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姐們有好多白頭發,真心感慨當媽不易。她的頭發很黑,發質也好,白發裏面摻雜著黃棕色頭發。理發師壹看,特熟稔說:妳是用海娜粉染過了的吧?
他倆攀談起來。從沒聽說過海娜粉,才知道在說的壹種 天然的染發劑 。想起曾經孤身壹人去NYC,Q妹妹趕去與我匯合,巴巴跑到壹家店去買純天然的染發劑,說是打算回國送給父母。也知道壹些男性長輩,染發久了皮膚過敏,最後直接剃成了光頭;女性長輩過敏的,後來就都是花白頭發,堅決不肯再染發了。
Stay curious,回來就去查據說和指甲花有關的海娜粉,越查越有意思。於是放在這兒和大家分享下。
海娜是英語Henna的音譯,有熱帶灌木(番桂)和溫帶草本(指甲花)兩種形態。在高溫、低濕、陽光充足的條件下,海娜葉可合成更多更鮮艷的紅褐色素。熱帶海娜葉,也叫印度海娜,India Henna(主要用葉),和我們熟知的指甲花完全不同(如下圖)。Note:看了壹些中外文獻,但自始至終也不知道是用得印度海娜,還是我們的指甲花。姑且認為是更廣傳播的印度海娜吧。
海娜是印度的主要經濟作物之壹,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幹旱高溫,非常適合其生長,印度90%的海娜都產自那裏。海娜在印度等阿拉伯國家已有千年的使用歷史,女性喜歡使用它紋身、彩繪、染指甲、染手掌心及頭發。
海娜粉是壹種混合物,裏面有機成分很多(醌類、香豆素類、黃酮類等),無機金屬鹽種類也很多(鈉、鈣、鐵、鎂、錳、鍶、銅、鋅等,與選擇測試樣品有關)。主要活性成分即著色成分是指甲花醌(lawsone,更專業點叫,2-羥基-1,4-萘醌),它在指甲花葉、果皮、種子中的含量依次約為0.55%-0.95%,0.25%和0.013%(某文獻結果,會受產地、品種等影響)。它的分子結構如圖所示。
海娜粉染發原理:指甲花醌易於結合頭發中的角質蛋白(主要成分氨基酸),生成壹種新的呈色物質,這種呈色物質遇空氣後顏色會明顯加深(染發兩三天後頭發會變深的原因),在日光下根據發質和底色的不同,頭發最終呈現紅棕、褐色、咖啡色等。
圍繞它最多的就是用作染發劑,安全不安全?對身體有沒有危害?
百度查詢的詞條,很是嚇人(“據國外的研究,染發的人得血液病、淋巴瘤的幾率,比普通人高3倍左右。動物實驗證明海娜可以誘導孕婦產生自發性流產…”不知原始數據來源)。去查化學藥品的MSDS(CAS登記號83-72-7),看看Sigma-Aldrich提供的數據,在毒理信息方面的各類測試,目前都缺乏數據(No data available),國外4大機構在致癌性方面給出: 成分含量小於 0.1% ,基本沒有致癌性 (No component of this product present at level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1% is identified as probable, possible or confirmed human carcinogen…)。
另外,國內有研究報道(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8),886-887),用新疆海娜做過動物實驗,采用小鼠經口急性毒性試驗、皮膚刺激性/腐蝕性試驗、急性眼刺激性/腐蝕性試驗,觀察海娜粉的急性經口毒性及其對皮膚、眼睛的刺激強度。結論是新疆特有染發劑海娜粉屬無急性毒性、無刺激性的天然染發劑。此研究組另有兩篇文章接著進壹步報道了無皮膚刺激性及眼刺激性,及初步證實無潛在致突變性(毒理學雜誌,2011,25(3),235-236等)。
果真這麽安全,海娜粉染發可以放心大膽使用嗎?
