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介紹
止血藥的藥性各有不同,如藥性寒涼,功能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之出血;藥性溫熱,能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適用於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藥性收斂,功能收斂止血,可用於出血日久不止等。
主要藥:仙鶴草、艾葉、竈心土、白芨、紫珠。
5中藥藥理
血液在功能上存在凝血和抗凝血兩個對立而統壹的矛盾過程,二者相輔相成
止血藥
以保持動態平衡,使血液在生理情況下既能在血管內不斷流通,也能在損傷的局部發生凝固止血。當病理情況下,上述平衡被破壞,或發生血流不止,或形成血栓、栓塞(體內凝血)。 止血過程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三個重要因素。如外傷出血,則見局部血管收縮,血小板在血管破裂處凝集,破裂並釋放出血管收縮物質及“凝血因子”,而組織液及血漿中的壹些凝血固子(因子V、Ⅶ、Ⅷ、Ⅸ、Ⅺ、XII等)也受到激活 而參與血凝過程,於是血塊形成,出血停止。另外,當纖維蛋白形成後,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溶酶原
經激活因子(組織激酶、尿激酶)作用而變為纖維蛋白溶酶(蛋白分解酶),可使纖維蛋白分解,將血管內的血塊溶解,以恢復局部血流暢通。
止血是個復雜問題,可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血管的粗細、血壓的高低、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凝固的各種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血液凝固過程的各種因素,現將血凝過程及血塊溶解過程與藥物作用的關系以圖概括。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也是某些疾病的壹個癥狀,故在應用止血藥時應根據各種出血癥的原因,辨證用藥,適當配伍。如血熱妄行,應與清熱涼血藥同用;陽虛不能溫經,應與溫陽益氣藥合用;陰虛陽亢,宜與養陰潛陽藥合用;氣虛不能攝血,當與補氣藥合用;瘀滯出血,宜祛瘀止血,以祛瘀止血藥配伍活血藥與行氣藥。常用止血藥有白及、血余、仙鶴草、三七、側柏葉、艾葉、地榆、槐花、大、小薊、白茅根、紫珠草、茜草等;復方有膠艾湯、十灰散、四生丸、止血生肌
止血藥
散、雲南白藥、三七傷藥片等。上述止血方藥,已有部分經過現代科學研究。其止血的藥理作用如下:
(1)使局部血管收縮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薊。
(2)作用於凝血過程,縮短凝血時間:有增加血小板數及促凝的,如仙鶴草、紫珠草;有增強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縮短凝血活酶生成時間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黃;有糾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礙的,如茜草,據稱有抗肝素的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纖維蛋白溶酶(纖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薊、小薊、地榆、艾葉、仙鶴草。止血藥中的三七、茜草、蒲黃等既有促進血凝的壹面,也有促使血塊溶解作用,這說明其功能兼具止血與活血祛瘀功能,有利於止血而不留瘀。
6品類
止血藥可通過收縮小動脈及毛細血管,或增強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強血液凝固過程,或抑制血塊溶解過程而產生止血作用。近十幾年來,以從蛇毒提取的止血酶類為主要成分的生化類止血藥在臨床應用最為普及,並成為臨床治療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狀態的主流藥物。目前國內臨床常用的止血藥約有20多種,根據作用於凝血機制的不同環節,分為四大類。
促凝血因子活性藥:是通過影響某些凝血因子,促進或恢復凝血過程而止血。代表藥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壓素、維生素K1、維生素K3、維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藥:能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受損毛血管端收縮而止血。代表藥物有卡巴克洛、卡絡磺鈉。
