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石渠精神爭做農信標兵
講座現場,與會人員還通過觀看《紮西卡之春》紀錄片、現場采訪、圖片展覽等形式,了解石渠信用聯社紮根雪域高原、服務藏區群眾的先進事跡,深受啟發。
"我們為石渠農信人的堅守和奉獻精神所感動,更為他們樂觀積極投身偏遠地區農信事業的態度所鼓舞"。參加報告會的雅安農信員工寫下了這樣的感悟:"這些事跡看似平凡卻又極不平凡,平凡是因為這與雅安農信員工的工作軌跡相似,不平凡是因為這相似的軌跡是在海拔4000多米高的'生命禁區'裏書寫的"。石渠信用社幹部職工抗擊高原病,忍受長期與家人分離的寂寞,面對壹年九個月在冰天雪地裏工作的艱苦條件,在康巴之巔譜寫了壹曲普惠金融的贊歌。"
"在甘孜工作的這壹年多來,我三進石渠,親身經歷了禁區生活的艱辛;平時我也通過壹些其他途徑了解他們的業務經營和員工生活,他們不僅生活頑強,而且業績狀態第壹,他們是甘孜農信的傑出代表,也是四川農信的驕傲,我衷心地向他們!致敬"。雅安辦事處、雅安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趙軍擔任甘孜州聯社理事長,他要求全市農信幹部職工要學習石渠農信人 "缺氧不缺理想,艱苦不失鬥誌,平凡卻有作為 "的精神,保持定力,搶抓機遇,奮力推進雅安農信在新常態下新發展;將石渠信用聯社的先進事跡與 "蘆山精神 "相結合,有效轉化,再創 "雅安模式 "的新輝煌;發揮先進典型示範作用,弘揚四川農信精神,助推貧困戶早日脫貧,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而努力奮鬥,在新常態下推動雅安農信事業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為***鑄就中國夢的雅安農信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石渠農信大隊先進事跡材料
甘孜州石渠縣平均海拔4500米,縣城海拔4250米。這裏嚴重缺氧,空氣含氧量不到內地的壹半,即使是空手行走,也相當於內地負重20公斤;這裏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零下1。6度左右,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45度;這裏缺少樹木,缺少煤炭,取暖主要靠燒牛糞;這裏不產蔬菜,由於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新鮮蔬菜既貴又少,很多人都以新鮮蔬菜作為禮品;這裏缺電,經常看不到電視,還要承受精神生活的清貧、單調和寂寞。很多時候,做夢都在大口吸氧,吃著壹大盤新鮮蔬菜,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這些平凡的生活,都成了奢望,這是鄧波第壹次來到這裏最深切的感受。
1992年7月,剛滿20歲的鄧波從省稅校畢業,分配到石渠縣工作。本來,他是懷著對草原的向往、對稅收工作的熱情和當好 "稅官 "的夢想從南充(微博)蓬安來到石渠的,但美好的願望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他動搖過、傷心過、哭泣過,甚至想壹走了之。特別是剛到石渠那壹段時間,他頭暈、腦脹、耳鳴、心慌,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學生來信中描述的城市生活也撞擊著他的心靈,不知多少次捫心自問,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是否要奉獻給這遙遠的冰天雪地?
在他人生最艱難的日子裏,局裏的藏漢同誌給了他家庭般的溫暖。局裏沒有食堂,鄧波又是單身。針對這種情況,從雪洛局長開始,局裏的每壹位同事都帶他到自己家裏吃飯,並把最好的飯菜端給他。晚上,只要他宿舍的燈壹亮,大家都主動來陪他,或者請他到家裏去聊聊家常。下鄉時,領導和援藏幹部寧可自己少吃壹口,也要讓他吃飽吃好;寧可自己裹著藏裝睡在地上,也要把床鋪留給他。在這個最寒冷的地方,鄧波平生第壹次感受到了普通人之間從未有過的無私和溫暖。
在仿徨的時候,工作中的嶄露頭角增添了他的信心。鄧波雖然只是個中專生,但大家都覺得他是 "科班 "出身,很有來頭。上班沒幾天,他就接到了檢查任務,很快發現壹家企業近兩年偷逃稅款3萬多元。稅制改革第二年年底,很多人不理解,他通過短期培訓和自學,連續半個多月講解新稅制。1995年,局裏來了第壹臺電腦,他 "趕鴨子上架",搗鼓了10多天,終於弄懂了電腦的基本操作,然後手把手地教大家。他是 "趕 "來的電腦。其實他們哪裏知道,鄧波在學校只上過兩節電腦課。業余時間,連壹些幹部子女都找他輔導、補課。在大家贊許和信任的目光中,在工作取得的成績中,鄧波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就感。那壹刻,他意識到"石渠需要我
想到同事的關愛,想到工作的需要,想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想到許許多多從內地支援西藏的前輩和長眠在石渠的100多位烈士,鄧波的勇氣和信心油然而生,"他們能在這裏生存、工作,我為什麽不能?"
