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科學的商品陳列可以起到如下作用:增加銷售利潤,終端的生動化建設,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改善商品庫存,庫存控制管理;創造陳列美觀,突出企業形象;爭取最大陳列面,盡量充分利用賣場空間。
合理科學的商品陳列可以大大提高銷售量。但很多連鎖企業對此缺乏足夠的重視。比如目前有很多連鎖公司請廣告公司來為他們設計,廣告公司主要是對VI來設計,缺乏對的設計,也缺乏對不同面積的賣場的陳列和規劃理念,甚至不同的形狀對商品和貨架的擺放都有區別,柱子的多少都會影響商品的陳列。所以應該請專門的連鎖經營專家來考核設計。
1、商品陳列原則
●分類明確。相同類別的商品陳列在壹起,方便顧客的壹次性購買。
●商品顯而易見。不應有顧客看不清楚或小商品被大商品擋住的地方。
● 顧客伸手可取。不能將帶有蓋子的箱子陳列在貨架上,還要考慮陳列的高度,以方便顧客的隨手可取。
●貨架要放滿。貨架上堆滿商品,可以給顧客商品豐富的好印象,也可提高商品周轉的物流效益。
● 相關性商品陳列在壹處。相關商品陳列在壹起,既能方便顧客購買,又能刺激顧客的購買欲望。要註意相關性商品應陳列在同壹通道、同壹方向、同壹側的不同貨架上,而不應陳列在同壹組雙面貨架的兩側。
●把互有影響的商品分開設置。例如,將異味商品、食品、需試音或試像的商品單獨隔離成相對封閉的售貨單元。
●將沖動型購買的商品擺放在明顯部位以吸引顧客。
●將客流量大的商品部、組與客流量小的商品部、組相鄰設置。
●按照顧客的流動規律設置貨位。
●貨位設置要考慮是否方便搬運卸貨。
2、商品配置
1)、商品歸類
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在零售業,最好按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歸類,把消費者可能購買的關聯性產品放在壹起。
(1)、大分類的分類原則
在超級市場裏,大分類的劃分最好不要超過十個,比較容易管理。不過,這仍須視經營者的經營理念而定,業者若想把事業範圍擴增到很廣的領域,可能就要使用比較多的大分類。大分類的原則通常依商品的特性來劃分,如生產來源、生產方式、處理方式、保存方式等,類似的壹大群商品集合起來做為壹個大分類,例如,水產就是壹個大分類,原因是這個分類的商品來源皆與水、海或河有關,保存方式及處理方式也皆相近,因此可以歸成壹大類。
(2)、中分類的分類原則
A:依商品的功能、用途劃分
依商品在消費者使用時的功能或用途來分類,比如說在糖果餅幹這個大分類中,劃分出壹個“早餐關連”的中分類。早餐關連是壹種功能及用途的概念,提供這些商品在於解決消費者有壹頓“豐富的早餐”,因此在分類裏就可以集合土司、面包、果醬、花生醬、麥片等商品來構成這個中分類。
B:依商品的制造方法劃分
有時某些商品的用途並非完全相同,若硬要以用途、功能來劃分略顯困難,此時我們可以就商品制造的方法近似來加以網羅劃分。例如:在畜產的大分類中,有壹個稱為“加工肉”的中分類,這個中分類網羅了火腿、香腸、熱狗、炸雞塊、薰肉、臘肉等商品,它們的功能和用途不盡相同,但在制造上卻近似,因此“經過加工再制的肉品”就成了壹個中分類。
C:依商品的產地來劃分
在經營策略中,有時候會希望將某些商品的特性加以突出,又必須特別加以管理,因而發展出以商品的產地來源做為分類的依據。例如:有的商店很重視商圈內的外國顧客,因而特別註重進口商品的經營,而列了“進口餅幹”這個中分類,把屬於國外來的餅幹皆收集在這壹個中分類中,便於進貨或銷售的統計,也有利於賣場的演出。
(3)、小分類的分類原則
A:依功能用途分類
此種分類與中分類原理相同,也是以功能用途來作更細分的分類。
B:依規格包裝型態來分類
分類時,規格、包裝型態可做為分類的原則。例如:鋁箔包飲料、碗裝速食面、6kg米,都是這種分類原則下的產物。
C:以商品的成分為分類的原則
有些商品也可以商品的成分來歸類,例如100%的果汁,“凡成分100%的果汁”就歸類在這壹個分類。
