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藥物學家李時珍

藥物學家李時珍

李時珍(約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人,是中國明朝最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之壹。 生平 李時珍出身於壹個世醫家庭。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由於家庭的熏陶,李時珍從小就喜愛醫藥。由於當時從醫者的社會地位不高,所以身為醫生的父親李言聞只希望他讀書應考以光宗耀祖,並不鼓勵他習醫。李時珍在14歲的時候不負父望順利的成為秀才,但是之後3次參加鄉試欲成舉人,都難以遂願,兼之他對醫學的濃厚興趣壹直有增無減,於是決定棄儒從醫專心研究醫藥。 在30歲時成為當地名醫,楚王聽說後聘李時珍為奉祠,掌管良醫所事務,1556年,經舉薦補太醫院之闕,在京師金陵供職了壹年。辭職回家後,在雨湖北岸構築新居,題名「紅花園」,在此行醫。 在他行醫救人期間,他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壹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壹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李時珍多次上書朝廷要求重整醫書的資料,可惜並無回應,於是他便利用在良醫所和太醫院閱讀的大量醫籍和堅實的文史基礎,親自對中國歷代有關藥物學的著作進行了整理。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形狀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壹是。於是李時珍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除了不辭勞苦到各地采藥及以自身試藥之余,他遍訪名醫宿儒,又到處訪問漁夫、農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間驗方。他首先在家鄉蘄州壹帶采訪。後來,他多次出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經過30年後,終於著成了《本草綱目》,後來又花了12年修訂三次。 明萬歷二十壹年(1593年),李時珍逝世,葬於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東南2公裏的雨湖之濱。(參看李時珍墓)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刊行。此外他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瀕湖集簡方》、《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等,除前兩種外皆失傳。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藥學史上部頭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藥學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時珍,撰成於萬歷六年(1578年),萬歷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 題解 李時珍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編寫完成《本草綱目》,經過了三次改寫,於萬歷六年(1578年)才最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采集樣本,耗費了他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綱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證類本草》為資料主體增刪考訂而成的。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藥物學家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 體例 《本草綱目》***52卷,載藥1892種(其中李時珍新增藥物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制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計1095種,占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這種分類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壹無二的。 評價 《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壹,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壹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鑒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壹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壹壹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藥物。對某些藥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壹步的描述。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壹些有用的醫學史料。 本書不僅是壹部藥物學著作,還是壹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壹定的貢獻。達爾文更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但由於歷史條件和技術水準的限制《本草綱目》中的大部分條目不夠科學,《本草綱目》中說鉛粉辛寒無毒,事實上是有劇毒的;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死人枕席、懶婆娘的裹腳布(多垢者佳)、戶限下土、古鏡、靈床下鞋、自經死繩、草鞋、男 *** 治蛇咬、女 *** 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吊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梁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藥,這些藥物的藥理作用都是沒有科學根據或過於牽強(如糞中蛆、豬槽中水、市門溺坑水)。這部份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 傳播 《本草綱目》先後流傳到了日本(1606年)、朝鮮、越南等地,1656年,波蘭人蔔彌格(P. Michael Boym,1612年~1659年)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本,書名《中國植物誌》(Flora sinensis),在歐洲維也納出版。1676年米蘭出版了義大利文譯本,1735年以後又被翻譯成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種文字。林奈等歐洲科學家都閱讀過這本書。

