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學校創建於1934年,時名國立湖南醫學院,1960年改制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湖南中醫學院,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學並入湖南中醫學院,2002年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與湖南中醫學院合並,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湖南中醫藥大學。2012 年學校進入第壹批招生序列。2012年,學校進入壹本招生序列。目前,學校與湖南中醫學院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學校現有含浦、東塘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393畝,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學校有 3 所直屬附屬醫院,10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 所校企合辦醫院。學校下設 16 個學院、1 個系和 16 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在校學生 36,712 人,其中研究生 1,587 人,全日制本科生 17,722 人,專科生 572 人,成人教育學生 16,735 人,留學生 96 人。學校圖書館藏書 109.1 萬冊,線裝古籍 2.5 萬余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1.65 億元,40 萬元以上貴重儀器設備 17 臺(套),多媒體教室 165 間,建有先進的校園網、多媒體教學、教室監控、教學廣播、會議視頻、屏蔽系統等。學校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第壹要務,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優化專業結構,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改革,加強中醫本科生臨床(診療)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實施農村免費醫學生(中醫)培養工程,開展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實踐試點。學校還實施了臨床拔尖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實踐試點項目,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學校開設醫、理、工、管、文五大學科門類 23 個本科專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4 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7 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1 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2 個。中醫學專業為7年制本科,設有中醫臨床、中西醫結合、針灸推拿、骨傷科學、中醫外科學5個專業。學校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 1 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1 門,省級精品課程 9 門。學校歷來重視人才培養,本科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的普及率不斷提高,在國家級、省級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中獲獎百余項,近三年本科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6.5%,位居省屬高校前列。學校構建了以醫學學科為主體,醫、理、工、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設有中醫、中西醫結合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1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14 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4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4 個;獨立設置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6 個,獨立設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4 個。學校形成了國家、省、校三級重點學科體系,基本實現了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規劃對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的要求,形成了鮮明的中醫藥學科特色和優勢。現有國家重點學科 1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23 個,湖南省重點學科 10 個,其中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 2 個。中醫診斷學在該學科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學校優勢科研項目有:疾病診療規範化、客觀化研究,中藥超微技術與創新藥物研究,針灸-經絡學原理研究,婦科血液病研究、中藥材育種、栽培、管理和標準化研究,心腦血管疾病、肝病、腫瘤、糖尿病、眼底病、免疫性疾病等疑難病和重大疾病研究。學校建立了壹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 1585 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實驗人員 993 人;正高職稱教師 189 人,副高職稱教師 250 人;博士生導師 92 人,碩士生導師 324 人。有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衛生部先進工作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9人,享受省政府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級優秀教師2人。湖南省 "121 人才"。湖南省 "121人才工程 "第壹層次人選4人,湖南省 "225 "工程醫學學科帶頭人3人,醫學學科帶頭人22人,省科技領軍人才1人,省管優秀專家1人,省管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省管優秀專家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121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科技領軍人才 1 人,省管優秀專家 1 人,省管優秀中青年專家 12 人,省級優秀教師 4 人,省管博士 38 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1 人,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 4 人,省 "百人計劃 "專家 2 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名師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奉獻獎2人。湖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7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1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 1 個,省級教學團隊 4 個。學校教學平臺建設初具規模。為更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優化和資源****sharing,建立了基礎醫學、臨床技能、基礎藥學、藥學技能、綜合信息5個教學實驗中心,重點建設了醫學、藥學、信息等優勢明顯、專業覆蓋面廣的教學實驗平臺。其中,國家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1 個,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5 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1 個,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 1 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2 個。教學實驗室面積 5.7 萬平方米,各類教學實驗室可開展實驗項目 570 項。