從此,他開始學著喝酥油茶、吃糌粑、啃生牛肉;學著用牛糞生火、取暖、做飯;學著像高原牦牛壹樣頑強、執著地生存。我想,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石溝雖然缺氧,但人不能缺意誌。於是決心在石溝,在高原,在這生命的禁區紮下根來!
1996年6月25日,那是鄧波終身難忘的壹天,這壹天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 產黨。從那天起,他更加堅定和決心:壹定不辜負領導的重托,壹定不辜負同誌們的希望,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獻給石渠這片熱土,奉獻給高原的稅收事業。
收稅難,高原收稅更難。稅收征收方式主要是縣級集中繳納和鄉鎮巡回征收。全縣數百戶納稅人分散在23個鄉鎮,離縣城最近的70多公裏,最遠的達300多公裏,中間還有幾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壹年遊集兩次,時間約壹個月,行程約1500公裏,大部分鄉鎮沒有賓館、飯店,每次遊集,稅務幹部都自帶帳篷和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出發前全局住宿的同誌都要自發送行,感覺就像壹次遠征。
高原的天,孩子的臉。壹會兒陽光燦爛,壹會兒大雨滂沱。因為走的是泥石路面,常常晴天壹身灰,雨天壹身泥。如果遇到泥石流、塌方,不是十分危險,就是陷在中間,進退兩難。渴了,喝壹口雪水;餓了,撿些牛糞柴草燒水泡面,或吃幾口糌粑耙。2004年11月的壹天,鄧波和四位同事的車壞了,四周荒無人煙,風雪交加,他們只好躲在車裏,啃著冰雪吃糌粑充饑,靠唱歌講笑話壯膽。唱歌嗓子啞了,講故事還是不見人影。晚上,氣溫降到零下20多度,他們用大衣和藏袍緊緊裹在壹起,熬了兩天兩夜,直到救援的同誌趕到。10年來,他每年都參加巡回采風,沒有倒下過壹次。日積月累,在這條路上竟然跑了5萬多公裏。壹位曾采訪過他的記者形容 "這是在稅收禁區的生命長征!"。
這條 "生命長征路",也是 "中國稅務 "的 "生命長征路"。"生命長征路",是 "中國稅務 "的 "生命長征路"。
1996年,縣局對他妻子所在的公司進行稅務檢查,結果查出欠稅2萬多元。當晚,妻子委婉地告訴他可以處理,他搖了搖頭。第二天,公司領導找他談話,他又不同意。沒過多久,妻子便從收銀保管員的崗位上,"分配 "到了商場效益最差的部門櫃臺,不僅工作辛苦,而且收入也減少了不少。面對妻子的抱怨,他笑著說;"收稅不是為了買菜,不能隨便討價還價。我們錢多了多用,錢少了少用"。
其實,石溝地廣人稀,稅源稀少,全縣主要稅收來源於200多戶個體戶,沒有大型工礦企業,通過全局同誌的努力,縣局稅收收入從2006年的68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181萬元,增長了近3倍。
曾經有人問,妳們費那麽大勁,吃那麽多苦,收的稅還不如內地壹個稅務局的'零'多,有什麽意義? 壹分錢是稅,收多收少是責任"。是的,在石渠,在整個甘孜州,收的稅不多,但他們的付出並不少。他們深深體會到:在高原藏區,稅收工作體現 "為國聚財、為民執法 "宗旨的政治意義遠遠大於其收入的意義。收上來的是有限的稅款,守住的卻是****、黨執政的石渠這片稅收陣地,維護的是稅務幹部的神聖使命,堅守的是稅務幹部的壹份良知和責任,飽含的是對黨和國家的壹段深情。
鄧波說:"在石渠工作的20多年裏,有喜悅,有辛酸,有收獲,也有付出。最讓我愧疚的是,欠了太多的親情,特別是對妻子,心裏有壹種說不出的痛,因為欠她的太多了。我和妻子同是大陸人,都說生孩子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是最需要丈夫陪***出生入死的時候,可在這樣的時刻,我卻沒能盡到丈夫的責任。那是1998年5月的壹天,全局人員正準備深入區鄉搞稅務檢查,我接到老鄉的電報,說妻子已懷胎十月進醫院待產。面對妻子和工作,我該怎麽辦?如果請假回家,領導會特批,但稅務稽查在即,稽查方案是我擬定的,各個工作環節也是我最熟悉的,如果回家照顧妻子,肯定會影響稽查工作。於是,我寫信給遠在家鄉的父母,請他們代為照顧妻子。遠離石渠,我面向家的方向,在心裏默默地對妻子說:對不起,真的對不起!"
