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物技術論文篇壹
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的安全監控和管理
摘 要 實驗室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在實驗過程中需運用大量的生物組織、化學試劑、儀器設備等。生物組織的安全操作、化學試劑的合理歸放以及儀器設備的正確操作和管理是科研順利進行的基礎條件。高校應加強 安全 教育 ,采取積極的防範 措施 ,保證高校實驗室的正常高效運轉。
關鍵詞 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安全管理;儀器設備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 編號:1671-489X(2015)16-0166-03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紛紛設立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動物生物技術是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涉及的實驗動物、生化試劑、儀器設備種類繁多,是壹門非常強調實驗技術和技能的學科,旨在培養具備生物學、醫學、公***衛生學、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基因工程、人類疾病模型和醫藥工業等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在動物生物科學領域前沿承擔創新研究和管理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目前,大部分實驗室都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維護。實驗室的使用、人員流動和內部管理產生許多新情況,其安全問題已經迫切地擺在人們面前。因此,如果希望實驗室安全、順利、高效地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服務,就要求重視實驗室的安全管理,進而預防事故的發生。
1 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現狀
自2009年新版《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開始實施,國家檢驗檢疫局和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對生物技術類實驗室的安全設施、安全管理體系做出統壹的執行方案[1]。雖然國家把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壹直視為重點,人們的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但免不了還有很多問題存在。例如:實驗室的 規章制度 不能有效執行;師生的安全意識薄弱,管理混亂,不規範操作儀器,對化學有毒有害藥品不合理歸置;對實驗動物質量檢測、生物安全控制不重視,病原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的設施條件未達到國家頒布的生物安全實驗室標準;實驗中產生的廢棄物未進行無害化處理便與生活垃圾混放或傾倒入下水道,實驗後的動物組織、屍體隨意扔入垃圾桶;等等。這都為實驗室的安全和人員的安全埋下了隱患。
基於此,本文提出壹些關於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措施來和大家***同探討。
2 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改進措施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實驗室的安全監控離不開人的作用,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基本素質是做好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基礎。這要求實驗技術人員不但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實驗技能、良好的品德修養、較強的管理能力,還要能熟練掌握儀器設備的安全操作,解決實驗中出現的種種問題[2]。
要達到以上要求,可通過如下途徑:
1)認真學習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以及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2)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儀器設備的安全規範操作、有毒有害試劑的管理等方面的培訓;
3)定期舉辦實驗室緊急狀況的處理和應急程序的演練,如洗眼裝置的正確使用、傷口的正確處理、水電安全的應急措施、緊急逃生能力等;
4)學校要對實驗室加強監督與考核,以嚴格認真的科學態度對實驗室進行計劃管理、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室的科學化和規範化[3]。
加強生物安全意識 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是壹類與動物(小鼠、大鼠、豚鼠、兔、雞、犬、羊、牛等)、動物組織(細胞、血液、皮毛、排泄物、組織器官等)密切接觸的實驗室。這些動物、動物組織可能攜帶壹些已知或未知的病原體,通過各種方式(空氣、器械汙染、操作不慎等)對實驗技術人員和環境造成汙染。據報道,在過去幾十年裏,時有發生實驗室相關感染的調查 報告 ,例如:2004年4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實驗室由SARS冠狀病毒引起實驗人員的感染[1];2011年3月,黑龍江省東北農業大學的27名學生及1名教師因使用4只未檢疫山羊進行實驗而感染布魯氏菌病。為此,提出以下安全控制措施。
