,全靠三嫂餵壹口吃壹口,維持生命。後來,老人的壹位姑姑用民間偏方為老人祛病,並勸老人吃素斷食。老人同意後,身體逐漸痊愈。

1976年9月,為了撫養幾個孫子,老人離開家鄉,隨大兒子壹家遷往京城,繼續工作。直到 80 歲那年,不慎滑倒扭傷了左腳,才卸下了繁重的家務重擔。那年冬天,老人的右手突然潰爛,流膿流血,指甲全部脫落,疼得老人徹夜難眠,長達壹個月之久,在醫院無法治療,老人自己用中草藥敷,壹個月後好了。但後來右手失去活動能力兩年多,吃飯都拿不動筷子。

到了晚年,老人仍壹絲不茍地堅持每天三餐前供佛、供菩薩。她不能走路,就扶著窗臺、桌子壹步壹步地給菩薩燒香。行動不便時,她就在床上點上三支香,叫上三歲的孫女幫她給佛祖上香。每當有人送來新鮮水果和點心,哪怕是幾顆小棗,老人都要先供佛再吃。

秋冬季節,老人的身體特別虛弱,兒女們從營養方面考慮,再三勸老人吃些雞蛋之類的東西。但老人依然不改初衷,告誡晚輩:"人要吃肉,吃壹口還得吃壹口"。

1992年春節後,老人多次要求回祥和,兒孫們都勸阻。直到8月份,實在拗不過老人,才將老人接回了家。

周鳳臣老人作為壹個普通的農家婦女,雖然不懂儒釋道的大道理,但她以壹顆真誠恭敬的心面對世人,以壹顆慈悲的心面對人生,從而悟出了世間善惡因果報應的本質規律和人生的基本法則。她不僅自己踐行戒律,還以各種方式教導後人。每當兒孫們提起老太太,都會想起她經常重復的五句話。這就是她總結的五條行為準則:壹是去天口去地心,心眼要放對;二是遇事多為別人著想,不要只想著自己;三是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四是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五是壹個人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壞事有人知道,最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的意思是:壹個人做了好事有人知道,做了壞事有人知道,最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為了教育家人相信因果報應,老人經常列舉壹些善惡故事教育子孫,讓他們多做好事、多行善事。老人常說"妳看講故事請古,好人終有好人的好,壞人終有壞人的壞,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早晚的事。"

老人對後代子孫不僅關心生活,更註重他們的道德品質修養。特別是對於四喪的母親,由她壹手拉扯大的孫子,管教尤為嚴格。她認為,壹個人只有從小受到教育,樹立正確的善惡標準,知道什麽是好,什麽是壞,長大後才能走上正道。因此,她從小就告誡子孫:"莫學做好人,莫學偷雞掏煙袋"。

周鳳臣老人崇尚孔孟之道,崇尚仁、義、禮、智、信等東方傳統美德。她以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的古訓嚴格引導後人,註重自己的孝道培養。她本人的孝行也受到後人的稱贊。

1992年11月10日至11月24日,老人在彌留之際的後半生,又對子孫後代做人的品行,進行了全面深刻的熏陶。她毫不留情地把家人面前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和心靈深處的汙點-壹揭示出來,使家人心服口服,對自己壹生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做人準則有了明確的認識。

這期間,老人身邊發生了幾件耐人尋味的事。1992年11月9日,得知老人病重住院,大兒子楊守德開車帶著幾位家人從北京趕回香河探望。途中在通縣加油時,遇到壹位老太太抱著壹個孩子乞討。楊守德思念母親,心急如焚,加上口袋裏沒有零錢,便請別人拿些零錢出來。可其中壹個家人說,這是個騙錢的壞人,不但不給錢還趕他走。回到祥和後,沒人再提這件事。然而,11月10日晚,老人竟覺察到了這件事的原委。她訓斥孩子們說"乞丐也不都是壞人,妳們沒有零錢,就給個三二十的也不是什麽大事!她還問長孫:"妳還記得我以前跟妳說過的話嗎?長孫含著淚答應說記得。老人還說"以後遇到修廟,多給點錢。"

