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打擊販毒活動的加劇,毒販為了逃避執法打擊,對第壹代毒品(傳統毒品)和第二代毒品(合成毒品)的化學結構進行了改造,從而獲得新的精神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具有與毒品類似的作用,能使人產生與吸食毒品壹樣的快感,甚至有更強的興奮、致幻或麻醉作用。
壹些新的精神活性物質出現時,過去可能沒有納入禁毒範圍,毒販打著“研究用化學品”、“植物興奮劑”、“浴鹽”的幌子進行銷售。近年來,這種現象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地。因為這些物質本質上是毒品,所以也被稱為“第三代毒品”或“新壹代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氯胺酮
其他俗稱:俗稱K仔、k粉。
英文名:氯胺酮
物理性質:純氯胺酮(氯胺酮堿)為白色粉末。消旋鹽酸氯胺酮,白色結晶粉末,市面常見。
濫用方法:鼻腔吸入,氯胺酮溶解在飲料等液體中或制成片劑口服濫用,少數通過靜脈註射和肌肉註射。
毒性:劑量越大,副作用越明顯。急性中毒的癥狀包括:行為癥狀,如興奮、話多、自我評價高等。理解力和判斷力受損會導致沖動,比如自殘,傷害他人。精神癥狀,表現為焦慮、緊張、恐慌、易怒、瀕死感等。身體癥狀,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悸、氣短、多汗、血壓升高等。
中樞神經系統的特征是眼球震顫、肌肉僵硬、發音困難、運動障礙和對疼痛刺激的反應減弱。嚴重者可出現高熱、癲癇發作、顱內出血、呼吸循環抑制,甚至死亡。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清晰度下降、定向障礙、行為障礙、幻覺、妄想、譫妄等癥狀為主;嚴重者可出現昏迷。
虐待癥狀:
(1)依賴綜合癥。通常出現的戒斷癥狀有易怒、焦慮、抑郁、精神不佳、疲乏無力、皮膚螞蟻走、失眠、心慌、手抖等。可能發生在停藥後12至48小時。濫用者長期使用後,往往需要增加劑量和使用次數,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同時,濫用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渴求,無法控制氯胺酮使用的頻率和劑量,在明知其有害的情況下仍濫用。
(2)精神病性障礙。氯胺酮濫用者常出現精神病性癥狀,與精神分裂癥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幻覺、妄想、易怒、行為障礙等癥狀。幻覺主要是生動逼真的幻視和幻聽;大多數妄想是指涉妄想、被殺妄想、誇大妄想;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沖動、攻擊和自傷行為。少數人可出現冷漠、退縮、意誌減退等癥狀,也可出現全面的感覺障礙。
(3)認知障礙。表現為學習能力下降,執行任務困難,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由於氯胺酮的神經毒性,慢性使用者的認知障礙可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難以逆轉。
(4)身體並發癥。常見的軀體並發癥有泌尿系統損害和鼻部並發癥,如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還有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炎、鼻中隔穿孔、鼻出血等。
另外,濫用氯胺酮有很強的性沖動,容易導致不正當的性行為,增加性病的機會。目前氯胺酮的主要使用者是壹些青少年亞文化群體,嚴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容易引發暴力犯罪、聚眾淫亂、艾滋病感染傳播等壹系列問題。
2.合成大麻素
合成大麻是壹系列合成物質,其效果與天然大麻素相似。吸食合成大麻素能產生比天然大麻更強烈的快感,導致合成大麻素迅速蔓延,成為新精神活性物質中物質種類最多、濫用最嚴重的家族。
物理性質:這些產品多以香料、花瓣、煙草、電子煙油的形式存在,代表產品有小樹枝、香料、香草煙等。
濫用方式:壹般將合成大麻素噴灑在植物粉末表面制成植物熏香用於吸食,往往多種合成大麻素混合使用,其成癮性和危害性更難判斷,相關研究也有限。
