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療效差不壹定是耐藥菌耐藥,而是指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受性。壹旦出現耐藥性,藥物的療效會明顯降低。耐藥性按其產生原因可分為獲得性耐藥和天然耐藥。自然界中的病原體,比如某壹株細菌,也會產生天然的耐藥性。長期使用抗生素,多數敏感菌株被持續殺死,耐藥菌株會大量繁殖。更換敏感菌株,細菌的耐藥率在增加。目前後壹種方法被認為是耐藥菌出現的主要原因。但臨床應用抗生素後治療效果不佳,不壹定是細菌耐藥所致。主要原因如下:壹、抗生素有效,但由於抗生素本身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機制,藥代動力學(PK)和藥效學(PD)是臨床藥理學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以最小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這兩個傳統的體外藥效學參數為指導。在抗菌藥物的PK/PD研究中,根據抗菌藥物的抗菌作用與血藥濃度或作用時間的相關性,大致可分為三類: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抗菌作用時間長的抗菌藥物。第二,由於患者的癥狀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有時雖然致病菌已經被殺死,但其他因素仍然存在,不能完全改善癥狀。比如咳嗽,即使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殺死致病菌後,我還是不能馬上停止咳嗽。這是因為長期咳嗽會導致呼吸道上皮細胞損傷,氣道反應性增加,也需要壹定的時間來修復。頻繁更換抗生素更容易產生耐藥性。三是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如營養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艾滋病等。這類患者容易感染,感染後抗生素通常無效。第四,可能是真菌感染。尤其是濫用抗生素,身體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時候,更容易發生。及時查痰,早發現真菌,早治療,加強營養是治療和預防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5.壹些超級細菌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多藥肺炎鏈球菌,對大多數抗生素不敏感。需要萬古黴素和其他特殊抗生素才能殺死。抗生素組合不當,適得其反。聯合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提高療效,降低毒性,減少副作用,延緩或避免耐藥。抗生素的選擇應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結果。聯合使用的適應癥包括:病因不明的嚴重感染、單壹抗菌藥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嚴重感染、單壹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為了減少毒性藥物的用量,長期使用病原體可能會產生耐藥性。不同種類抗生素的聯合使用可表現出四種效應:協同作用、蓄積作用、不相關作用和拮抗作用。按其作用性質可分為四類:a .繁殖期殺菌劑,如β-內酰胺類、頭孢菌素類;b .靜止期殺菌劑,如氨基糖苷類、多粘菌素類;c .速效抑菌劑,如四環素、頭孢菌素等。A+C=拮抗,即效果降低;B+D=協同或不相關;C+D=累加,即互補函數;A+D=累計或不相關;C+B=積累或協同。特別提示,A類殺菌劑在繁殖期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細胞壁粘蛋白的合成,使細菌不能合成細胞壁缺陷,細胞膨脹開裂而死亡。所以C類速效抑菌劑的組合是不會起作用的。因為C類殺菌劑的作用機理是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結合,抑制肽酰基轉移酶,並抑制蛋白質肽鏈的延伸,抑制細菌的生長。沒有生長,細胞壁就不會合成。消失A類藥物。據統計,抗生素合用時,60% ~ 70%的情況是不相關或相加,20% ~ 25%的情況是加強,10% ~ 15%的情況是拮抗。由此可見,抗生素的聯合使用有利有弊,甚至是弊大於利。當壹種抗生素可以達到治療目的時,應避免使用第二種和第三種抗生素。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有效、簡單、經濟和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原則。只有當感染特別嚴重,估計有兩種以上細菌合並感染或用壹種抗生素難以控制感染時,才應考慮聯合使用相應的抗生素。應嚴格遵守聯合用藥的適應癥,並考慮不同種類抗生素的相互作用。選擇合適的抗生素組合,否則會適得其反。確定耐藥性後使用抗生素後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如何處理,要認真鑒別。如果確定了抗生素耐藥性,其補救思路包括:第壹,最重要的是進行藥敏試驗,即采集患者感染部位的樣本進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對該類細菌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種藥物最敏感,從而獲得更好的抗菌效果。特別是使用抗生素時,要嚴格掌握抗生素的適應癥。給藥途徑和方法應遵循有效、少量的原則,避免重復用藥。其次,要考慮聯合用藥。單壹抗生素難以或難以控制的感染,以及混合感染、慢性感染、細菌耐藥、深部感染藥物難以穿透,壹般應聯合用藥。服藥時應采取及時、足量、廣譜的原則。第三,應使用其他抗生素進行連續治療。最後,所有的抗生素都應該停用。如果以上方法都試過了,還是沒有效果,可以慎重考慮停用所有抗生素。臨床觀察壹段時間後,再決定下壹步的治療方案。鏈接白細胞增多不是抗生素的適應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生素住院使用率為30%,歐美發達國家抗生素住院使用率為22%~25%,而我國抗生素住院使用率高達80%。中國真正需要抗生素的患者不到20%,80%以上濫用抗生素。抗生素常見的濫用現象包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感冒)。病毒性腹瀉要用抗生素,不合適的抗生素要預防。目前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壹個誤區,就是只要有發燒或白細胞增多就要使用抗生素。其實發燒的原因不壹定是細菌感染,即使是傳染病也可以是病毒或者其他病原體引起的,而不僅僅是細菌。白細胞增多也是如此。
上一篇:兒童dha排名前十下一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推薦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