參考: zh. *** /w/index?title=%E6%9C%AC%E8%8D%89%E7%BA%B2%E7%9B%AE&variant=zh-

妳是否想問有邊套劇講藥物學家李時珍 TVB-本草藥王 真有其人 《本草藥王》是以李時珍的事跡為藍本,劇中李時珍壹家人,包括:父母、兄長及妻子,以及徒弟龐憲,歷史上真有其人,並非虛構。 資料考究 《本草藥王》劇中提及不少藥材功效、藥膳療法及處方等,都經過大學教授和業界前輩指正,務求做到資料無誤。 真藥出鏡 《本草藥王》劇中提及多種藥材,其中,罕有藥材,如:牛黃…等,若妳真的把它當作假藥」道具,便大錯特錯。劇中某些罕有藥材,監制特意向藥業老字號借來,給觀眾認識其真貌,壹開眼界。 醫官藥箱 醫官們出診,隨身會帶備藥箱。箱內有止血藥、跌打藥和壹般解毒用之甘草粉,以備臨場急救使用。 醫官職責 太醫院的職責主要為兩大類,禦醫級以上的醫官會在內宮範圍視診,專門侍奉皇上及妃嬪。而李時珍擔任的吏目,專門為宮外的王公伯爵及大臣視診。 逢請未必到 太醫院是屬於皇上私人禦用,王公大臣要請醫官出診,都必須由內監上奏,得到皇上「恩準」,醫官才可以出診。若然妳是失寵官員,就別妄想醫官會為妳效勞。 嚴禁小費 醫官出診後,若受到王公大臣賞賜,必須上報,不可私自受禮。貪汙,不論古今,都絕不容許的。 醫學世家.棄儒從醫 李時珍(林文龍飾)三代行醫,自少對醫藥耳濡目染,著迷於草藥研究,但為遵父命投考科舉,結果三次落第,遂決心棄儒從醫。 時珍以服務百姓為主,對窮人贈醫施藥,甚得人心。他拜奇醫小地藏(廖啟智飾)為師,發明了「蒸氣消毒化」、「冷敷法」、「瘋狗癥療法」等等,闖出名堂,奠定他日後成為藥王的基礎。 溫疫期間,官方藥局執錯藥、奸商賣假藥的事件層出不窮,時珍遂立誌重修歷代本草,讓世人以辨真偽。 權貴打壓.逃亡隱世 行醫成名的時珍,進入太醫院。在此期間,他得以博覽藏書,豐富了他修訂本草的資料。他又接觸到針灸銅人,得以深入研究奇經八脈,並發表「腦為元神之府」學說。 時珍欲向皇上自廌重修本草,把藥醫納入正途。可是,他因力諫丹毒之害,受到權臣嚴嵩(羅樂林飾)打壓。嚴嵩不惜羅織罪名,欲毀時珍手稿。於是,時珍逃離太醫院,展開逃亡生涯。 隱世行醫.撰寫巨著 逃亡中,時珍壹邊隱世行醫,壹邊采集研究草藥,決以畢生之力完成《本草綱目》。被通輯期間,他仍冒險四出行醫救人,為了醫治重創病人,更用曼陀羅花成功研制成全身 *** 。 不幸,時珍最後被捕下獄。嚴嵩利誘之,要他交出《本草綱目》手稿,便可免死罪,時珍如何決擇? 紅顏知己.錯配鴛鴦 在時珍生命中,有兩個重要的女人,壹個是婚配之妻吳慕榕(李詩韻飾),壹個是紅顏知己冬青(葉璇飾)。 冬青懂得醫藥,跟時珍在醫藥救人經歷中惺惺相惜而產生情愫。不料兄長果珍(艾威飾)亦喜歡冬青,時珍兄弟情深,於是讓愛,並依婚約娶了慕榕為妻。 時珍成親後,才發現冬青所愛之人是自己,已恨錯難返,壹個是婚配之妻,壹個是紅顏知己,時珍在情義之間陷於兩難,他如何自處?

參考: tvcity/drama/the_herbalist_s_manual/information/index

本草網目is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壹五壹八年),卒於神宗萬歷二十壹年(公元壹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壹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麽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並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誌,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壹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壹年,李便辭職回鄉。 在這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壹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壹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壹部本草書籍。三十壹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為了「窮搜博采」,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裏,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確實如此,他不但讀了八百余種上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敦煌的經史巨作,他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鉆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藥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麽?是否有區別?歷代藥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壹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藥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藥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形狀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壹是。例如藥物遠誌,南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像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誌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誌。又如狗脊壹藥,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有的又說它像貫眾,說法很不壹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壹次又壹次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裏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壹帶采訪。後來,他多次出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壹地,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采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藥物。 比如蕓苔,是治病常用的藥。但究竟是什麽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註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壹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蕓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壹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搾油,於是,這種藥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壹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在四處采訪中,或在自己的藥圃裏,李時珍都非常註意觀察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藥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裏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裏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麽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麽樣的呢?他請教壹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麽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裏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籐,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籐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壹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準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壹佛指甲,長壹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制作過程是:「多在石南籐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壹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 刀破腹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紮縛炕幹。」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幹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致。 李時珍了解藥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壹壹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藥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壹壹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采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采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麽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采了壹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壹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壹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麽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藥。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巖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壹只穿山甲。從它的胃裏剖出了壹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壹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歷戊寅年(公元壹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壹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壹萬多個,附圖壹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參考: me

  • 上一篇: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 下一篇:老年人如何正確使用中成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