11月18日傍晚,老人提出要吃 "消炎痛",讓壹家人把自己當年開荒用的幾個布包袱找來。兒女們壹個個把包袱抖得底朝天,忙了半天,也沒找到。這時,老人把家人叫到壹起,意味深長地對他們說:"讓妳們找藥是假,我是讓妳們翻找,我這包袱裏沒有錢。妳們要明白,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面對包袱裏壹堆針頭線腦的破布片等日用品,面對老人那雙深邃清澈的眼睛,壹家人恍然大悟,失聲痛哭。

11月19日上午,老人讓全家人收拾房間,大家做了分工。有的擦桌子,有的整理衣服被褥,有的擦墻壁。老人特意為她安排了最放;不再下地的壹個女兒和壹個孫子掃地。那幾天,雨雪不斷,屋裏人來人往,地上都是厚厚的泥巴。兩人先用鐵鍬鏟,又跪在地上壹寸壹寸地用冷水擦洗。冷大了,兩人累得滿頭大汗,臟水倒出幾大盆,直擦得露出幹凈的水泥地面。擦完地面,拄著拐杖的女兒奇跡般地扔下拐杖行走自如。

在老人的教育下,子孫後代無論務農、從政、經商,都老老實實,勤勤懇懇,正直善良,不沾染惡習。老人親手培養的兩個孫子,經過高校深造,都已成為部隊幹部。他們為老人今後的物質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感受到生命的無常、眾生的苦難,周鳳臣老人行醫救人的願望壹直寢食難安。據老人的長子楊守德回憶,她年輕時曾央求丈夫楊世傑將壹位醫術高明的行醫者請到家中,請他傳授治療疑病癥和邪病、小兒驚風及鄉間各種常見病的方法。周鳳臣老人心有靈犀壹點通,不忘初心,盡得其真傳,再加上自己的實踐,慢慢掌握了特殊的診療技能,在鄉親們染上了病痛深、時間長的情況下,老人只要對癥下藥,就能藥到病除,而所用的簡單藥物,大多是莊稼院裏常見的黑豆、桃樹枝、草木灰等。治療小兒疾病,同壹家藥店賣的小兒藥,經她壹吩咐,眼看即有特效,不可思議。老人多年來治病救人,積德行善,有求必應,逐漸遠播,連遠在渡口鎮的人也慕名前來求醫問藥。村裏人,尤其是婦女兒童,有病有災都願意找她看,既方便又省錢。而且,凡是老人的手治好的,幾乎沒聽說復發的。

據家人和鄉親們回憶,周鳳臣老人到了晚年,有很強的特異感知功能。1983年夏日的壹天,二孫女楊淑麗中午放學後沒有回家。不久,同學跑來報告,楊淑麗被壹輛大車撞了。壹家人立刻慌了神。老人卻壹點也不著急,好像事先就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壹樣,對家人說:"妳們都安心過日子吧,淑麗沒事,不用折騰去了,過段時間她就回來了。"果然,下午兩點,壹位司機陪著楊淑麗走回家。肇事司機說:"撞到孩子後,我以為完了,只見壹團氣體裹著孩子滾出十幾米遠。我趕緊剎住車,抱起孩子沖到醫院,壹檢查,內傷外傷壹點都沒有"。

楊樹禮自己說:"車撞過來,我就像飛起來壹樣,摔出老遠,爬起來哪裏不疼,我要回家,叔叔不同意,非把我拉到醫院檢查。"

這樣的人命關天的大事,周鳳臣老人怎麽知道會平安無事,永遠是個謎。長子楊學強也曾遭遇生命之劫,後來又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大概只有老人自己知道其中的奧秘。

周鳳臣老人去了北京居住,鄉親們去北京做生意,大多去看望老人。經常有客人進門,老人說,來北京的人做什麽的,同行的有幾個人等等,都說得很準。如果誰請老人看病,她也事先知道,先說病情,然後拿出早已備好的藥,讓人摸不著頭腦。

