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的消毒方法
1.直接添加:
加藥前按下式計算水量:水量(m3)=井水深度(m)×[水面半徑(m)]2×3.14漂白粉消毒壹般井水用量為4 ~ 6g /m3,渾濁河水和池塘水用量為6 ~ 12g/m3。計算出漂白粉用量後,首先要將漂白粉配制成漂白粉溶液。將漂白粉上清液加入待消毒的水中。漂白粉溶液的制備方法:
稱取所需漂白粉,加入少許清水使其成糊狀,再加入適量清水稀釋至完全溶解,然後靜置沈澱。靜置後,取漂白粉上清液倒入井水中進行消毒。用水桶把井水搖幾下攪拌均勻,30分鐘後就可以用了。每天消毒1 ~ 2次,消毒應在取水前1 ~ 2小時進行。井被汙染時,消毒劑量可增加2 ~ 3倍。二。連續消毒方法:
連續消毒法是將壹定量的漂白粉放入容器中,加水攪拌,然後放入水中,取水時使用。
振蕩使氯氣通過容器的孔或壁慢慢滲出,從而達到持續消毒的目的。壹劑可以持續幾天到幾周。
用於連續消毒的容器有很多種,如塑料袋、塑料窗紗袋、竹筒、陶罐或易拉罐等。消毒容器上部連接木塊、泡沫塑料或竹筒,並保持壹定距離,使容器漂浮在水面下10cm處。
竹筒連續消毒器是直徑為5 ~ 6厘米的竹筒。壹端留有竹節,另壹端開口。在開口端附近鉆幾個直徑0.2厘米的小孔,在竹筒裏放半管漂白粉,加壹點水使其成糊狀,用木塞塞住開口端。消毒時,浮標懸浮在井水中,使漂白粉缸浸沒在水面下約40厘米處。
塑料袋連續滅菌器,18×25 cm的長方形塑料袋(無毒),1/3上部每邊0.2 ~ 0.2。
有幾個0.4厘米的小孔,袋子裏裝250 ~ 500克漂白粉,摻壹點水使之成糊狀,然後用塑料繩紮緊,使用時用浮標吊在井裏。
使用消毒片進行水消毒時,用量為每片150kg水。具體消毒方法請參考說明書。
第三,老井的衛生處理:
長期不用的老井要衛生處理:徹底清理井內淤泥和異物,超量使用。
氯消毒,即按lO-15mg/L的氯用量加入漂白粉或消毒片,當水中氯味較重時,保持l2小時,將過量氯消毒的水放掉,新滲入井內的水即可使用,按常規井水消毒方法進行日常井水消毒。四、註意事項:
1,漂白粉用於水消毒,漂白粉不能直接放入待消毒的水中。2.漂白粉有腐蝕性,能漂白織物,腐蝕金屬;高濃度時對人有刺激性,配制溶液時應戴口罩和橡膠手套。漂白粉性質不穩定,易潮解結塊,有效氯易揮發。當漂白粉有效氯降至15%以下或已形成硬塊時,不應使用。
3、飲用水消毒後要達到消毒效果,水中遊離余氯量要達到0.3 ~ 0.5 mg/L,即氯味明顯,不要過量。
2009年受旱地區飲用水消毒指南
自去年6月165438+10月1以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大範圍幹旱。截至2月5日,全國有429萬人、207萬頭大牲畜因旱出現飲水困難,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於2月5日宣布啟動抗旱ⅰ級應急響應。幹旱期間,水源減少,飲用水匱乏,水質下降。做好飲用水消毒工作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為了保證居民能夠得到安全衛生的飲用水滿足基本需求,壹方面要保護好水源,另壹方面要千方百計尋找新的水源,做好飲用水消毒等水質處理和水質監測工作,確保飲用水的供應和安全衛生。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和《國家抗旱防病應急預案》的要求,為確保幹旱地區居民飲水安全,特制定《幹旱期間飲用水消毒指南》。壹、水源保護在受旱地區,由於地表水源水量銳減,水體自凈能力很小,各種水源非常珍貴,必須加強水源的衛生保護。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飲用水水源保護的規定,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1.禁止向飲用水源和可能影響水源水質的區域排放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或者傾倒糞便、垃圾、汙物,停止壹切可能危害水源水質的活動。2.當溝渠、河流等。作為水源時,飲用水取水點應位於生活用水點和牲畜用水點的上遊,當以池塘作為水源時,飲用水取水點應與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池塘或隔板分開。
