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隨著我國環境汙染程度的日益嚴重,特別是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監測取得了快速發展。環境監測自誕生以來,已經發展了半個多世紀。縱觀其發展歷程,環境監測大致經歷了典型汙染事故調查、環境汙染監管和環境質量監測三個階段。特別是發展過程表明,環境監測越來越重視對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的事前預防,越來越科學化。
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環境監測在促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應清醒地看到,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環境監測在配套技術水平、監測管理、人員素質、經費投入、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使得我國當前環境監測普遍存在壹些問題和不足。在下文中,筆者分析了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解決當前問題的措施和方法。
二、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監測手段相對落後。
我國的環境監測手段相對落後和陳舊,不同類型的汙染物通常采用不同的采樣和分析方法,但這些方法明顯缺乏必要的系統性,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例如,目前歐美發達國家普遍開展了對POPs的系統研究。雖然國內壹些研究機構和高校也開展了POPs背景汙染的相關研究,但研究的環境介質和地理範圍明顯不足。目前,中國的環境監測部門還無法開展POPs的常規監測和調查,主要是因為中國尚未制定符合中國國情並統壹頒布實施的標準化監測方法,中國的環境監測部門在設備、人員和投資方面還不能滿足要求。目前,對POPs的研究成果還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POPs在中國生物、土壤、大氣和水體中的汙染程度,因此無法對POPs汙染的來源及其危害程度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研究。
2.應急監測技術仍不系統。
目前,我國環境監測部門沒有完整、系統的應急監測技術體系,導致重大、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發生時,環境監測部門難以做出及時有效的響應。現有的標準監測方案在環境汙染的動態監測中,尤其是在現場監測中存在著較大的不匹配,環境監測和監測結果分析的成本較高,缺乏經濟性。應急監測設備和儀器也相對落後,部分應急監測設備和儀器需要采用不規範的方法進行監測,獲得的監測數據只能進行半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國國情的特殊性制約了應急監測技術的系統化,即幅員遼闊、地形復雜、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環境監測部門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開展環境監測工作。
3.監測結果不全面
我國環境監測結果不能全面反映環境汙染狀況的原因體現在監測指標、監測要素、監測頻率和評價方法四個方面。
(1)監控指標。
目前,我國實施和采用的環境監測指標還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的環境狀況。究其原因,壹是環境監測項目沒有體現針對性,存在重復監測的問題;其次,遺漏了壹些可以代表汙染情況的有害參數,耽誤了應該添加的汙染指標。如歐美壹些發達國家目前已對特征有毒汙染物進行了有效控制,但我國環境監測的有機汙染控制指標仍采用非特定指標(如非甲烷總烴、石油類、化學需氧量等。).現實生活中,環境監測部門頗為尷尬的是,根據目前的監測因素和指標體系評價,環境質量明顯“好”,但群眾的實際感受卻是“差”。
(2)監控要素。
目前,我們仍然沒有對生物、大氣顆粒物、固體廢物、沈積物和土壤等環境因素進行監測,因此很難真實反映環境現狀。
(3)監測頻率。
目前環境監測的頻率明顯偏低,導致所獲得的環境監測結果缺乏必要的連續性,難以真實準確地反映當前的實際環境狀況,造成環境管理的被動性。
(4)評價方法。
在環境監測結果的評價中,通常采用檢測值與控制標準值對比分析的方法,以是否超標來判定環境評價結果。這種環評方法不僅沒有對環境監測數據進行深加工,而且浪費資源,缺乏對檢測數據的背景和相關性的分析。
第三,解決方案
1.研究突發汙染事故快速監測技術。
第壹,采取各種應急和預警手段。現場快速分析是應急監測的手段之壹。應急儀器包括移動監測車在應急監測“實戰”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建立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法標準,或者掌握應急儀器發布的數據與經典標準方法的差異,提高實際應用中對上報數據的把握。
第二,有科研實力的環境監測站可以聯合開發廉價實用的快速檢測儀器,有經濟實力的環境監測站可以采購進口設備,但加快引進國外技術和國外儀器國產化才是環境監測儀器發展的出路。
2.規範監測方法。
基於許多有毒汙染物可以在環境中積累、遷移和轉化的事實,有必要發展和規範多環境介質(水/懸浮物/沈積物/大氣/土壤/生物界面)中汙染物的監測方法,以便於汙染調查和研究。對於目標有毒有害汙染物,除了國際上普遍關註的POPs外,還應關註本地特征汙染物和目前尚未關註的新汙染物,如抗生素、內分泌幹擾物等。
3.科學監測
第壹,制定合理的監控因素。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汙染源產生的有害物質種類和濃度,選擇危害大、頻率高的汙染物作為監測對象,刪除長期未檢出或低於標準值的項目。
第二,加強自動連續監測。研究多種常見汙染物在線連續自動監測儀器,加強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聯網和數據共享。
第三,重視生物和毒理監測。除理化監測外,應逐步將生物監測和環境毒理學監測納入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利用生物毒理學檢測汙染物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對動植物和人類的危害。
第四,有效評估監測數據。在獲得大量可信的環境監測數據的基礎上,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深度加工,研究監測數據本身的背景和相關性,提高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
四。結束語
環境監測是環保部門進行環境決策的重要信息源,也是環境管理和保護的重要基礎手段。環境監測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了解環境質量現狀,掌握環境質量變化的原因和趨勢,明確導致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汙染物種類及其排放總量,為我國環境保護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汙染防治對策和環境保護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