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直接由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屬合成的。半合成抗生素是以微生物合成的抗生素為基礎,對其結構進行改造後獲得的新化合物。合成抗菌藥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了解了這三點,接下來我們看壹下抗菌藥物如何進行分類的。
壹、β內酰胺類
β內酰胺類主要作用在細菌細胞壁,起到殺菌作用。這類藥物又可以分為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其他β-內酰胺類。下面,針對這三類再次進行細分。
1、青黴素類:最早被發現的抗菌藥物,1929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目前它包括但不限於盤尼西林、氨芐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普魯卡因青黴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藥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2、頭孢菌素類:目前發展出五代。第壹代有頭孢噻吩、頭孢氨芐、頭孢唑林、頭孢拉定等,第壹代開發較早,抗菌活性較強,抗菌譜較窄;第二代包括頭孢呋辛、頭孢孟多、頭孢克洛等,對革蘭陽性球菌同第壹代,對腸桿菌科細菌優於第壹代;第三代包括頭孢噻肟、頭孢唑肟、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頭孢曲松等,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顯著的抗菌活性。與第壹、二代相比,其抗菌譜更廣,抗菌活性更強;第四代包含頭孢吡肟、頭孢匹羅等,抗菌譜和適應癥同第三代,但明顯優於第三代。第五代出現了頭孢托羅、頭孢吡普等,主要用於復雜性皮膚與軟組織感染、社區獲得性肺炎和醫院獲得性肺炎等。頭孢類藥物,臨床使用廣泛,但是具體如何選擇,還應根據疾病和檢查情況而定。
3、其他β-內酰胺類:這類包含了頭孢西丁、頭孢美唑、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氨曲南、舒巴坦、克拉維酸、他唑巴坦等。
二、喹諾酮類
喹諾酮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DNA復制相關的酶,造成細菌DNA復制受阻,從而起到抗菌的作用。80年代開始崛起,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的特點。目前發展到四代。其中第壹代和第二代已經淘汰或較少使用,第三代和第四代使用較多。
1、第三代:包含了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其中左氧氟沙星,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療效確切。是否使用,還是應遵醫囑。
2、第四代:莫西沙星等,莫西沙星也稱為呼吸喹諾酮,對於呼吸道感染,效果更為確切。其他系統感染,也有所覆蓋。但是否應該使用,應遵醫囑。
需要註意的是,大部分的喹諾酮類藥物,18歲以下,都是禁用的。
三、大環內酯類
大環內酯類是通過阻斷轉肽作用和mRNA位移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起到抗菌作用。目前發展到第二代。
1、第壹代:紅黴素、麥迪黴素、螺旋黴素、交沙黴素、白黴素等。
2、第二代:90年代後上市,包括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羅紅黴素、氟紅黴素、地紅黴素等。
大環內酯類藥物抗菌譜相對較窄,毒性較低,但是也要遵醫囑並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四、氨基糖苷類
氨基糖苷類能夠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基結合,抑制蛋白質合成,起到抗菌作用。氨基糖苷類包含了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西索黴素、阿米卡星等。口服吸收差,壹般肌註或靜註,同類藥物間有交叉耐藥性,抗菌譜還是比較廣的。是否使用應嚴格遵醫囑。
上面介紹了四類常見的抗菌藥物,但是抗菌藥物如何選擇,如何合理使用,是需要嚴格註意的。患者應該嚴格遵醫囑,同時,務必看好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使用時要排除說明書中的禁忌癥,壹旦是禁忌人群,絕對不能使用。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時,還要註意看藥物之間相互作用,避免出現副作用、中毒等。
總之,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是需要不斷探索並越發重視的內容,患者用藥也要以安全、科學、合理為前提,切不可擅自或盲目使用,更不能濫用,尤其對於兒童使用抗生素,壹定要在確保兒童安全的前提下,應特別謹慎並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