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步,確定論文的選題
從廣義上說,選任何本專業範圍內的題目都能夠寫出東西來,只要妳有新觀點、新發現、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這後面的五新大大限制 了論文的選題.
這是由於作者多數是第壹次寫這麽長的學術論文,缺乏經驗,也缺乏深厚的知識積累,難以把握;同時,二三萬字這個條件也對選題有很大的制約,如果題目過大,無法在這個相對狹小的範圍內展開.所以,選題是否得當,對於論文的成功,影響很大。
第二步,文獻檢索
其實就是圍繞已經確定的論文選題,回顧相關的理論和研究.這壹步的工作是較為艱苦的,需要有思想準備.這壹步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這壹步,妳的論文內容很可能重復了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等於白做;查找的過程,也是啟發思路、產生觀點火花的過程,不走這壹步,等於掐掉了自己新觀點、新視角、新材料的來源.這也是為下壹步做觀點、角度、材料上的準備.
第三步,提出選題的理論假設,或要研究的具體問題
選題是指準備寫的論文的大體方向和範圍,真要動手寫作,就會遇到兩類具體的問題.
第壹類屬於觀點方面的:我的具體觀點是什麽妳可以設想出壹個或幾個觀點,但它們僅僅是壹種假設,通過許多證據、材料,通過嚴密的論證和適當的論證框架結構,證明妳的假設是成立的,這才能形成論文的主體.
第二類屬於實用方面的:我要具體論證什麽問題妳可以提出許多原因、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它們是不是與所論證的問題相關,相關到什麽程度,這需要通過科學的調查和分析.不論哪壹種情況,這涉及論文的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壹定要明確,並且貫穿論文的始終.
第四步,研究方法決定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大體可以歸為兩大範疇,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後者又可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具體的研究方法.人們為探究社會事實或社會現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設、收集資料的方式和對結果的判斷標準.
但是各種研究方法在現在的論文寫作中,已經越來越多地呈現相容和內在的連接.壹般地說,根據自己的選題和討論的具體問題,可以以壹種研究方法為主,輔以其他的方法.
第五步,設計論文框架結構
壹般文章的寫作也需要有這壹步,但對論文來說,更為必要,其要求也更細壹些.壹般情況下,壹篇論文要有緒章、入題的第壹章、主體章節,以及結束語.章節的設置在寫前要有個大體的布局邏輯,使之結構合理;章和章之間有壹種邏輯聯系,防止盲目寫下去,淹沒主題,不知所雲.這壹步很少有壹次完成的,往往會根據收集材料的情況、調查訪問中遇到的新情況,經常變動.
但是就像建築師在蓋房子前必須有圖紙壹樣,到了寫論文這個層次上,大體的文章框架不能僅僅存於腦子中,壹般要形成文字,相對細致壹些,具體到節更好(但節的層次開始時不要固定化),便於寫作時心中有數.到了設計論文框架這壹步,因為有了文字化的章節設計,除了請導師指導外,這是在正式動筆寫前較廣泛地征求其他專家意見的壹個好機會.框架還不是厚厚的論文,看時花費的時間不多,又可以大體看出文章的價值或存在的問題.這時修改論文結構比寫完後修改要輕松、容易得多,時間也較為寬余,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六步,分析、歸類,將分別充實到論文各部分中,再進行解釋、論證
這實際就是論文寫作本身,所以這樣描述,意在讓作者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各種材料和論據,不是天生就可以證明論點或說明具體問題的,需要通過作者對材料的組織和論證,才能使其變得富有生命力,極其自然、有力地為自己所論的題目服務.在這壹步,需要溫習壹下學過的邏輯學或社會調查統計的知識,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的數據組織方式,緊緊圍繞已經確定的理論假設或具體問題,調動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通過正論(這是主要的)、反論、設論、駁論、喻論等等手法,論證觀點或問題,得出結論,完成論文.
論證中肯定會出現種種材料使用或缺乏的問題、邏輯推理的問題、論據與論題不相配的問題等等,需要停下來再找材料和訪問專家,充實或削減原來論文框架中的內容,必要時對框架結構進行局部調整.這種情形是正常的、經常發生的.在時間的安排上,對此要做出計劃.如果時間安排不當,有時論文功虧壹簣的原因就在於寫作時間安排過緊,來不及調整論文結構,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時重新估量選題,修正論證對象範圍
這是與第六步同時出現的另壹種情形,即通過較為廣泛地征求意見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來的選題對自己不適當,或難以完成,那麽就要及時調整整個論文寫作的計劃,改變選題.這種情形也是正常的,關鍵在於不要長時期猶豫不決,必須較快地做出決定,以便有時間重起爐竈.由於前面已經對本專業的學術研究有過較多的思考和文獻檢索,即使改變選題,重新做起,花費的時間不會很多,對此過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選題不當、難以完成的另壹種情況不在於選題本身,而在於選題論證的範圍過大.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把論證對象的範圍縮小就是了.這裏最大的障礙在於作者舍不得割愛,花費了許多功夫準備論文,壹旦許多材料用不上,難以割舍.這種情況當然會涉及到重新設計論文框架結構的問題.不過,將較大的論證對象的範圍縮小,總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
第八步,規範化的檢查和調整
文中的引證標示、註釋及編號、文後的參考文獻編排,以及不屬於論文本身的內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關鍵詞等等,都要按照規範化的要求進行檢查和調 整.這些雖然屬於技術性問題,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學態度.
特別是引證,凡是使用了別人觀點的地方,都必須註明材料來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將別人的研究成果變成自己的.標明的材料來源也要十分清楚,論著名稱、作者或編者、出版社或發表的刊物名稱、出版或發表時間等等,壹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