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食品安全衛生的重要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應當無毒無害,並具有壹定的營養價值,不僅從營養和衛生兩個方面保證了食品安全。1.人類健康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要求。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群體發病,造成較大的社會和心理影響,也容易被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利用。如何確保食品安全在新世紀已經上升為壹個社會和國際重大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和民眾的關註。食源性疾病是人類痛苦的主要原因,會帶來不必要的死亡和經濟負擔。在世界範圍內,近年來食品安全惡性突發事件頻發,比利時發生二惡英汙染事件;英國的瘋牛病和豬瘟;日本因大腸桿菌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近萬例,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瘋牛病的全稱是“牛海綿狀腦病”,發病原因可能是給患有瘙癢癥的羊餵牛肉骨粉所致。目前,人們認識到引起瘋牛病和綿羊瘙癢的致病因素的真正性質是由壹種稱為朊病毒(翻譯為朊病毒蛋白)的正常細胞蛋白的結構變異引起的。暫稱為“瘋牛病因子”。在受感染的奶牛中,病原體主要存在於腦組織、脊髓和眼睛的視網膜中,在小腸、骨髓和背神經節中也可發現壹些。到2000年7月,英國34000多個牧場的176000多頭牛感染了該病,高峰在1993年初,每月至少有1000頭牛患病。直到3月1996,英國政府才承認“新變異型克雅氏病”與瘋牛病有關。中國農業部和有關部門多次發布通知,禁止非法進口、經營和使用反芻動物及其產品、胚胎和動物源性飼料。大腸桿菌食物中毒1996 5月下旬,日本數十所中學和幼兒園發生6起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高達1600人,導致3名兒童死亡,80多人住院。這就是引起全球高度關註的大腸桿菌o157中毒事件。與此同時,日本仙臺市和鹿兒島縣也發現了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兒童增至3791人,住院兒童達202人。截至7月底,超過1萬人中毒,11人死亡,波及44個都道府縣。1999期間我國部分地區也發生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0157 h7感染性腹瀉疫情,表明我國不斷受到該菌威脅的形勢日趨嚴峻。單增李斯特菌食物中毒1999年底,美國發生了最嚴重的壹起因食用含有單增李斯特菌的食物而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在密歇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該細菌汙染的“熱狗”和熟肉而死亡,其他22個州有97人患病,6名女性流產。2000年底至2001年初,法國發生食品被李斯特菌汙染事件,6人因食用法國公司加工生產的肉醬和豬舌成為李斯特菌受害者。二惡英汙染食品事件65438+1999年5月比利時發生了“二惡英汙染食品”事件。起初養雞場有的雞不下蛋,肉雞生長異常。據調查,這是由於比利時9家飼料公司生產的飼料中含有致癌物質二惡英。調查發現,比利時壹家飼料廠的飼料脂肪二惡英含量超過允許限量200多倍,給比利時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654.38+00萬只肉雞和蛋雞被宰殺銷毀。此次事件造成的直接損失達6543.8+03億歐元。如果加上與此事件相關的食品行業,損失已超過數百億歐元。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食源性疾病不斷出現。農藥濫用中毒、“瘦肉精”中毒、泔水油事件、劣質奶粉事件、甲醇中毒、毒蕈中毒、亞硝酸鹽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在全國各省市均有報道。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危害。2.食品貿易全球化對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目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食源性疾病不斷上升,惡性汙染事件接連發生,新技術、新工藝帶來的新危害,導致世界範圍內食品貿易爭端不斷,成為影響國際食品貿易的重要因素。如英國僅禁止瘋牛病出口,每年損失52億美元,為消滅瘋牛病而采取的宰殺行動約300億美元;比利時二惡英汙染不僅導致比利時生產的動物性食品被毀,還導致世界各國禁止進口動物性食品。預計經濟損失654.38+0.3億歐元。3.