歷經40多天、行程壹千多公裏的稅務稽查工作回到縣城,當鄧波收到妻子的來信和他們母子的合影時,看著照片上兒子稚嫩的臉龐,讀著妻子在信中說的 "妳可以不來看我,但妳總該看看妳的骨肉吧 "時,他忍不住哭了!他忍不住哭了。當晚,同事們紛紛來到他的住處,拿來酒、菜,圍著電爐,紛紛舉杯為他唱起"...... 沒什麽好說的,祖國知道我......"。
石渠是我國囊尾蚴病的高發區。該病是高原地區特有的壹種寄生蟲病,被稱為高原 "癌癥"。2000年7月,鄧波的妻子不幸患上肝囊蟲病,發現病體有拳頭大小,壹旦病體外囊破裂,就會引起排異、休克死亡。在局裏同誌的關心幫助下,他借了3萬元手術費,緊急將妻子送到重慶進行手術治療。肝區手術非常危險,需要精心護理。然而,就在手術後的第5天,鄧波從電話中得知,全州綜合采集管理軟件試點即將開啟。他是主管領導兼系統管理員,如果不及時趕回去,很可能會影響全州的試點工作。當時,他心亂如麻,看著妻子蒼白的臉,看著病床上掛著的輸液瓶,他實在說不出話來。細心的妻子發現了他的變化,問道:"是不是工作上有什麽事?是不是局裏叫妳回來了?"他默默地點了點頭。妻子的眼淚立刻流了下來,不多時,她說:"妳去吧,別耽誤工作,這裏條件好,我會照顧好自己的。"第二天,他忍著疼痛又回到了高原。
2007年,在總局、省局、國家兩極局領導的關懷下,鄧波的妻子在天津市第壹中心醫院接受了我國著名肝移植專家沈中陽教授的肝移植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的護理非常重要,但由於工作原因,在妻子手術後的第三個月他就回到了單位。他說:"非常感謝組織對自己和愛人的照顧,是組織給了我愛人第二次生命。"
對於家庭,對於年邁體弱的父母,他虧欠太多太多。父母遠在千裏之外的家鄉,他不僅不能在他們身邊盡孝,還要為他們增添壹份負擔。兒子上岸後,考慮到高原生活和醫療條件差,他壹直被安排在父母身邊,壹年只能探望壹次。每次回家,看著壹年比壹年蒼老的父母,壹年比壹年長大的兒子,心裏有說不出的酸楚。每次回來,老人和孩子都要流淚,都像是生離死別。
誰家無父母?誰家沒有父母,誰家沒有父母,誰家沒有父母,誰家沒有父母......"
"父母在,不遠遊",這是 "父母在,不遠遊 "的真實寫照。 然而,面對從事這份光榮的職業,面對壹名***黨員的責任,面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勤勞善良的人們,他註定要付出青春和親情的代價。因為他選擇了高原,選擇了稅收。對於這樣的選擇,他無怨無悔!
"這些年來,組織對我個人的培養、家人的照顧實在太多了,我拿什麽來回報?黨的恩情深似海,難以回報,唯有肩負起組織賦予我的責任和使命。我應該把組織對自己和家人的關懷延續下去"。
澤仁卓瑪,石渠縣城區壹名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五歲藏族女孩,父母雙亡,與壹個十七歲的妹妹相依為命。得知女孩的遭遇後,鄧波非常著急;通過朋友介紹,與州醫院專家取得聯系,詳細咨詢相關手術情況;通過各種渠道,為小女孩籌集救助金,並及時將她送到州醫院,讓她重見光明。
打羅,壹個40多歲的淳樸藏族人,獨自從青海到石渠做生意,他每次上班,都要路過他的店,和他寒暄幾句。有壹天,發現他的店整天沒開門,感覺不太對勁,敲門進去才發現他已經病倒在床,壹天多都沒吃飯了,鄧波急忙去給他買方便面和藥。
長期以來,只要遇到類似的情況,他都會想方設法伸出援助之手。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希望所有的人平安、健康、吉祥。多年來,他和單位職工先後資助貧困學生、個體工商戶、受災貧困戶60余次,雖然捐的錢不多,但體現的是壹種情懷,奉獻的是壹份愛心。
2008年1月,石渠縣孟沙鄉在雪災中損失慘重。他帶領全局通過組織單位出資、職工捐款等方式籌集資金13000余元,幫助無畜戶開展生產自救。同時積極向有關部門聯系,爭取資金15萬余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4.14玉樹地震發生後,該局第壹時間組織救援物資奔赴災區。全局幹部奮戰在抗震救災第壹線,主動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隨時可能再次坍塌的廢墟下和縣武警壹起奮戰近4個小時,從廢墟中成功救出3名被困學生。他們的行動贏得了災區人民的贊譽和各級領導的肯定。玉樹州國家稅務局專門寫來感謝信,信中寫道"在發生特大地震災害的危急時刻,貴局在全國勞動模範、局長鄧波同誌的帶領下,不顧路途遙遠,為我們送來了食品、帳篷等救災物資,我們第壹次住進了帳篷,吃上了震後的第壹頓飯......."
鄧波先後被評為 "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優秀***黨員"、"全國稅務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稅務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五壹勞動獎章"、"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這些榮譽將激勵他更加堅定信心,勇往直前!
飲水思源,感恩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