D:以商品的口味做為分類的原則
以口味來做商品的分類,例如“牛肉面”也可以做為壹個小分類,凡牛肉口味的面,就歸到這壹分類來。
分類的原則在於提供做分類的依據,它源自於商品概念。而如何活用分類原則,編訂出壹套好的分類系統,都是此原則的真正重點所在。
2)、面積分配
把商品歸類後,要根據不同的目標導向(賣場導向,盈利方向)決定哪些類型商品占有較大陳列面積。壹般來說,超市具體面積分配可參照如下標準:
3)、位置配置
位置配置是指賣場的不同位置該擺放什麽商品,壹般來說,大型商店各層貨位的布局規則如下:
地下層多設置顧客購買次數較少的商品,如家具、燈具、裝璜材料、車輛、五金制品等。
壹層的設計原則是保證客流的通暢,宜布置挑選性不強、包裝精美的輕便商品,如食品、土特產、化妝品、藥品、日用品、箱包、服飾等。
二、三層的設計原則是氣氛莊重,宜布置挑選性強、價格較高而且銷售量大的商品,如男女服裝、紡織品、家用電器、鐘表、珠寶首飾等。
四、五層可分別設置多種專業性櫃臺,如床上用品、文具、書籍、眼鏡、照相器材等。
六層以上宜設置需要較大存放面積的商品,如電器、樂器、運動器械、工藝美術品等。
商品位置配置好,應該畫壹張商品配置圖,以零售業為例,壹層樓只需要壹張。這是為了進行輸出,以便將來拷貝。
3、陳列標準
1)、磁石理論
所謂磁石,就是指超級市場的賣場中最能吸引顧客註意力的地方,磁石點就是顧客的註意點,要創造這種吸引力就必須依靠商品的配置技巧來實現。商品配置中的磁石理論運用的意義就在於,在賣場中最能吸引顧客註意力的地方配置合適的商品以促進銷售,並且這種配置能引導顧客走遍整個賣場,最大限度地增加顧客購買率。下面將超市店鋪各個磁石點的位置、商品配置要點以及配置的商品類型作以比較。
超市賣場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壹個超市最終能否得到消費者認可、企業是否能贏得市場的重要因素。超級市場的平面往往是壹個矩形。最有號召力的商品應放在這個矩形的周邊,也即賣場的三條邊線。在以食品為主的超級市場內,這裏配置的商品—般是購買頻率高的商品,如米、油和菜等。賣場內必須處處有賣點,以增加消費者其在場內的滯留時間,增加超級市場的銷售收入。具有賣點的商品壹般購買頻率高、時髦、季節性強,或者是促銷品、高利潤品、特價品。超市的磁石點有5個,不同的磁石點應該配置相應的商品。
2)、商品陳列的六個要素
Ⅰ齊全。商品種類應該齊全。
Ⅱ便於尋找。
Ⅲ陳列空間。小規模商店,端架是最佳的陳列;大型超市,中央通道,通道前後端與臨近冰箱的陳列架是最好位置。最好在與視線等高或略低的貨架上,誘導其產品沖動性購買的最大可能性。
Ⅳ陳列面。
口味分類
細化分類,仍需以消費者生活習慣為依托。
整體調配
A)把回轉快的產品擺在中間,可使消費者在購買此產品前已瀏覽過全部口味及包裝;
B)弱勢性產品放兩旁,強勢性產品放中間,以保護本品牌在貨架上的陳列空間;
C)新產品至於強勢產品旁,可增加新產品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
顏色搭配
Ⅴ陳列高度。
●黃金帶(壹般是以視線25度左右地方為中心,在他之上10度和他之下20度之間,就成人而言,從地面算起90-150cm高度;寬度的計算是如果離貨架80cm的地方,那麽最有效的視野幅度是90cm。)
●由貨架底層調至第二層,銷量增加34%
●由第二層調至黃金帶陳列,商品銷量增加63%
●直接由底層調至黃金帶,銷售增加78%
Ⅵ黃金分割商品陳列線。
商品放滿陳列要做到以下幾點:貨架每壹格至少陳列3個品種(暢銷商品的陳列可少於3個品種),保證品種數量。就單位面積而言,平均每平方米要達到11至12個品種的陳列量。
當商品暫缺貨時,要采用銷售頻率高的商品來臨時填補空缺商品位置,但應註意商品的品種和結構之間關聯性的配合。
放滿陳列只是壹個平面的設計,實際上,商品是立體排放的,更細致的研究在於,商品在整個貨架上如何立體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