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對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不僅嚴重損害其經濟,而且影響消費者對政府的信任,威脅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比利時二惡英事件不僅讓衛生部長和農業部長下臺,也讓執政40年的社會黨政府倒臺。總結壹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2)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源頭汙染對食品安全威脅巨大。經營者違規使用劇毒農藥,違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獸藥,違規使用瘦肉精。3)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仍然較低;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不合格原料生產加工食品。4)食品工業應用新原料、新技術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如中藥材、轉基因食品等新資源的使用,食品用新包裝材料,食品輻照等食品加工新技術;5)環境汙染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二惡英和有機氯汙染。6)犯罪分子很容易利用食品進行犯罪或恐怖活動;7)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條件、手段和經費不能完全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受到各國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2001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的第5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全球100多個成員國就食品安全達成決議。將食品安全作為公共衛生的優先領域,要求成員國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最大限度地減少食源性疾病對公共衛生的威脅。我國政府也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和衛生。在總結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制定了《食品安全行動計劃》。第二,我國和本省學校食品安全衛生現狀不容樂觀。主要不安全因素有:1。領導對保證學校食品衛生重視不夠,不能有效落實食品衛生校長負責制。2.制度措施落實不到位甚至不力;比如,學校采購的食品質量不高,學校配送的食品往往忽略了對餐飲食品經營者衛生許可證(含許可項目)等資質條件的審查,無法仔細調查其加工場所的衛生狀況和加工能力,僅考慮其價格因素,由於加工能力的限制,會導致超負荷運轉,容易導致加工食品變質,引發食物中毒。有的跡象不清,有的沒有證據,存在食品不安全隱患。3.食堂硬件設施、功能區劃分等衛生設施不符合衛生要求,餐具消毒措施和清洗設施不落實,沒有熟食間和食品銷售間,沒有防蠅防塵設施,熟食間沒有紫外線消毒燈。4.員工健康意識淡漠,崗位責任制不明確,法律法規健康意識差,不註意個人衛生,指甲長,胡子多,操作時吸煙等。,有的不穿工作服,不戴工作帽。5.有的學校把食堂、食堂等後勤工作社會化,全部承包給個人推向市場。壹些學校和個體承包商,受經濟利益驅動,更重視商業,忽視衛生安全,漠視食品安全因素,從事非法經營活動,有的不按衛生許可審批項目經營,制售盒飯,發放油炸食品。資料顯示,僅2005年第二季度,學校食物中毒就有20起,中毒1,256人,死亡1人。同期全國食物中毒67起,中毒2129人,死亡59人。三、學校食品安全衛生的重要性學校食堂的安全衛生也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校的穩定發展。近年來,學校食物中毒事件頻發,給學校安全敲響了警鐘。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生的健康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學校壹旦出現食品衛生問題,往往會波及壹大群人,從輕到重,影響學生學習和社會穩定。同時,食品衛生問題的發生也影響了學校的正常學習和工作秩序,使學校的聲譽下降,並可能進壹步影響學校的招生和經濟利益。四。學校常見食源性疾病的類型及原因:食源性疾病是指各種致病因素攝入人體而引起的壹類疾病,通常具有傳染性或毒性。包括食物中毒、因食物感染的腸道傳染病、食源性寄生蟲病和因食物中有毒有害汙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危害包括生物危害、化學危害和物理危害(壹)生物危害1。食源性致病菌最常見,夏秋季多發,引起中毒的食物往往是動物性食物。