毒性:壹般認為,它們的成癮和戒斷癥狀類似於天然大麻。長期吸煙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精神障礙,還有患癌癥的風險。
3、卡西酮
毒性:歷史上,壹些卡西酮曾被用作抗抑郁藥和抗震顫麻痹藥,但最終因成癮和濫用而被撤銷。吸食卡西酮可導致類似甲基苯丙胺的興奮性和類似麥角酸二乙胺(LSD)的致幻作用,並伴有心動過速、高血壓等反應。
同時,由於卡西酮通過血腦屏障進入神經中樞的能力較弱,濫用者往往加大劑量,繼續吸食以獲得預期的興奮感,從而導致更嚴重的腦損傷。目前已有多起濫用此類藥物導致精神障礙、自殘、暴力攻擊他人的案例報道。
物理性質:卡西酮有數百種,常以浴鹽、植物肥料、除草劑和研究用化學藥品的名義出售,多為粉劑和片劑。
濫用方式:以口服給藥為主,還有鼻腔吸入、註射、混飲。甲卡西酮:俗稱“長治金”、“僵屍藥”,是苯丙胺的類似物,通常呈粉末狀或與水混合使用。喝後有提神作用,類似苯丙胺。研究表明,這種物質會導致急性健康問題和藥物依賴,過量使用容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腦損傷甚至死亡。
4.芬太尼
芬太尼是壹種阿片類藥物,芬太尼的新精神活性物質都是芬太尼的衍生物,芬太尼是壹種強效的合成麻醉鎮痛藥,藥理作用與嗎啡相似。
目前報道的新型芬太尼類精神活性物質約有60種。目前,我國已有卡芬太尼、呋喃妥因等23種芬太尼類藥物上市,涵蓋了國際禁毒公約管制的所有芬太尼類物質。
毒性:服用芬太尼類新精神活性物質的副作用為瘙癢、惡心、呼吸抑制;由於這類物質的藥效很強,極少量的攝入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危及生命。美國已經有數萬人因濫用芬太尼而死亡。
5.苯乙胺
低劑量攝入後,主要產生類似服用苯丙胺類藥物的興奮作用;大劑量攝入後,會產生類似於LSD、mescaline的強烈致幻作用。長期濫用此類物質導致精神失常的案例也時有出現。
濫用癥狀:這類物質具有興奮性強、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大量服用可導致心動過速、血壓升高、肝腎衰竭等急性中毒癥狀,甚至導致抽搐和中風死亡。長期濫用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使濫用者精神錯亂、偏執、抑郁。
濫用方式:苯乙胺類物質有數百種,大部分以粉末形式口服,2,5-二甲氧基苯乙胺的衍生物壹般吸附在類似郵票的紙上,用於食物。
6.哌嗪類
哌嗪類新精神活性物質壹般為苯基哌嗪或芐基哌嗪的衍生物。與甲基苯丙胺、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等毒品相比,這類毒品的興奮和致幻作用較輕,持續時間較長。
濫用:常作為黨藥出售,多為片劑、散劑,以口服為主。哌嗪,壹種新的精神活性物質,在我國片劑類藥物中檢出。它的形狀和logo和MDMA片很像,據說吸完之後的感覺也和它差不多。
7、色胺類
胺在吸煙後會導致強烈的幻覺。
濫用方式:是“0號膠囊”的主要成分,以膠囊、片劑、粉劑、液體等多種形式銷售,口服、鼻腔吸入、吸煙、註射等方式。
8.植物
植物中的新精神活性物質主要有阿拉伯茶、克拉托和鼠尾草。
Chateaglegrass:原產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其主要活性成分為卡西酮,具有興奮和輕微致幻作用。由於卡西酮的降解,鷹嘴豆草壹般作為新鮮植物出售,但也有幹燥的葉子和酒精提取物。吸煙的方式壹般是嚼夏多草的葉子和芽,也可以泡茶。
卡他吉亞葉:原產於東南亞,主要活性成分為毛蕊異黃酮和7-羥基毛蕊異黃酮,具有類似嗎啡的麻醉作用。帶痛葉的鮮葉壹般嚼碎,幹葉的粉末壹般口服或煮茶。
鼠尾草:原產墨西哥,主要活性成分為二萜類,有很強的致幻作用。鼠尾草通常作為種子或葉子出售,但有些也出售液體提取物。鼠尾草的鮮葉壹般嚼碎或搗碎飲用,幹葉熏制。
新精神活性物質的危害;
這些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對社會的危害非常大。雖然這種物質出現時間較短,其成癮性和長期生理損害有待進壹步研究,但其社會危害已日益顯現。由於這類物質具有強烈的興奮和致幻作用,吸食後會引起偏執、焦慮、恐慌、被害妄想等反應,由其誘發的惡性暴力案件和犯罪也時常發生。
同時,新精神活性物質種類繁多,其作用也有顯著差異。很多情況下,濫用者並不知道自己購買的實際種類,劑量也很難把握。因用藥過量導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