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可分為以下幾類: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有消炎鎮痛類的,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鈉等;這類藥物多在疾病活動期,關節疼痛明顯時服用;另壹類是抗風濕藥物,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是類風濕關節炎常用的藥物,用於治療疾病本身。除藥物治療外,在西醫中,當患者關節嚴重畸形,嚴重影響關節活動功能時,會采用手術治療。
中醫認為,"風氣活躍,善行變化",故風襲人體,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走弦不定,痛處不固定,又稱行痹。治療以祛風除濕為主,通過止痛藥物進行治療。
寒凝,寒邪侵入人體可使氣血津液運行緩慢,凝結阻滯。由於氣血、津液 "溫則行,寒則凝",且 "不通則痛",故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機體出現各種疼痛癥狀。寒邪致痛的特點是寒加重,溫減輕。因此,以寒為主的關節疼痛固定不移,疼痛劇烈,稱為痛痹。治療以溫經散寒、祛濕通絡為主。
濕為重濁,這裏的 "重",即沈重或沈重之意,是指潮濕的感覺,常可見頭重如裹、身重如裹、四肢倦怠沈重等癥狀。若濕氣壅滯經絡關節,陽氣輸布受阻,故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沈重,又稱 "濕痹 "或 "帶痹"。此外,還易帶其他邪氣,寒則寒矣,熱則熱矣,寒亦可化熱,治以清熱祛濕為主,或用溫散寒濕法。
除風、寒、濕外,痰、瘀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中醫的痰、瘀與我們現實中見到的痰、瘀不同。它們是壹類疾病的總稱。俗話說 "痰多生怪病",就是說痰是很多疾病的病因,尤其是壹些難以解釋的怪病。同理治痰可通絡或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藥即可。
我們知道,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程長,反復發作。到了後期,實證往往變成虛證,出現肝腎不足,關節腫脹、僵硬、變形,形成 "尪痹",或氣血不足,關節疼痛、乏力;或氣陰兩虛,口幹眼花。中醫和西醫將分別進行辯證治療。
除藥物治療外,中醫還有多種治療方法,如膏藥、針灸、針刀、穴位註射、蠟療、艾灸、熏蒸等。
近年來,中成藥領域新藥的開發,如維A酸、白芍等,能有效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但孕婦或有生育要求者應慎用。現代臨床上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較為理想,中藥與西藥治療相輔相成,***起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西醫臨床治療常用方法,也是醫學不斷發展進步的結果,如果您有關節疼痛需要治療,還是要在正規醫院診治,不能輕信偏方,誤導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