沙門氏菌病1)病原體及中毒食物:包括只感染人的傷寒、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人食物中毒的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等。多發生在夏季,可通過水和食物傳播。中毒食物主要是肉類食物,常因食物存放不當,食用前未煮熟而引起。2)臨床表現:腸熱型(傷寒、副傷寒):開始出現發熱、不適和全身疼痛,隨後患者出現持續高熱、脈搏相對緩慢、肝脾腫大、外周白細胞減少和皮膚玫瑰疹。嚴重的腸壞死和潰瘍,伴有出血和穿孔等並發癥。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潛伏期12~24小時,突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嚴重寒戰、驚厥、抽搐、昏迷,病程3~7天,預後良好。其他類型:類霍亂、傷寒、類感冒、敗血癥。其他還有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等。誌賀氏菌感染(痢疾)是由於食用了被誌賀氏菌汙染的食物和水,常因不衛生的加工人員接觸食物而引起。其特征是惡心、嘔吐、腹瀉(急性腹瀉後出現沈重感、粘液和血便)、發熱、出汗、腹痛和肌肉酸痛。霍亂是由食用被霍亂弧菌汙染的食物和飲水引起的。常見的傳播是由海鮮或未煮熟的海鮮,生吃蔬菜,吃水果不去皮,以及在食物制備或儲存過程中被汙染引起的。防控:預防為主,采取水、糞、食、蠅綜合防控措施。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預防原則1)防止病原體汙染和毒素產生2)防止病原體繁殖和毒素形成3)殺滅細菌,破壞毒素2。食源性甲型肝炎病毒是壹種單鏈rna病毒,可以感染不同的動物和人。常年多發,各個年齡段都容易感染。水和食物會導致疾病爆發。常見的汙染食品有涼菜、水果和果汁、乳制品、蔬菜、貝類和冷飲。臨床表現:潛伏期15-45天,平均30天。有兩種:黃疸型和非黃疸型。預防:主要是切斷感染途徑,控制傳染源,加強飲食、飲水、環境衛生管理。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3.食源性寄生蟲旋毛蟲病、絳蟲病:1)豬囊尾蚴病豬囊尾蚴在半透明的囊袋內,肉眼呈白色,比綠豆稍大。囊腫的壹端是乳白色不透明的頭。這種肉被稱為“米飯豬肉”。人食用含囊尾蚴的肉類後,囊尾蚴在腸道內發育成人,引起人體絳蟲病;成蟲也可逆行進入胃內,消化後孵化出幼蟲,幼蟲進入腸壁,通過血液到達全身,使人患上囊蟲病。囊蟲病的不同寄生部位可引起腦囊蟲病、眼囊蟲病和肌囊蟲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2)旋毛蟲病,主要寄生於膈肌、舌肌、心肌,食用含旋毛蟲囊的肉類壹周後,在腸道內發育成成蟲,並產生大量新幼蟲鉆入腸壁,隨血危害人體健康。人類的疾病與吃生肉或吃了壹半的肉有關。預防:加強肉類檢疫;加強市場管理,防止販運病畜肉;加強教育,糾正不良飲食習慣;烹飪和加熱應該徹底,以防止交叉汙染。4.天然毒素包括1)海洋毒素貝類毒素麻痹性貝類毒素;魚類毒素包括河豚毒素、雪卡毒素和鯖魚毒素;2)真菌毒素和3)植物毒素:蘑菇中毒、豆類食物中毒和發芽馬鈴薯中毒。毒蕈中毒的常見原因及預防蘑菇也叫蘑菇。蘑菇生長在各種環境中,尤其是在草原和森林中。毒蘑菇也叫毒蘑菇。在我國,毒蘑菇約有100種,但大部分是微毒或不確定的,10種往往會引起嚴重中毒。分別是:杏鮑菇、杏鮑菇、杏鮑菇、杏鮑菇、杏鮑菇、杏鮑菇、杏鮑菇、姬菇、杏鮑菇、杏鮑菇等。臨床表現根據毒素成分和中毒癥狀分為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器官損害型。預防措施要加強宣傳,避免誤食。豆類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可能是皂甙和紅細胞凝集素,具有凝血作用。中毒原因是沒有煮熟,有毒成分沒有被完全破壞。臨床表現:潛伏期壹般為2-4小時,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頭痛、少數胸悶、心悸、出冷汗、四肢麻木、畏寒等。體溫壹般正常,恢復也快。預防:豆類容易燉,炒的時候不要貪脆。發芽馬鈴薯的有毒成分:龍葵堿c45h73no15,發芽馬鈴薯的芽和眼的龍葵堿含量增加。臨床表現為潛伏期多為2-4小時,伴有咽部瘙癢和燒灼感,隨後出現胃腸道癥狀,嚴重的上吐下瀉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和血壓下降,頭暈、頭痛,輕度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甚至因心力衰竭和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預防:低溫保存土豆,防止發芽;不吃發芽有綠皮的土豆;如果芽少,就把芽和芽眼挖出來,燉,煮,紅燒。加醋可以破壞毒素。(2)化學危險農藥殘留、有毒金屬和化合物(鉛、鎘、汞、砷、氟、多環芳烴、多氯聯苯和二惡英)、工廠化學品(潤滑劑、清潔劑和油漆)和獸藥殘留。