早在1985年春天,她就對四女兒楊秀華說:"我啊,是有修養的,我是有身體的"。在後來的日子裏,她還多次向其他女兒、孫子、孫女提及或暗示此事。當時,家裏人都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就當老人年紀大了,沒把這些話當回事。

1992年11月,老人在彌留之際,又當著家人的面說:"我有壹件大事,不僅要讓香河縣知道,還要讓全中國知道,最後讓全世界知道"。說得壹眾故家人面面相覷,誰也聽不懂老人的話。直到後來發生的壹系列事情,才讓家人恍然大悟。

周鳳臣老人對自己的遺體終於回老家安頓下來,可以說是做了壹番長遠的打算。

現在家裏用來安置老人的土房,是1963年由老人親自組織修建起來的。起初,生產隊在村東給老人安排了地基房,她卻看好了這塊地。當時,這裏是村裏老張家的房子。老人毫不猶豫地用新木料換了過來。1976年秋天,老人去北京大兒子家住,臨走前,給兩個兒子分了家,把家裏五間房壹分為二,每個兒子各占兩間半。長孫勸老人:"咱全家都去北京,還這兩間老房給誰住?"老人聽了哈哈大笑:"妳不懂!"

以後,家裏每次修房子,老人都讓大孫子寄壹部分修繕費回來。1989年9月,老人聽說楊守玉的二兒子要把老房子全部翻修,便趕回去給二兒子重新辦了分房手續。在老人堅持不懈的勸說下,楊守玉不得不將屬於自己的兩間半老屋剝離重建。而屬於長子楊守德的兩間半房子,原樣空著。1993 年 5 月,人體科學專家在考察之初就指出,保存人體遺骸的最佳環境是農村的土屋和土炕。當專家們得知老人為這兩間半舊的土房做了壹系列布置後,不由得贊嘆不已。

1992年11月,88歲的周鳳臣老人,在停止呼吸半個多月前,為他的遺體不腐做好了充分的生理和心理準備。從克制、嘔吐。排泄、咳痰到凈口、凈身,整個過程有條不紊,讓家人親身經歷和見證了老人神奇的功能和超常的環境變化。

11月6日,老人突感身體不適,咳嗽不止,拒絕進食,經祥和醫院檢查,確診為急性肺炎,住院治療。住院期間,老人出現異常嘔吐,喝壹口水就能吐出壹碗嘔吐物,裏面有紅色倒排的東西和黑色發硬的小米粒。

11月10日,老人強烈要求回家,子女們怕老人回家有個三長兩短,堅決不同意出院。老人說"妳們再不讓我回家,我讓妳們後悔!"兒女們還是不同意。老人的脈搏和心跳都停止了,表現出嚴重的休克。孩子們又驚又慌,哭著答應老人回家。老人立刻回應了壹聲,呼吸、心跳、神智都恢復了正常,情況十分奇妙。中午時分,老人被接回了家。

老人回家後,身體虛弱到了極點,兒女們開始為她的往生做準備,當晚就擡上了靈床。但老人始終醒著,不願躺在靈床上,家人又把老人擡回床上。第二天,老人的身體狀況有所緩解,家人開始給老人輸液治療。到了 15 日,老人的身體基本恢復正常,並要求進食。從這時起,老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怕冷,壹下子變為怕熱,家人只好給她吃冷飯、喝涼水。在九天沒有進食沒有排便的情況下,15 日上午,老人出現了排便異常。排泄物呈噴湧狀,又大又濃,顏色呈紫黑色。後來直到老人停止呼吸,每天都大量排便。

16日淩晨,老人又開始大量咳痰,持續了三個小時。痰中含有五顏六色、形狀怪異的腫塊。傍晚,老人要涼水漱口,整整壹天壹夜都沒有停過。

19日早上,老人讓家人給她用涼水擦身,用清涼油塗抹全身要穴。

那幾天,老人雖然躺在床上,但兒孫們在外面幹什麽,全都知道。11月9日老人在香河縣醫院對小女兒說:"妳大哥他們壹會兒就來"。這句話說完5分鐘後,老人的大兒子進屋了。 11月10日晚,老人的孫子楊學順還沒有趕回來,家人安慰老人,說過段時間就回來。老人搖搖頭說:"明天才能回來。"果然第二天壹早,楊學順就從徐件濤家趕了回來。

