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如果有慢性氣道阻塞和通氣,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指終末支氣管遠端氣腔擴張,肺泡壁破壞)。臨床特征為慢性反復咳嗽、咳痰或喘息,病情常進展緩慢,可合並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很復雜。由於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氣道反應性增加,局部防禦功能下降,以及外界刺激較弱,如煙塵、過敏原吸入、氣溫驟降等。,氣管痙攣和分泌物增多,導致咳嗽、咳痰或哮喘。長期反復感染和吸煙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
心理指導
使患者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長、反復發作的特點,做好充分準備,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積極參與治療和康復護理活動,以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呼吸功能,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飲食指導
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如瘦肉、豆腐、雞蛋、魚、新鮮蔬菜和水果。
用藥指導
長度根據痰培養結果,選擇抗生素。抗生素的應用可單獨使用窄譜,盡量不使用廣譜抗生素,避免雙重感染或耐藥菌株。
2.應避免使用強效鎮咳藥,如磷酸可待因,以免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加重呼吸道梗阻和炎癥。老、弱、咳嗽或咳痰者應優先選用祛痰藥物。
出院指導
1.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開窗通風,避免煙塵刺激,建議吸煙者戒煙,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註意保暖,防止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2.盡量長時間把痰咳出來,尤其是清晨,疲倦黏痰者,服用祛痰藥物或霧化人稀釋痰液,年老體弱者可幫助翻身或輕拍背部輔助咳痰。
3.未治愈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應堅持用藥,以消除癥狀。
4.註意口腔和皮膚的清潔。
5.鍛煉呼吸肌功能,做腹式呼吸,收縮嘴唇慢慢呼氣,加強呼吸肌的運動,增加橫膈膜的活動,改善通氣。方法是:取仰臥位或半臥位,雙手彎曲,站立時身體略前傾,使腹胍放松自如::用鼻子吸氣,用嘴、唇呼氣,呼吸緩慢均勻,不要用力呼氣。吸氣到腹肌,腹部鼓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腹部下沈。訓練開始時,患者可將壹只手放在腹部,另壹只手放在胸部,感受胸部和腹部的起伏。呼吸時,胸部應保持在最小的活動範圍。腹部可用手適當加壓,增加呼吸時橫膈膜的活動度。練習幾次後,可以休息壹下,雙手交換位置後繼續訓練。每天訓練兩次,每次10 ~ 15分鐘。以後可以逐漸增加訓練的次數和時間,可以隨意在各個位置練習。訓練時註意全身肌肉,尤其是輔助呼吸肌放松,平靜呼吸。
6.鼓勵在家氧療,每天給氧12-15小時可延長壽命。
7.保持情緒穩定,緩解精神焦慮和抑郁。
效果評估
1.患者有疾病知識;
2.接受教育後行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