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1 謹慎選擇用藥品種 寶寶用的藥應註意選擇,不可簡單地用成人的藥品直接減量服用,最好選用小兒專用藥品。
例如在使用解熱鎮痛藥時,成人用的去痛片中部分成分易使兒童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紫癜;新生兒使用阿斯匹林易在胃內形成黏膜糜爛;感冒通可能造成兒童血尿。小兒尤其要註意禁用或慎用的抗生素:四環素可引起牙釉質發育不良和牙齒著色變黃;諾氟沙星可引起負重骨關節組織的損傷、抑制骨骼生長;慶大黴素可致兒童永久性耳聾及腎臟損害;新生兒使用氯黴素和磺胺類可引起灰嬰綜合癥和溶血。
常識2 聯合用藥要控制 由於藥物之間產生物理吸附或化學絡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聯合用藥不當時會影響藥物的療效,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亦隨之增高。例如部分抗生素與鈣、鎂、鋁等無機鹽類抗酸藥或含鐵的抗貧血藥合用,會生成配位化合物,影響藥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菌素期間,應暫停服用鈣片等藥品。
寶寶用藥品種應盡量減少,能用壹種藥物治療的,就不用兩種或更多的藥,壹般合用藥品種以不超過3-4種為宜。 常識3 用藥劑量嚴格計算 小兒用藥的劑量壹般可按照小兒的年齡、體重、體表面積三種方法計算。
按年齡計算比較簡單(肥胖或瘦弱患兒除外),即不同年齡兒童的用藥是成人劑量的:1個月為114、6個月為117、1歲為15、2歲為14、4歲為13、6歲為25、9歲為12、14歲為23。 媽媽同時應註意計算聯合用藥時同壹類藥物的總用量,例如服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小兒速效感冒顆粒)同時使用阿苯片退燒時,因都含有解熱鎮痛藥成分,劑量應適當減少。
常識4 營養藥不可濫用 寶寶生長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主要應當從食物中均衡吸收,飲食正常的兒童壹般不必服用營養藥。 有些兒童因某種原因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補充時,應咨詢醫生適當補充。
給孩子盲目過量服用,實際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機體功能失調。 臨床顯示,過量補充微量元素鋅易發生膿瘡病;長期服用魚肝油會引起慢性中毒,大劑量長期服用鈣劑和維生素C會造成泌尿道結石。
常識5 餵藥方法要適當 小兒壹般都不喜歡服用藥物,家長不應該捏著寶寶的鼻子、甚至是掰開嘴強灌,也不能在小兒睡熟的時候、哭鬧或掙紮時餵藥,以免嗆入氣管發生危險。 對大孩子應說服講道理;餵小孩子可將藥物研碎(腸溶片、控釋片、薄膜衣片除外)裹在易消化的食物中服用;哺乳期的嬰兒除可將藥研粉溶入糖水外,還可將藥粉附著於奶嘴上,使藥物與奶水壹起服下。
廣豐新村計生協。
2.吃藥 生活常識
●茶葉與食糖、糖果不宜壹起存放。茶葉易吸潮,而食糖、糖果卻恰恰含水分多,這兩類物品存放在壹起,就會使茶葉因受潮而發黴或變味。
●洗滌面粉袋時不要在水中搓洗,可將面袋放在清水中泡1-2天,待發酵後,面粉會從面袋上自動脫落,這時再用清水漂洗,即可幹凈如初。
●茶葉受潮不要曬!夏季茶葉容易受潮,若把受潮的茶葉放到太陽下曬就會走味。可用鐵鍋慢火炒至水氣消失,晾幹後密封保存,可保持其原味
●牛仔褲穿時間長了就會褪色。可以把新買來的牛仔褲放入濃鹽水中浸泡12小時後,再用清水洗凈,以後再洗滌時就不會褪色了。
●絲瓜治慢性喉炎。用絲瓜絞汁或將絲瓜藤切斷,讓其汁自然滴出,放入碗內,上鍋蒸熟,再加適量冰糖飲用,就能有效治療慢性喉炎。
●有的人吃藥總是把藥片掰開吃,以為藥片小了利於吞咽。其實藥片掰開後變成尖的,反而不利於下咽,還易劃傷食道,所以藥片不要掰開吃。
●指甲油長久不脫落法:塗指甲油之前,先用棉花蘸點醋把指甲擦幹凈,等醋幹後再塗指甲油,這樣指甲油就不容易脫落了。
●識別手機的竅門:正版手機機身號碼,外包裝號碼,從手機上調出的號碼三號壹致。在驗鈔機下,進網許可標簽右下角顯示CMII字樣。
●巧切松花蛋:用刀切松花蛋,蛋黃會粘在刀上,可用絲線將松花蛋割開,既均勻又不粘蛋黃。將刀在熱水中燙壹下再切,也能切的整齊漂亮。
●不能用茶葉煮雞蛋!因為茶葉中除含有生物堿外,還有多種酸化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 *** 作用,不利於消化吸收
●瓜果的清洗:食用前,先將瓜果在鹽水中浸泡20-30分鐘,可去除瓜果表皮殘存的農藥或寄生蟲卵,且鹽水還有殺滅某些病菌的作用。
●高壓鍋烹調火候:高壓鍋烹調時間從限壓閥首次出氣算起。雞1千克加水2千克,18分鐘可脫骨;排骨1千克加水2千克,20分鐘可脫骨
