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苦艾的歷史和應用

苦艾的歷史和應用

20 世紀 50 年代至 70 年代出生的人都對壹種名為 "寶塔糖 "的藥物有著甜蜜的回憶。1952 年,這種僅有 20 克種子的藥草被神秘地帶到中國,並在這裏生根發芽。然而,壹連串的磨難接踵而至:"大躍進 "期間,3500 公斤原料因工藝問題報廢。"

1982年9月,所有劑型和原料被淘汰,寶塔糖從此在中國消失。

"寶塔糖 "所防治的蛔蟲是壹種古老的人體寄生蟲。50多年前解放初期,蛔蟲病是我國城鄉普遍存在的壹種常見病。

這種專門用來驅除蛔蟲的藥劑是從菊科植物蒿中提取的。最初,它是壹種片劑,後來,為了讓孩子們吃得高興,人們加入了壹定比例的糖,並把它做成寶塔形狀,上面有壹個淡黃色、粉紅色的圓錐體。人們就把這種驅蛔藥叫做寶塔糖。

新中國成立初期,藥品的註冊和監管尚未走上正軌。"寶塔糖 "成了十幾家藥廠****,用的藥名和商標都是專門用來驅除蛔蟲的混名。

"寶塔糖 "是植物學領域中壹種耐寒的鄉土植物,又名 "山島年蒿",是北極圈內特有的藥用植物。我國生產 "寶塔糖 "的原料藥壹直依賴從前蘇聯進口。1952年,作為前蘇聯的援華項目,我國從前蘇聯引進苦蒿種子試種。從前蘇聯引進的20克(見珍貴種子)苦蒿種子被分成四等份,在公安人員的保護護送下分別到承擔試種任務的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濰坊等四個國營農場進行了試種。只有濰坊農場的蛔蟲試種宣告成功。為保密起見,濰坊農場試種蛔蟲時宣稱試種的是 "除蟲菊 1 號"。三瓶種子藏深井 五十年代末,濰坊農場不僅為全國十幾家制藥廠提供 "寶塔糖 "的生產原料,而且少量出口。淄博市壹家知名藥廠,1958年曾建起40間烘烤房,用於烘幹鮮艾蒿植株的莖葉。

1960~1962年,由於三年自然災害的突然襲擊,城鄉以野菜充饑的群眾絡繹不絕,我國人民群眾中的蛔蟲病也呈現急劇上升的狀態。但為了保證糧食生產,濰坊農場蛔蟲種植面積由8000多畝縮減到500畝。

提取設備是當時從蘇聯引進的,由於 "寶塔糖 "從植物莖葉中提取原料太少,大型設備不夠 "缺口",藥業公司拒絕收購蛔蟲藥。藥業公司只好用再生麻袋裝蛔蟲的方法露天碼垛儲存,結果爛掉了2000多公斤。

後來,由於使用從古巴進口的未經提煉的紅糖,瓶裝糖漿驅蛔蟲是 "大躍進 "高潮期間當地某廠生產的產品,封口談不上嚴密,致使3500公斤驅蛔蟲原料報廢。

1964年,濰坊農場遇到連續40天的陰雨天氣,成片的蛔蟲因積水而絕育,未能收獲壹粒蛔蟲種子。濰坊農場壹位老同誌有先見之明,采用封閉低溫儲土的方法,在壹口深井裏保存了三瓶種子。1964年取出時,發現有兩瓶蒿種子是活的。

1965年,艾蒿重新大規模推廣種植。但 "十年動亂 "使 "寶塔糖 "走向了絕路。眼看就要成熟的蛔蟲被 "造反派 "割得壹塌糊塗。動亂後,昌濰地區種植蛔蟲的土地面積達到18000多畝,山東省藥廠紛紛上馬生產 "寶塔糖 "蛔蟲藥,蛔蟲藥市場壹度飽和。

1985年,蛔蟲在全國絕跡

1979年,衛生部和國家醫藥管理局在全國推廣使用 "寶塔糖 "驅蛔藥。人們無法想象,僅僅過了兩年,"寶塔糖 "和蛔蟲就在我國壹下子絕跡了。

昌濰地區 "寶塔糖 "庫存積壓,蛔蟲種植生產終止。1982年9月,衛生部和國家醫藥管理局對包括 "寶塔糖 "蛔蟲藥在內的127種藥品和劑型予以淘汰。為了使蛔蟲原料不絕種,連隊的壹些老同誌只好含淚把壹些蛔蟲種子裝進大瓶子裏,放進深井裏貯存,但這種土辦法貯存時間長了,也只能是徒勞無功。

出壹個藥品劑型不等於出這種藥品的提取原料,這是壹個很簡單的道理。然而,中國制藥史上不該發生的悲劇還是發生了!1985年發生的事情刻骨銘心,這壹年,全國各地購買蛔蟲藥提取原料的信件雪片般飛向濰坊市醫藥物資公司。壹些外地供銷人員到濰坊采購,帶來了十分優厚的條件。

但當他們最終了解到蛔蟲在濰坊市乃至全國已經絕跡的現實後,只好無奈地離開了。

  • 上一篇:特殊圖例出版目錄
  • 下一篇:衛生巾為什麽用黑色袋子包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