抗纖維蛋白溶解藥:通過抑制纖維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纖維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從而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代表藥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環酸、抑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強度弱、維持時間短、副作用較多,現已少用。這類藥對壹般慢性滲血效果較好,對癌癥出血及創傷出血效果較差。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用時要小心選擇病人,必須明確有纖溶功能亢進,否則會將出血性疾病轉變成致命的血栓病。對老年病人特別要小心。對有血栓性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應禁用。
其他外用止血藥:可吸收創面止血封固劑、明膠海綿、吸收性止血綾、小蘗胺、雲南白藥、止血粉8號、止血消炎貼等。
除根據藥理作用分類以外,還可根據藥物來源屬性分類,分為化學藥品(如維生素K系列)、生物制品(如血凝酶)和其他制品,生物制品所占份額較大,劑型以凍幹粉劑居多。據中國藥學會相關統計,中國醫院用止血藥市場規模達到了約15億元/年,年平均增長率4.59%,基本保持壹個穩定的用藥水平,約有200家企業的產品參與止血藥市場競爭。2004年根據全國16家抽樣醫院止血藥銷售金額推測,血凝酶的份額達33%,抑肽酶占15%,氨甲環酸占16%,凝血酶原復合物占7%,其余的依次為凝血酶、人纖維蛋白原、氨甲苯酸等。
7註意事項
◎止血藥應用註意事項◎
壹、止血藥以其藥性區分有涼血止血、溫經止血、化瘀止血、收斂止血之不同,臨床應用須跟據藥性選擇相適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二、止血藥是治標之品,臨床應用需配合相應的藥物如清熱藥、溫熱藥、活血化瘀藥以及補益藥,以標本兼治之。
三、涼血止血藥壹般忌用於虛寒之癥,溫經止血藥忌用於熱盛之癥,收斂止血藥主要適用於出血日久不止而無邪瘀之癥,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四、大量出血每有氣隨血脫、亡陽、亡陰之癥,首應考慮大補元氣、急救回陽以及挽回氣陽,以免貽誤病機。
五、止血藥用量與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葉),有不需炒者(三七),有主要用於湯劑者(蒲黃),有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較大者(仙鶴草),當各隨藥性用之。
止血藥
8其它藥物
◎具有止血的藥物還有:
壹、止血:荊芥、防風(解表藥)、荷葉(清熱藥)、鹿蹄
止血藥
草(祛風濕藥)、降香(活血祛瘀藥)、胡頹葉(化痰止咳平喘藥)阿膠、山茱萸(補虛藥)、烏梅(收澀藥)。
二、和血止血:當歸(補虛藥)
三、補血止血:龜板(補虛藥)
四、收斂止血:馬勃(清熱藥)、五倍子、赤石脂、禹余糧、石榴皮、刺猬皮、烏賊骨(收澀藥)。
五、涼血止血:梔子、白毛夏枯草(清熱藥)、代赭石(理氣藥)、黃藥子(化痰止咳平喘藥)、墨旱蓮(補虛藥)。
六、化瘀止血:五靈脂(活血化瘀藥)。
9相關實驗
凝血實驗法
①凝血時間測定法。凝血時間的測定是觀察中藥對血凝機制有否影響的主要試驗法。如發現中藥提取物對凝血時間有所影響,可進壹步考慮其他實驗。所以本法也是篩選中藥的常用篩選法。常用方法有玻片法及試管法。例如湖南醫學院主編《藥理學實驗指導》,氯化鈣的促凝血作用。仿照上法,可進行大黃石灰水的止血作用試驗。采用本法測定時,除比較正常動物與服藥動物凝血時間的差異外,對測試中藥可設幾個劑量組,並可采用已知中藥或合成藥作為陽性對照組。如止血環酸或止血芳酸註射液,可作為對照藥,另設壹組。
②凝血酶原時間測定法。本法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有無障礙的試驗法。
③中藥對內源性凝血系統有關凝血因子的影響。在研究中藥止血作用機制時采用。本法也是研究抗凝血藥的常規篩選法之壹。
纖維蛋白溶解實驗方法
測定中藥對纖溶過程的影響,也是發現凝血藥和抗凝血藥的重要試驗方法。因為用藥物幹擾體內的纖溶過程,可以發生凝血或抗凝血的作用。壹般先用全血或血漿凝塊進行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測定,然後再進行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測定。
血小板功能實驗
包括血小板粘附性及血小板聚集實驗。二者均有體外測定法及體內測定法。壹般采用體外測定法。
血栓實驗
本法可反映整體動物血流中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其血栓結構類似動脈中的白色血栓。此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除受藥物作用外,也和血流速度。血小板數有關。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受到藥物抑制時,血栓重量較輕,故從血栓重量,可測定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可用此法研究活血化瘀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