1)實驗動物的來源確定及實驗前觀察。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所采購的動物,其來源壹定要遵循國家的規定。所選動物必須是由符合《實驗動物管理條件》《醫學實驗動物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並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實驗室提供[4]。在實驗前,要觀察、了解參加實驗的動物,掌握其生活習性與 飼養 要求;在預實驗中,要對動物組織、器官等生理解剖部位、動物對各種處理因素的反應情況作初步評估,以便預防正式實驗過程中,動物在生理、精神狀態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實驗過程的順利進行。
2)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操作。首先要進行外觀檢查,包括:毛色光澤是否清潔貼身,行動是否異常,頭臉有無腫大,背有無穹起,四肢、尾和皮膚有無缺損,動物有無喘息、鼻分泌物增多、肛門不潔等現象。外觀異常是某些疾病發病前出現的臨床癥狀,是疾病診斷的前期信號。如鼠的唇部、四肢、尾部出現水腫和小皰,則有可能是得鼠痘病毒感染所致;小鼠出現斜頸、眼鼻分泌物增多,有可能是肺支原體感染所致。
其次,在實驗過程中要有防護措施,根據GB19489―2004《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應當具備生物安全防護二級水平[5]。具體要求如下:
①實驗室制定生物安全手冊及規章制度,限制非實驗人員進入;
②遠離公***區域,與外界進行有效隔離;
③硬件設施包括二級生物安全櫥、個人防護設備、工作臺(耐熱、耐酸堿、耐有機溶劑消毒劑腐蝕)、通風系統、洗手池、眼部沖洗裝置、防蚊紗窗;
④實驗結束後,實驗人員用消毒水泡手,工作服、手術器械要進行高溫滅菌,離開後開啟紫外燈。
3)動物屍體及組織的合理清除。動物屍體作為壹種廢棄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必須按照獸醫衛生的要求和程序,嚴格動物屍體的收集、運輸和無害化處理。在運輸過程中,車廂需做到無泄漏、密封嚴格,小型動物需裝入密封塑料袋中。常用的的無害化處理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①深埋法處理:在遠離居民區、水源、泄洪區、草原和交通要道,挖深度不少於2米、能容納動物屍體側臥的坑,坑底鋪2~5厘米厚的生石灰,將屍體放入使之側臥,再鋪上2~5厘米厚的生石灰,用土覆蓋土層厚度不少於1.5米,並與周圍持平。
②焚燒法處理:這也是處理屍體最徹底的 方法 ,壹般用焚屍爐即可。
③發酵法處理:將屍體拋入專門的屍體坑內,用生物熱的方法將屍體發酵分解,堆屍體的坑封閉待屍體完全分解就可挖出作肥料[6]。
加強設備的統籌管理、化學試劑正確存放
1)對設備的管理。
壹是明確職責:實驗室管理人員對儀器的保管、使用及維護進行管理。
二是對儀器進行分類標識,標明每臺儀器的編號、名稱、使用部門、保管人等,同時在儀器醒目位置標明“合格”“準用”(儀器設備某些功能已喪失,但檢測工作所需要的功能正常且經檢定/校準合格者)“停用”標識[7]。
三是資源充分利用:將閑置設備為多個實驗室***用,避免資源浪費。
2)藥品的管理。
壹是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設立專職人員負責制,實驗危險品入庫前,必須進行檢查登記,切實做到“四無壹保”(無被盜、無事故、無丟失、無違章、保安全)和“五雙”(雙人保管、雙人收發、雙人領用、雙把門鎖、雙本賬目)[8-9]。
校內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危險化學藥品的登記記錄(領、用、剩、廢、耗),核對賬物,檢查個體防護設備及實驗室安全設備狀況。
二是對藥品進行集中存放和統壹管理。根據藥品的種類、性質,設置相應的通風、防爆、泄壓、防火、防雷、報警、滅火、防曬、調濕、消除靜電等安全設施,將藥品存放在條件完備的專用倉庫中。對實驗危險品,特別是爆炸物品、劇毒物品,應嚴格遵守分類專庫保存,精確計量和記載,嚴加保管,不得轉送、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或用於食品、藥品或其他非實驗室使用。儲存實驗危險品的倉庫內嚴禁吸煙和使用明火,並根據消防條例配備消防力量、消防設施以及通訊、報警等必要裝置。
三是定期對實驗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進壹步了解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性質、儲存、使用管理規定,防護設備的正確使用以及必要的應急措施等,以便有效地防止事故的發生。
加強廢棄物的清理措施 實驗中產生的廢棄物如鹵素有機物、壹般有機物、無機物廢液要分別回收,不可混放,更不能作為生活垃圾隨意傾倒,除了玻璃儀器的洗刷廢水。且要註意劇毒廢液應單獨回收。集中回收後,可先對回收的廢棄物做壹些初步處理,處理時註意可能產生的發熱、有毒氣體、噴濺及爆炸等危險。對於危險性較小、普通實驗室就可處理的廢棄物可自行完成。如易揮發的有機試劑用量較小時,可使其在通風環境下向空氣中自然稀釋揮發;廢酸、堿液,可加入相應試劑中和至pH值呈中性,再和大量水稀釋後排入下水道;乙醇及醋酸之類有機溶劑,能被細菌作用而易於分解,經用大量水稀釋後,即可排放;不富集重金屬且不溶於水的此類溶劑,如乙醚可采用燃燒法進行處理(燃燒時裝入鐵制或瓷制容器,選擇室外安全地方,點燃時取壹長棒,站在上風方向點燃,監視至燒完為止)。其有害物質濃度不得超過國家和環保部門規定的排放標準。對於劇毒廢液和過期實驗危險品要定期聯系專業的處理廠進行銷毀,並做好處置記錄。
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是壹種風險管理,認真研究探索適應新時期高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的措施非常必要,以切實保證學校實驗教學及科研工作順利進行[10-11]。
3 結束語
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學生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地,是培養高科技人才的搖籃。必須本著預防為主、安全第壹的原則,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自覺維護自身安全和環境安全。同時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有效地排除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因素,保障實驗室的安全、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梁宏偉,王玉兵,陳發菊.淺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2(7):92-93.
