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甘草,又名野甘菊、野甘蔗、土甘草、甘草草、草甘蔗等,是壹種常見的中草藥。野甘草的根和根莖是其主要藥用部位,能夠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健脾開胃、利尿消腫等,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領域。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壹下野甘草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步驟。
壹、野甘草的藥理作用
野甘草的根和根莖含有甘草酸、甘草皂苷、甘草甜素、黃酮類、揮發油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健脾開胃、利尿消腫等藥理作用。其中,甘草酸是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
二、野甘草的應用範圍
野甘草在中醫藥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其主要應用範圍包括:
1.治療咳嗽、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2.治療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病。
3.治療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
4.治療腎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統疾病。
5.治療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等。
三、野甘草的操作步驟
1.采摘
野甘草的采摘時間壹般在春季和秋季,此時野甘草的藥用成分含量較高。采摘時應選擇生長在無汙染的山區或草原上的野甘草,避免采摘生長在道路旁或工業區周圍的野甘草。
2.晾曬
采摘後的野甘草應該晾曬至八成幹,然後用清水沖洗幹凈,晾幹備用。
3.煎煮
將曬幹的野甘草切成小段,放入鍋中加水煎煮,煮至水變黃色即可。
4.制成藥品
煎煮後的野甘草可以制成不同的藥品,如野甘草顆粒、野甘草口服液等。
四、野甘草的註意事項
1.野甘草不宜長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水鈉瀦留、高血壓等不良反應。
2.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慎用野甘草。
3.野甘草有壹定的毒性,應註意使用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