學校註重科技平臺建設,現有國家級平臺 3 個、部級平臺 21 個、省級平臺 10 個、廳級平臺 11 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肝病)臨床研究基地1個,國家發改委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科研實驗室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科研實驗室6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3 個,工程技術實驗室 3 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6 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3 個,湖南省二級科研實驗室 6 個。其中,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3 個,湖南省工程技術中心 3 個,湖南省特色創新服務平臺 1 個,湖南省工程試驗室 1 個,湖南省中醫藥文化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2 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5 個,湖南省 2011 協同創新中心 1 個,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 5 個。擁有 SPF 級實驗動物中心 1 個。所有科技實驗平臺均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面向全體學生預約開放。目前,學校在研科研項目730項,縱向科研經費6600余萬元,973計劃項目12項,863計劃項目4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項,國家重大新藥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2項,獲批國家科委國際合作項目2項。2000 年以來,獲得國家和省級科技成果獎 92 項,其中中藥超微粉體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發中藥新藥 51 種,獲得科技成果轉讓 42 項,國家專利 43 項,新藥科技開發與轉讓經費 9958.3 萬元。學校現有直屬附屬醫院 3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10 所,病床 12732 張。附屬第壹醫院被列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附屬第二醫院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中醫醫院,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為十家國家重點建設中西醫結合醫院之壹。附屬醫院醫療設施先進,臨床科室齊全,擁有壹批國內知名的中醫臨床專家。設有肝病、眼底病、皮膚潰瘍病、肛腸病、兒科、骨傷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內科、針灸科、腦病科、腫瘤科等11個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專病)中心。擁有 3 個國家藥物臨床研究基地。擁有 3 個國家藥物臨床研究基地。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對外發展空間。學校是全國首批招收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009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現有留學生和港澳臺僑學生 316 人。中國湖南國際針灸培訓中心設在我校,已培訓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1000余人。1990年以來,我校多次派出專家教授赴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習,並派出多批醫療隊赴俄羅斯等國防病治病。與美國新英格蘭中醫學院、加拿大中央學院、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新加坡中醫學院、日本青葉劄幌等建立了醫療、教學、科研合作關系;與馬來西亞林肯大學開展海外合作辦學項目,成為我省首個海外合作辦學項目。2014年獲批與韓國圓光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穩步擴大,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科研水平大幅攀升,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發展成為壹所具有本科學歷教育、高等教育層次齊全、學科門類眾多、辦學形式多樣、辦學綜合實力較強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34年的湖南中醫學院,1960年改組為湖南中醫學院;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學並入湖南中醫學院;2002年,湖南中醫學院與湖南中醫學院合並,200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湖南中醫藥大學;2012年,學校進入首屆本科招生序列。2012 年,學校進入第壹批招生序列。目前,學校與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學校擁有含浦、東塘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393畝,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 3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10 所,校辦合資企業 2 家。學校下設 16 個學院、1 個系和 16 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在校學生 36,712 人,其中研究生 1,587 人,全日制本科生 17,722 人,專科生 572 人,成人教育學生 16,735 人,留學生 96 人。學校圖書館藏書 109.1 萬冊,線裝古籍 2.5 萬余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1.65 億元,40 萬元以上的貴重儀器設備 17 臺套,多媒體教室 165 間,建成了先進的校園網、多媒體教學、教室監控、教學廣播、會議視頻、屏蔽系統等。學校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第壹要務,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優化專業結構,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改革,加強中醫本科生臨床(診療)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實施農村免費醫學生(中醫)培養工程,開展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實踐試點。學校還實施了臨床拔尖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實踐試點項目,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學校開設醫、理、工、管、文五大學科門類 23 個本科專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4 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7 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1 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2 個。中醫學專業為7年制本科,設有中醫臨床、中西醫結合、針灸推拿、骨傷科學、中醫外科學5個專業。學校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 1 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1 門,省級精品課程 9 門。學校歷來重視人才培養,本科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的普及率不斷提高,在國家級、省級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中獲獎百余項,近三年本科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6.5%,位居省屬高校前列。學校構建了以醫學學科為主體,醫、理、工、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設有中醫、中西醫結合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1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14 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4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4 個;獨立設置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6 個,獨立設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4 個。