[2]張淩.淺談實驗室的科學管理與實驗教學[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8):168-170.
[3]劉惠珠.淺談高校實驗室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33):215-216.
[4]趙忠華,樊春玲,汪淑英.管理在醫學動物實驗實施中的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08(19):204.
[5]代小偉,劉雲波.淺談實驗動物病理檢測[J].中國比較醫學雜誌,2010(8):65-68.
[6]李亞妮,韓建業,張海利.淺談當前動物屍體處理的現狀、危害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9(16):199.
[7]向峰,王立前.做好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標識化管理[J].雲南科技管理,2012(3):45-47.
[8]韓燕,王淑紅,雷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監控和管理[J].西北醫學教育,2011(1):118-119.
[9]莫寅斌.高校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6):175-177.
[10]程月琴,劉春元,王傑.新形勢下的實驗室建設和管理[J].科技信息,2011(12):1-9.
[11]應佩蓓,楊奕,王磊.高職院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1(23):110-111.
動物生物技術論文篇二
生物技術專業動物生物技術課程建設與改革
摘要 動物生物技術是生物技術專業的壹門專業必修課,針對該課程特點,從教學思想與目標、師資隊伍、教材、課程內容、 教學方法 以及考核方法等6個方面探索該課程建設和改革思路,旨在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求。
關鍵詞 動物生物技術;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1-0326-02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技術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歷史中最悠久、對人類社會具有重大貢獻的學科之壹。隨著分子生物學前沿學科的不斷進步,生物技術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動物生物技術是壹門現代生物科學理論和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主要涉及動物基因工程、動物細胞工程、動物胚胎工程等幾大領域,在諸多行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農業、食品業、醫學行業等[1]。生物技術這門學科在各大高校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見該門學科的重要性,因此學好生物技術這門學科對今後的就業至關重要。筆者在介紹生物技術的概念的基礎上, 總結 了動物生物技術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措施,以期為學生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1]。
1 生物技術的概念
生物技術是指在現代生命科學的基礎上,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其他類科學的原理和技術來對生物體或生物原料等進行加工或改造等,目的是生產出人類所需的產品。先進的工程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等新技術。對生物體的改造是指按照人類的需要,改造或加工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等,使其能夠生產出對人類有利的產品[1-2]。
2 教學現狀與分析
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自1996年開始招生,2006年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經過了16年的專業建設,首先於2003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中開設36學時的動物胚胎工程課程(專業選修課),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36學時的理論講授明顯不足,於2005級學生中更改教學大綱,內容上增加了動物組織、細胞的培養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等,理論教學增加到54學時,並增加18學時實驗教學,課程性質首次轉為專業必修課,並創新性地更名為動物生物技術,當時整個生物領域還未出現命名為動物生物技術的課程,直到2009年5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壹五規劃教材《動物生物技術》,至此這壹新課程有了正式出版的教材可參考。筆者調查了部分農林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的主幹課程,主要有11門(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在調查的農林院校中(安徽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福建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都開設《細胞工程》課程,目前只有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與《細胞工程》相近課程《動物生物技術》和《植物生物技術》課程。
3 動物生物技術課程建設與改革
3.1 教學思想與目標改革
落實科學發展觀,逐步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壹切為了學生”的意識。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3],正確處理傳授知識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學習壹些課程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掌握壹種主動學習課程相關知識的能力,成為富有知識和具有學習知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3.2 師資隊伍建設
組建教學團隊,將教學內容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打破傳統的壹人壹課的教學模式,每壹模塊由具有相應專業背景的教師承擔,業務上要精益求精,力爭緊跟各教學內容的學科前沿。定期開展教學研討,督導組專家聽課、評課,同時不定期開展自評和互評及學生評教,以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3.3 教材建設與改革
根據調研,筆者選用了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壹五規劃教材――蔣思文教授主編的《動物生物技術》作為教材,該書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動物生物技術的概況、基本原理、技術方法和最新發展。同時,由於課時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且課程知識更新速度較快,壹些最新 熱點 在教材中沒有體現的,自行編寫部分講義,以文本形式拷貝給學生,並推薦其閱讀中外文的優秀參考書。
3.4 課程內容改革
動物生物技術屬於多學科交叉課程,也是各國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熱點領域,大量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充實著這壹新興學科的知識。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具有壹定的難度,這就要求在授課內容的選擇上,既要註意授課內容的完整性,又要保證實用性和先進性,同時做好與其他課程交叉內容的增、減和銜接。在課程內容上,首先介紹緒論,動物胚胎工程技術概述,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別控制,胚胎分割,嵌合體;其次,介紹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基礎;最後重點介紹細胞核移植技術、幹細胞技術、轉基因技術、動物生物反應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動物細胞融合技術,雜交瘤技術和單克隆抗體技術。通過精心的安排,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系統地了解動物生物技術課程體系的基本內容。
