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激動的心情去參觀了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講解員認真,仔細的講解了從原始社會到解放中國的這段歷史。本章我給大家帶來省博物館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省博物館觀後感(壹)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壹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余件,參觀省博物館觀後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壹部分為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占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裏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家具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築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築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於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杭州壹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浙江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改稱浙江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98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壹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數據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余件,其中壹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壹批標本;還有大量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
省博物館觀後感(二)歷時三年的改擴建工程,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館。3月11日,我有幸來到這裏參觀,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氣勢磅礴。
走進國博,置身於寬敞明亮的西大廳,透過7扇銅門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天安門廣常南北兩側的樓梯,猶如壹幅寬厚的臂膀。聽講解員介紹,銅門、樓梯,仿佛敞開的胸襟,懷抱遠方,迎接八方來客,寓意著國博的博大與包容。對著銅門就是壹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這也是放在這裏的寓意吧。
新國博建成後,形成了“兩軸壹區”的建築特點。“兩軸”,分別是長330米的藝術走廊構成南北軸線,由西大廳、中央大廳、東大廳串連而成的200米長的東西軸線。“兩軸”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對稱之美。“壹區”,是指在地下壹層形成了由國博劇嘗學術報告廳、演播室組成的展示區。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兩軸”“壹區”,然後跟隨講解員踏上了“復興之路”。經過修改完善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重新開幕。這是國博改擴建工程竣工後最新推出的第壹個基本陳列。陳列通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以來的壹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麽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麽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遙這是目前唯壹壹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 陳列***分為五個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條“復興之路”上,聽著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講解,看著壹幅幅珍貴的照片、油畫、文物展現在眼前。讓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築風格和展示上,我同樣得到壹些感觸:原建築與新建築的結合、展覽上歷史文物與多媒體科技的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改擴建充分考慮到原建築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經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設計時非常註重與原建築風格的壹致性,北、西、南3個外立面保持不變,新建築向東擴建40米,向地下擴建兩層,向地上擴建壹層,新建築嵌入老建築之中,新老建築形成有機的結合。不僅保持了改擴建部分建築風格與原有建築的協調,而且增強了整體建築的層次感。陳列的亮點在於展示手段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照片、油畫、文物等靜態的展品,還增加了多媒體半景畫文物組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鐵路多媒體互動場景,空間模擬了壹輛火車,有車頭工作艙,有座椅,墻上的電視是動態的草原景象,讓人仿佛置身於開往西藏的列車之上。既強化了視覺效果,豐富了陳列內容,又使觀眾有了更多的參與項目。國博精心設計使修改後的陳列更加大氣莊重,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豐富感,彰顯出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深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