亞硝酸鹽食物中毒(1)中毒原因:誤食;食物中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食品加工中添加了過多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2)中毒機制:氧化血紅蛋白中的二價鐵為三價鐵,從而失去攜氧能力,導致機體組織缺氧。(3)預防措施:嚴格管理亞硝酸鹽的儲存和使用,防止誤食;限制食品中亞硝酸鹽的添加量;加強蔬菜運輸和保鮮的衛生管理;加強水質監測。有機磷農藥中毒有機磷化合物是壹類高效廣譜的農藥。廣泛應用於農業和林業。(1)中毒原因: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有機磷農藥汙染的食物。如使用裝滿農藥的醬油、酒、食用油空瓶;食品在運輸過程中被有機磷農藥汙染;剛施過有機磷農藥的蔬菜、水果在安全間隔期前采摘上市,或有機磷農藥與糧食、糧食混放在同壹倉庫保管,導致誤食或汙染糧食,中毒、自殺。(2)中毒癥狀:潛伏期多在2小時內,潛伏期越短,病情越嚴重。輕度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汗、視力模糊、乏力等。還有肌肉震顫、瞳孔收縮、胸悶或全身肌肉緊繃感、出汗、流涎(口腔和鼻孔內可能有大量白色或淡紅色泡沫樣分泌物)、腹痛、腹瀉。嚴重者有心跳加速、高血壓、發紺、瞳孔縮小如針尖、對向光消失、呼吸極度困難、肺水腫、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最後,他可能會死於呼吸衰竭或循環衰竭。(3)防止有機磷農藥由專人保管,單獨存放;特種設備;噴灑農藥必須遵守安全間隔期;噴過農藥、播過毒種的農田要設立標誌,提醒群眾;配藥、拌種應遠離畜圈、飲用水源、瓜果地,防止汙染;噴灑藥物時必須註意個人防護。噴灑藥物後用肥皂水洗手洗臉。吃之前洗幹凈蔬菜和水果。學生食品安全衛生的預防措施學校食品衛生的整頓是壹項長期的工作。下壹步衛生部將會同教育部門研究解決學校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近年來,根據《食品衛生法》,衛生部加強了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相關法規建設,先後制定頒布了《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監督辦法》、《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發布了《學生食堂和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為學校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和食物中毒事故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此外,教育部和衛生部多次聯合開展學校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希望以檢促建,以檢促改,加強預防,消除可能發生食物中毒的隱患,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學生,要掌握壹定的食品安全衛生知識,做好個人防護。以下幾點引起妳的註意:1。購買食品時,要註意食品包裝是否有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超過保質期、是否標註食品原料和營養成分、是否有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適當的感官特性。不能吃變質、酸敗、發黴、蟲媒、汙穢、混有異物或有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物。如果蛋白質食物粘稠,脂肪食物有嘯叫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味,或者飲料有異常沈澱物,就不能吃。3.不要在校園周邊購買無照商販的盒飯或食品,減少食物中毒隱患。4.註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自己的餐具要洗凈消毒,不要用不幹凈的容器盛放食物,食堂不要亂丟垃圾,防止蚊蠅滋生。5.少吃油炸和油炸食品。學校在食品安全衛生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包括硬件設施的投入,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執行,對相關人員進行食品衛生知識的培訓和宣傳。但是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包括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有計劃的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對學生進行食品衛生知識的宣傳,對學校周邊的飲食攤點進行整治等等。希望以檢查為契機,促進學校發展,保障學生健康。
上一篇:醫院火災應急計劃下一篇:上海品牌折扣店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