3.5 教學方法改革
3.5.1 利用重大科研成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如美國科學家馬裏奧?卡佩基、奧利弗?史密斯和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利用“基因靶向”技術讓小鼠體內的特定基因失去活性,培養出研究價值極高的“基因敲除”小鼠,為人類遺傳病研究提供了藥物試驗的動物模型。有了這些動物模型後,人類就能更有效地找到治療各種遺傳病的新療法,徹底攻克遺傳病就為時不遠了,這壹成果使得他們壹起獲得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羅伯特?傑弗裏?愛德華茲爵士,英國生理學家,生殖醫學的先驅者,因創建了“體外受精技術”,被授予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壹門課程的講授,不但要使學生掌握和了解課程相關的壹些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通過有效途徑盡可能的獲取更多的、更豐富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對於像動物生物技術這樣壹門新興的學科領域,許多知識都處於動態更新和完善的過程中[1]。 3.5.2 跟蹤學科科研動態,開拓學生視野,培養 創新思維 。本科生的課堂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開拓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和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5]。因此,在應用範圍廣、知識更新快的動物生物技術教學過程中,介紹學科研究的新動態和新進展,有意識地拓寬學生視野,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 cell),由日本的2位科學家於2006年發表於世界頂級雜誌《Cell》上。通俗地講,就是通過某種方法,把高度分化的成體細胞去分化,使之成為多能幹細胞,重新獲得分化成多種細胞的能力。IPS技術是幹細胞研究領域的壹項重大突破,它回避了歷來已久的倫理爭議,解決了幹細胞移植醫學上的免疫排斥問題,使幹細胞向臨床應用又邁進了壹大步,該成果的研究者獲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隨著IPS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技術水平的不斷更新,它在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醫學領域的優勢也已日趨明顯[6]。
3.5.3 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傾聽學生意見,像朋友壹樣對待學生,拉進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受課堂 文化 ,使其融入其中,積極思考,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可適當增加專題討論會,通過學生準備ppt演講等形式,壹改以往整節課教師講、學生記,缺乏溝通的模式,使學生處於主動學習的狀態[7]。
3.5.4 優化多媒體教學,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利用有限的課時,著重講授課程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知識點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覺地去思考,對於容易掌握的部分課程內容可安排學生自學。利用計算機和Internet等手段,從國外引進和下載原版圖書和動感圖像,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組織效率,充實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向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還可以提供更加生動形象的人機交互界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8]。例如,細胞融合,精卵受精,細胞核移植等內容。在多媒體教學中,堅持適度運用原則和有機結合原則,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理解、思考,且結合使用板書、實物等各種教學媒體,取長補短,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喜歡學習[2]。
3.6 考核方法改革
首先,改變以往的考核方法,將重視課本上的知識轉變成重視實踐、將重視成績轉變成重視課堂教學,今後不以單壹的考試成績為總成績,而要加上壹定比例的實踐考核成績,讓教師、學生都能重視實踐;其次,增減考核方式的多樣性,以平時成績、實驗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考試等作為綜合考查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體系,即20%平時成績、20%實驗成績、20%期中成績和40%期末成績[9]。
4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動物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也會更加深入,因此各個高校要建設好動物生物技術專業已迫在眉睫。課程組立足於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自身特色,通過分析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制藥工程3個專業之間的內在聯系,準確把握動物生物技術課程的教學地位,註重該門課程特點,圍繞課程內容,加強教學建設,創新教學形式及考核體系,逐步完善優化動物生物技術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和要求[10]。
5 參考文獻
[1] 王偉霞,李福後.生物技術專業《細胞工程》課程建設與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08(9):245.
[2] 周歡敏.動物細胞工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3] 蔣思文.動物生物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4] 朱海英,蘇娟,訾曉淵.課程教學體系構建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中華醫學教育雜誌,2007,27(4):107-109.
[5] 李淑芳,徐春厚,雍艷紅.動物免疫學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9(7):65-67.
[6] 劉鍇棟.細胞工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現代農業科技,2010(10):30,32.
[7] 代建麗.植物細胞工程教學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11(6):23,37.
[8] 張壹春.現代教育技術實用教程[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9] __.細胞工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10] 張海泉,符曉棠,張裏占,等.生物技術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3):69-74.
看了“動物生物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生物技術論文範文
2. 生物工程論文範文
3. 關於生物的科技論文
4. 動物生物化學論文範文
5. 有關動物細胞工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