有研究者非常簡單,將指甲花醌直接與DNA混合,借助中間分子,檢測其熒光性能,結論是:指甲花醌存在壹定的DNA毒性,可與DNA發生嵌入結合和較弱的溝槽鍵合(日用化學化工,2015,45(3),152-156)。從分子結構不難發現,存在大π鍵啊,氫鍵啊,指甲花醌與DNA結合,總是有機會的。
根據《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規定,指甲花(海娜花)不得作為染發劑成分使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中,允許使用的染發劑列表中並未收錄海娜粉。
雖然並無海娜粉特別危害的研究與使用者案例,但出現問題的時候牽扯到了另壹種物質成分——對苯二胺(PPD)。有研究對54份市售海娜染發粉樣品進行檢測(日用化學化工, 2015,45(9),533-536),發現有30個樣品只檢出指甲花醌,12個樣品同時檢出指甲花醌和對苯二胺,7個樣品只檢出對苯二胺,4個樣品散沫花醌和對苯二胺均未檢出(看看市場上不同品牌,水分多大!有的有活性物質也有有害物質,有的只有有害物質,有的索性啥都沒)。
PPD是氧化型染發劑中的壹種具有強致癌和致敏性的染料中間體,是化妝品中的嚴格限用物質。我國《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規定對苯二胺的最大允許使用質量分數為6.0%(歐盟已將允許濃度由原來的6%降至2%)。此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起草了《化妝品中對苯二胺等32種組分檢驗方法》等7項檢驗方法,經化妝品標準專家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作為《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修訂或新增的檢驗方法,納入《規範》相應章節。可見,對苯二胺是個狠角色。
問題來了,對苯二胺為什麽會混入到海娜粉中呢?這是因為海娜粉易於凝結成小球,難以均勻塗敷,使用時容易沾染,為了降低成本,縮短染色時間與效果,商家通常在指甲花染料中添加對苯二胺。
在西方國家流行壹種暫時性紋身,這種紋身就是采用指甲花作染料的。它之所以得到人們喜愛,歸結於它的持續時間短暫,時間長短取決於個體因素,如體溫、皮膚類型等,平均可以持續1-2周,這也正適應了我們這個時尚迅速變化的年代。相繼有指甲花紋身引起皮膚過敏的報道,有醫生對患者進行了皮膚接觸測驗,發現患者是對PPD反應強烈。此外,壹些醫生也通過研究證明指甲花紋身染料中含有高濃度的對苯二胺,能引起過敏性皮炎。
壹系列國外文獻的研究結果,在這裏用案例呈現吧。
1)“從黑色指甲花紋身過敏,到對染發劑中PPD的接觸性皮炎——壹個持續存在的問題”
黑色指甲花紋身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對苯二胺(PPD)常被添加到染料中,以便使指甲花的顏色更深、更濃,並確保皮膚持久著色。PPD是壹種有效的、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這種黑色指甲花紋身染料的濃度範圍為0.25%-2.35%,甚至高達15.7%。混合物還含有其他添加劑,如檸檬汁、咖啡粉、醋、油、橡膠產品、偶氮染料和金屬如鎳和鈷。偶爾也會添加壹些香味。在紋身前,有時會用橡膠制品勾勒出圖案輪廓。隨著指甲花越來越受歡迎,接受黑色指甲花紋身後發生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的病例也越來越多。
7例患者在初次染發或睫毛後出現過敏性接觸性皮炎。他們之前都有黑色指甲花紋身的反應史。從黑色指甲花紋身致敏到染發後發生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的平均時間為6.2年。認為,“黑色指甲花紋身”後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最常見的原因是PPD。長時間的皮膚接觸和高濃度的PPD都增加了致敏的風險。 兒童使用 PPD 和相關染料染發是絕對不鼓勵的(Contact Dermatitis, 2011, 65, 220–226 )。
2)“職業理發師暴露在環境中,吸入海娜粉引起鼻炎和哮喘”
壹位30歲的女性美發師,之前沒有相關病史,卻有了鼻炎和職業性哮喘。壹年前,在她的工作場所引入了壹種新的植物性染發劑(指甲花系列產品)。處理產品時,她出現蕁麻疹、鼻漏、瘙癢(眼睛和鼻子)和呼吸困難的癥狀。醫生診所做了查過敏源的皮膚點刺試驗,發現在本病例中患者似乎是經吸入致敏,雖然指甲花過敏常見原因是皮膚接觸而不是吸入。結論: 指甲花產品中 L inermis 和C obovata 被認為是潛在的過敏原,它們即使在沒有PPD 的情況下也能引起鼻炎和職業性哮喘( 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 2020, 30(2): 133-155 ) 。
3)“IgE介導的海娜粉過敏”
壹名22歲的女理發師工作了5年,沒有健康問題。然而,在轉到另壹家美容院後,她在工作中逐漸出現以下癥狀:打噴嚏、結膜炎、流鼻涕、幹咳和嚴重的呼吸困難。最後這個癥狀迫使她請了很長時間的病假。她在職業生涯中第壹次用指甲花作為天然染發劑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她自己也認為Henna是誘因,她的健康問題,特別是henna引起的嚴重的呼吸困難,迫使她換到另壹家不用henna的美發店工作。換了工作後,她的癥狀消失了。
之前至少有6例患者被報道對指甲花有即刻型過敏反應,均因職業暴露於henna的環境中。這篇論文首次報道了過敏是由於對指甲花產生特異性IgE抗體(免疫球蛋白lgE,人體壹種抗體,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可引起I型超敏反應)介導的海娜粉過敏。
荷蘭醫生在研究論文中建議:對henna的敏感已成為理發師嚴重的職業危害。致敏事件主要是吸入分散在空氣中的henna粉末;需要美發師和henna生產商密切合作,制定預防這種空氣傳播致敏的措施,壹種簡單的方法是將指甲花做成糊狀而不是粉末狀。
寫了這麽多,歸納:1 )海娜粉目前沒有實驗證明基因突變之類的,只是從結構解構,擔心有這種潛在風險,但其中某些活性成分的含量低應該沒事。2 )關註品牌與質量,擔心海娜粉中摻入的PPD 的危害。3 )過敏體質的人群避免用,因為還是有壹些案例證明接觸海娜粉有過敏的(接觸和吸入),產生蕁麻疹、哮喘、鼻炎、紅斑、水腫、瘙癢、丘疹及水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