11月16日,老人對身邊的長孫等人說:"我有大本事,能讓水(指點滴中的藥)不流。"那天,老人不願意再輸液,家人執意要給老人輸液。要果醫生在老人的胳膊和腿上紮了5次,每次都有回血,但藥水就是不輸,醫生和家屬只好放棄。

與此同時,老人身邊特異的環境顯示,更讓家人大開眼界。11月16日,老人囑咐家人用紅紙紮200朵大紅花。壹家人照做了。11月17日下午4點,又按照老人吩咐,全家20多人聚集在院子裏將大紅花全部燒掉。半個小時後。全家人看到大門正南的天空出現了四個燃燒的火球,顏色呈玫瑰紅色,非常耀眼,直徑有壹米多,持續時間長達3-5分鐘。長孫問大家:"妳們都看到了嗎?"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看到了。"當長孫轉身進屋時,大火球同時消失了。

11月20日午夜,老人安排家人護送他離開香河返回北京。老人躺在車上,頭上蓋著棉被,但車開到哪裏她卻壹清二楚。車過了吳村橋,她說:"進了通縣"。車到八王墳,她說:"走四環路":"走四環路"。車到健翔橋,她說:"快到家了"。老人回到北京後,開始拒絕進食。

11月24日晚10點45分,老人自己拔掉了氧氣管,說:"我要睡覺了,不用了"。然後安詳地閉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和心跳。老人停止呼吸後,體溫24小時未降,壹周後,四肢仍柔軟如常,手背甚至還有血流,頭部太陽穴的血管也清晰而富有彈性。其間,老人長孫工作單位的有關領導來看望,見狀大為吃驚,認為老人的情況不能掉以輕心。在隨後的連續幾個月裏,老人的身體在常溫常壓下自然脫水、脫脂,包括夏季高溫季節,這壹過程仍未間斷。老人停止呼吸前後,壹系列元氣活動和特殊環境表現,絕對不是存在思維可以解釋的。

1993年5月初,我國人體科學家得知周逢辰老人遺體不可腐化的消息後,立即組成綜合調查組,對老人遺體進行了科學考察,充分肯定了老人遺體的生存價值之珍貴,並協同有關單位將老人遺體安放回村。隨後,專家們在老人的家鄉,對她的生平事跡進行了壹個多月的深入調查,了解到了許多涉及生命奧秘的珍貴信息。專家們驚奇地發現,老人對自己最終的去向和遺體的存留等事情早已了然於胸,並做了相應的安排。

專家們還確認,周逢辰老人的遺體至今仍不可腐化,留下了整個肉體演化過程的科學觀測資料,為我國有關人體特殊生命演化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難得的範例,也為全人類留下了壹筆寶貴的財富。老年人的非常規診療、特殊靈覺等壹系列人體潛在功能和超常現象,與本世紀人體科學研究亟待突破的前沿科學密切相關。

中國著名佛學家聞聽老人遺體安放的消息,十分欣慰和崇敬,充分肯定了老人修煉所達到的境界,並提出了具體的安放意見。他們指出,當今世界,老人在,她的事跡必將教育和激勵後人。老人的壹生和美德,為今人如何修身樹立了典範。

如今,周鳳臣老人的身體經過幾度嚴寒酷暑的考驗,在自然條件下停車。夏天,室溫高達30攝氏度,相對濕度可高達90%;冬天,室溫降至零度,老人的身體不受影響,至今完好無損。

壹個普通的農家婦女,生活在淳樸的河北農村,既沒有高深的養生理論,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只是在細微處慎行小事,在滾滾紅塵中潔身六根,貧窮困苦不改其誌,厄運磨難不改其初衷,以壹個弱小的身軀,卻能成就如此輝煌的生命奇跡,這是給後人留下了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在《瑯琊榜之風起長林》中,李易峰飾演的 "瑯琊榜",是壹個不折不扣的 "俠"。

  • 上一篇:藥物鑒別試驗的目的是
  • 下一篇:100謎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