學校形成了國家、省、校三級重點學科體系,基本實現了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規劃對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的要求,形成了鮮明的中醫藥學科特色和優勢。現有國家重點學科 1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23 個,湖南省重點學科 10 個,其中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 2 個。中醫診斷學在該學科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學校優勢科研項目有:疾病診療規範化、客觀化研究,中藥超微技術與創新藥物研究,針灸-經絡學原理研究,婦科血液病研究、中藥材育種、栽培、管理和標準化研究,心腦血管疾病、肝病、腫瘤、糖尿病、眼底病、免疫性疾病等疑難病和重大疾病研究。學校建立了壹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 1585 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實驗人員 993 人;正高職稱教師 189 人,副高職稱教師 250 人;博士生導師 92 人,碩士生導師 324 人。有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衛生部先進工作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9人,享受省政府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級優秀教師2人。湖南省 "121 人才"。湖南省 "121人才工程 "第壹層次人選4人,湖南省 "225 "工程醫學學科帶頭人3人,醫學學科帶頭人22人,省科技領軍人才1人,省管優秀專家1人,省管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省管優秀專家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121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科技領軍人才 1 人,省管優秀專家 1 人,省管優秀中青年專家 12 人,省級優秀教師 4 人,省管博士 38 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1 人,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 4 人,省 "百人計劃 "專家 2 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名師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奉獻獎2人。湖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7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1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 1 個,省級教學團隊 4 個。學校教學平臺建設初具規模。為更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優化和資源****sharing,建立了基礎醫學、臨床技能、基礎藥學、藥學技能、綜合信息5個教學實驗中心,重點建設了醫學、藥學、信息等優勢明顯、專業覆蓋面廣的教學實驗平臺。其中,國家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1 個,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5 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1 個,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 1 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2 個。教學實驗室面積達 5.7 萬平方米,各類教學實驗室可開出 570 個實驗項目。學校註重科技平臺建設,現有國家級平臺 3 個、部級平臺 21 個、省級平臺 10 個、廳級平臺 11 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肝病)臨床研究基地1個,國家發改委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科研實驗室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科研實驗室6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3 個,工程技術實驗室 3 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6 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3 個,湖南省二級科研實驗室 6 個。其中,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3 個,湖南省工程技術中心 3 個,湖南省特色創新服務平臺 1 個,湖南省工程試驗室 1 個,湖南省中醫藥文化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2 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5 個,湖南省 2011 協同創新中心 1 個,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 5 個。擁有 SPF 級實驗動物中心 1 個。所有科技實驗平臺均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面向全體學生預約開放。目前,學校在研科研項目730項,縱向科研經費6600余萬元,973計劃項目12項,863計劃項目4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項,國家重大新藥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2項,獲批國家科委國際合作項目2項。2000 年以來,獲得國家和省級科技成果獎 92 項,其中中藥超微粉體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發中藥新藥 51 種,獲得科技成果轉讓 42 項,國家專利 43 項,新藥科技開發與轉讓經費 9958.3 萬元。學校現有直屬附屬醫院 3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10 所,病床 12732 張。附屬第壹醫院被列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附屬第二醫院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中醫醫院,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為十家國家重點建設中西醫結合醫院之壹。附屬醫院醫療設施先進,臨床科室齊全,擁有壹批國內知名的中醫臨床專家。設有肝病、眼底病、皮膚潰瘍病、肛腸病、兒科、骨傷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內科、針灸科、腦病科、腫瘤科等11個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專病)中心。擁有 3 個國家藥物臨床研究基地。擁有 3 個國家藥物臨床研究基地。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對外發展空間。學校是全國首批招收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009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現有留學生和港澳臺僑學生 316 人。中國湖南國際針灸培訓中心設在我校,已為30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1000多名學員。1990年以來,我校多次派出專家教授赴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習,並多次派出醫療隊赴俄羅斯等國防病治病。與美國新英格蘭中醫學院、加拿大中央學院、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新加坡中醫學院、日本青葉劄幌等建立了醫療、教學、科研合作關系;與馬來西亞林肯大學開展海外合作辦學項目,成為我省首個海外合作辦學項目。2014年獲批與韓國圓光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穩步擴大,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科研水平大幅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發展成為壹所以本科學歷教育為主,具有較完備的高等教育層次和多個學科門類、多種辦學形式、辦學綜合實力較強的中醫藥高等院校。
上一篇:電影《幕後花絮》到底說了些什麽?下一篇:有哪些關於無償獻血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