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藥物誌》
2.2 拼音suān ténɡ guǒ
2.3 酸藤果別名酸煙(《南寧藥物誌》)、酸藤頭(《廣州軍區常用中藥手冊》)。
2.4 來源
為柴胡科植物酸藤果的果實。夏季采收,蒸熟曬幹。
2.5 原形態落葉藤狀灌木或藤本植物,高 1-3 米。枝條灰色或褐紅色,光禿而幹凈。葉互生;紙質;倒卵形到狹長圓形,長3-6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禿;葉柄長約5毫米。葉柄長約 5 毫米。花單性;密集的總狀花序側生或腋生;花序長 5-10 厘米,3-8 朵花;葉柄長約 2 毫米;萼片 4 裂。萼片 4 裂,卵形,禿頭;花瓣 4,白色,卵形或矩圓形,先端鈍或***,外面禿頭,裏面有粉狀小點;雄蕊 4,雄花的雄蕊長度是花瓣的兩倍多,花藥卵形或腎形,背面無腺點;雄花的子房退化。雄花子房退化,雌花子房球狀或卵形,圓柱狀,柱頭頭狀。小漿果球狀,直徑約 5 毫米,成熟時暗紅色,春季開花。
這種植物(葡萄屬)的根、枝和葉也可藥用,參見另壹篇文章。
2.6 生境生於山區或鄉村。分布於中國南方。
2.7 性味酸、甘,平。
2.8 功效主治補氣養血。主治胃酸不足,食欲不振。
2.9 處方治胃酸不足,牙齦出血:鮮酸藤果二至三錢。水煎服。(性味以下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10 摘錄《*大辭典》
處方中常用的中藥酸藤果七味酸藤果丸:標準號:WS3BC022595 處方:酸藤果 600g 威 45g 紫(鉚) 300g 幹姜 150g ...
六味甘草丸BC028595 處方:甘草 50 克 木瓜 40 克 酸藤蔓果 25 克 藏茴香 20 克 芫荽果 35 克 炒米 40 克 配 ...
酸漿酒gjiǔ《聖濟總錄》卷九十五:方名:酸漿酒 主料:酸漿草 1 棵:酸漿草1握。主治:小便不通,脹滿:主治小便不通,氣滿痞悶。用法與用量:共研細末,...
地黃玉膠湯玉膠、五味子。功能與主治:主治久痢,陰傷氣陷,脫肛尾酸。辨證論治:主治:***尾閭脈沈墜酸澀,腎虛津虧現象,...
酸棗仁丸《聖濟總錄》卷五十八。處方:酸棗仁:酸棗仁 90 克 酸石榴子(幹籽) 30 克 葛根 45 克 覆盆子 50 ...
更多中藥酸藤果處方
中藥酸藤果七味酸藤果丸
:標準號:WS3BC022595 處方:酸藤果 600 克 阿魏 45 克 紫河車 300 克 幹姜 150 克 ...
六味甘草丸BC028595 處方:甘草 50 克 木瓜 40 克 酸藤果 25 克 藏茴香 20 克 芫荽果 35 克 炒米 40 克 制 ...
流行性感冒丸香 20g 垂菊 130g 丁香 20g 鐮狀紫錐菊 80g 酸藤果 50g 角茴香 100g 阿魏 8g 蓬蒿 100g 白芷膏 ...
六味氨基酸顆粒EXAMINOACIDI 主要有效成分:含有多種氨基酸,其中 L 亮氨酸 92.22g L 異亮氨酸 61.11g ...
喘寧片63691處方:升華硫230g 大黃粉30g 鹽酸雙氯芬酸胺10mg 黃芩提取物(黃芩苷)60g 制...
更多中成藥用到中藥酸藤果酸藤果見於古書《本草綱目》:[木部》卷三十六木第三號】酸棗
釋名("爾雅"),山棗。別錄》曰:酸棗生於河東川澤。八月采摘,陰幹,四十日成。弘景曰:......
《證治準繩》:[卷五 胸膈門】吞酸
吐酸之大意。皆屬火。(酸者,木之味也)。惟火能制金。不能平木。肝火旺盛故為酸。(原病式)內...
《醫說》:[卷七-雜證參】吞酸
金匱要略》凡嘔吐吐酸,皆屬於熱。少陽之勝,吐酸善饑。(素問》)浙言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制金,不能平也。
《明醫掌故》:[卷五】吞酸證九
宋辨吞酸吐酸,總因肺脾間濕熱。吐酸吐酸如吐醋,若是吞酸咯吐難。吞酸與吐酸的區別在於,吐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