3.公共水井井口應加蓋保護。禁止在水井周圍50米範圍內傾倒糞便、垃圾和汙物。水應裝在公共水桶中,並進行清潔。4.加強水質監測。二、飲用水的消毒1。消毒劑的選擇應盡可能選擇已經獲得衛生部批準的消毒產品。在緊急情況下,應確保單壹有效成分的化學原料的質量。適用於幹旱地區應急飲用水消毒的常用消毒劑有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為25%)、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為60% ~ 70%)、二氯異氰尿酸鈉(有效氯含量為60%)等。常用的飲用水消毒片有:漂白粉精片(有效氯含量200 mg/片~ 400mg/片)和二氯異氰尿酸鈉消毒泡騰片(有效氯含量250 mg/片)。2.分散式供水的消毒對於渾濁的水,可選用明礬、硫酸鋁、三氯化鐵、科氏凈水器、堿式氯化鋁等混凝劑,按所需比例加入水中,充分攪拌,靜置澄清後丟棄。對於高鐵錳、高氟、高砷水源水,要采取特殊方法去除水中的鐵、錳、氟、砷,達標後才能飲用。2.1罐水、桶裝水消毒壹般采用含氯消毒片或泡騰片(如漂白粉片、二氯異氰尿酸片等。)對缸水或桶裝水進行消毒。罐水和桶裝水的消毒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壹般每50公斤水中加入1片或泡騰片。加入量也可按每升水含有效氯3 mg ~ 5 mg計算,作用30分鐘後余氯應達到0.3 mg/L ~ 0.5 mg/L。
2.2井水消毒井水可以通過定期加入漂白粉進行消毒:將所需量的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入少許冷水調成糊狀,加入適量的水,靜置10min。將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水桶上下搖晃幾次,30分鐘後即可使用。壹般每天消毒2 ~ 3次。井水消毒也可通過連續加入漂白粉進行:在容器(如塑料飲料瓶)上或旁邊鉆4 ~ 6個直徑0.2cm~ 0.5cm的小孔。根據水量和水質,加入漂白粉濃縮液(壹般250 g ~ 300 g),用細繩將容器懸掛在水中,利用取水時的擺動,使容器中的氯氣從小孔中慢慢釋放出來,以保持井水中有壹定的余氯。壹劑後可持續消毒約1周。用這種方法消毒時,要有專人負責定期加藥,測定水中余氯。3.集中式供水的消毒集中式供水單位應加強消毒管理,保證供水質量。4.供水、引水消毒在受旱地區水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可組織安全衛生飲用水的緊急調運(或接駁),保障災民飲水需求。運輸(或連接)飲用水時,應做好運輸設備和臨時管網的消毒工作。4.1飲用水送水的消毒4.1.1送水工具必須徹底消毒。送水工具可以是消防車、灑水車、防化學泄漏車、水箱、塑料桶等。送水工具在使用前必須徹底清洗和消毒。先用自來水沖洗容器,再用濃度為萬分之二的漂白粉溶液(有效氯濃度約為50mg/L)。
浸泡24小時,倒空容器內的消毒液,再次用自來水沖洗。如果時間較短,可浸泡在100mg/L含氯消毒劑中1小時,或噴灑有效氯濃度為200 mg/L ~ 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消毒30分鐘。消毒結束後,應取樣進行細菌學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根據當量濃度也可使用其他消毒劑。4.1.2運輸過程中,待運自來水的余氯含量不得低於0.5mg/L,水的貯存時間不得超過2天。中間要加漂白粉片,用量為每噸水20片或同等其他消毒劑,並對水質進行監測,防止自來水被二次汙染,保證輸送水的衛生質量。4.1.3水攜帶者要身體健康。4.2鋪設臨時供水管道引自來水的消毒4.2.1臨時供水管網消毒對於幹旱持續時間長、災民集中的城鎮,如果有可能從其他地區引自來水,是壹個很好的應急供水措施。新安裝的臨時引(供)水管網應徹底消毒,可將自來水余氯含量提高到100mg/L,浸泡1小時,再沖洗管網後使用。4.2.2自來水中余氯不得低於0.5 mg/L,終端余氯不得低於0.1 mg/L ~ 0.2 mg/L..4.3新安裝的臨時儲水設施在使用前也應徹底清洗消毒。首先用水沖洗,然後用有效氯濃度為200 mg/L ~ 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再用清水沖洗。
4.4根據不同情況,可采用下列方法之壹進行安全衛生水的配送或接收,供水可由專人(健康人)管理和定量配送。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優先采用原有的儲配水系統;(2)設置臨時儲配水池;(3)立即直接分發給受害者。5.飲用水應急集中處理設備。飲用水應急集中處理設備在東南亞海嘯災區和四川地震災區廣泛使用,在中國幹旱地區也可以試用。這類設備多采用濾膜法和反滲透技術,具有占地面積小、運輸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5.1設備要求設備應取得衛生部的衛生許可證批文或符合相關法律和標準的規定。5.2對水源的要求可適應各種水質,但對水質要求不高,地表水和溝塘水、河水等地下水可直接作為水源。5.3凈水效果要求本設備能有效去除膠體、懸浮顆粒、溶解鹽類、有機物和微生物,效果可靠。5.4產水需要每小時能產2 ~ 5噸水的設備,能滿足約1萬人的村莊居民長期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