●巧選茶葉:看勻度,將茶葉倒入茶盤裏,手拿茶盤向壹定方向旋轉數圈,使不同形狀的茶葉分出層次中段茶越多,表明勻度越好。
●洋蔥防衰老。洋蔥對人體的結締****和關節有益。洋蔥不僅能提供人體需要的許多養分,還含有微量元素硒,因此,多食洋蔥能夠預防衰老。
●巧除家電縫隙的灰塵:家用電器的縫隙裏常常會積藏很多灰塵,且用布不宜擦凈,可將廢舊的毛筆用來清除縫隙裏的灰塵,非常方便。
●首飾收藏與保養的竅門:輕拿輕放,避免碰撞與磨擦;避免受高溫和酸、堿溶液接觸;經常檢查,防止寶石脫落;及時取下收藏和清洗保存。
●牛奶漬魚格外香!把收拾好的魚放到牛奶裏泡壹下,取出後裹壹層幹面粉,再入熱油鍋中炸制,其味道格外香美。
●鑒別珍珠的竅門:將珍珠放在陰暗處,閃閃發光的是上等珍珠;珍珠表面的清潔度和顏色決定珍珠的價值;珍珠越大、越圓越有價值。
●大棗巧去皮:將幹的大棗用清水浸泡3小時,然後放入鍋中煮沸,待大棗完全泡開發胖時,將其撈起剝皮,很容易就能剝掉。
●巧選茶葉:看茶葉松緊,緊而重實的質量好,粗而松弛、細而碎的質量差;看凈度,茶葉中有較多茶梗、葉柄、茶籽及雜質的質量差。
●空腹不宜吃柿子。如果空腹吃大量未加工或未去皮的柿子,而胃裏的遊離酸含量又較高時,就會凝結成塊,形成柿石,引起肚子疼、嘔吐等。
●巧洗鐵鍋油垢:炒菜鍋用久了,鍋上積存的油垢很難清除掉,如果將新鮮的梨皮放在鍋裏加水煮壹會兒,油垢就很容易清除了。
●瓶子上的塑料瓶蓋有時因擰得太緊而打不開,此時可將整個瓶子放入冰箱中(冬季可放在室外)冷凍壹會兒,然後再擰,很容易就能擰開。
●豆腐可用來美容!每天早晨起床後,用豆腐壹塊,放在掌心,用以摩擦面部幾分鐘,堅持壹個月,面部肌膚就會變得 *** 滋潤。
●高壓鍋烹調火候:牛肉1千克加水2千克,17分鐘即可將肉煮爛;大米1500克加水1千克,9分鐘即可煮熟。
3.普通人應該具備哪些用藥常識
現在藥店要求配備執業藥師,就算是非處方藥OTC,理論上都應該由藥師做出簡單的診斷,並根據藥物的適用範圍,毒副作用,劑量等因素給患者選用藥物,但是實際情況是大部分的藥店都是沒有全職執業藥師的,都是掛證。
既然主要的購藥渠道沒有起到用藥指導作用,我認為壹般人用藥應該註意避免經驗性用藥很多人因為壹次生病去看醫生,如果再次發生類似的情況就會按照以前的處方依葫蘆畫瓢,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對的,有些疾病的表征是很像的,依據經驗用藥可能會延誤甚至加重病情。 避免濫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壹把雙刃劍,濫用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時會導致人體正常菌群紊亂,體質下降。
如果非要用抗生素壹定要有明確的用藥指證,盡量使用窄譜抗生素,禁止胡亂雙聯三聯用藥(多種抗生素同時服用)。自愈性疾病就不要用了。
記住壹點,抗生素是殺菌的,不殺病毒!註意用法用量、註意事項以及禁忌癥不是所有藥都是壹天三次每次兩片的,壹定要按時按量按方法吃,有些藥是要飯後吃,有些是飯前吃,有講究的。 吃多了會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吃少了達不到血藥濃度。
註意事項、不良反應和禁忌癥壹定要看,這相當於壹本用戶協議書,它明確告訴妳存在的風險,有大有小,明白了之後權衡利弊和明確自身抗風險能力再決定是否接受慎用中藥不想爭吵該觀點,慎用的原因是,在藥品說明書中,中(成)藥的禁忌癥和不良反應90%以上都是不明的,這意味著風險不明,從臨床經驗來看,療效也是不明的。 收益和風險都不明的事情,還要掏不菲的成本,自己掂量用不用吧。
(誠心回答妳的問題,給好評啊。謝謝。)
4.家庭用藥常識,基本常識有哪些
家裏應準備藥品:
①常見病用藥:如傷風感冒、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病常用藥;拉稀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常用藥;其他如魚肝油、鈣片、五官科及皮膚科病外用藥等。
②常用的藥:治療各系統病的藥種類很多,家裏應備的只能是常用的。作用相似的藥物很多,挑選壹部分備用即可。
③安全的藥:兒童用藥要求較嚴,使用不當極容易發生不良後果。備用的藥應該是副作用少、毒性反應小、使用方法簡便的藥品。
④使用方便:家裏常備藥主要以口服藥、外用藥為主。註射藥盡量少用,因使用不當,掌握不好,容易發生過敏、中毒而造成不良後果。
⑤便於存放的藥:家庭常備藥存放的時間壹般較長。這就需要存放的藥量少些,特別是容易變質失效的藥更應少備些。具體地說,應以藥片為主,水劑為輔。要選擇些包裝比較好的藥物存放。
⑥易於掌握的藥:各種藥都各有用量、用法、適應癥和副作用,復雜的家長難以掌握。因此,應備用的藥要少而精,種類少些,易於記住,便於使用,可少出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