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物流管理倉儲知識(2)

物流管理倉儲知識(2)

物流管理倉儲知識大全

四、倉庫管理的作業過程

 倉儲作業主要包括入庫管理、在庫管理和出庫管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若幹步驟,每個步驟又包括若幹內容。現代倉庫(物流中心)內的具體作業和內容如下。

 1、進倉

 進倉是倉儲作業的第壹步,它分為散貨進倉與拆箱進倉。

 ⑴散貨進倉

 散貨進倉是指壹般貨物與空運貨物(未曾事先堆棧在托盤上並固定者)自倉庫的收貨碼頭卸下堆棧在托盤上。其進倉作業主要包括:

 ①卸貨。

 ②進倉驗收。

 要防止商品在儲存期間發生各種不應有的變化,首先在商品入庫時要嚴格驗收,弄清商品及其包裝的質量狀況。對吸濕性商品要檢測其含水量是否超過安全水分,對其他有異常情況的商品要查清原因,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處理和采取救治措施,做到防微杜漸。

 在整個進倉作業中,最重要的是進貨作業的進驗工作,這個工作的誤差率要求是0%,即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確。進驗是件相當細致的工作,進驗時要註意:外箱完整性;數量符合發票;制造日期、保存期限。外箱沒有標示或標示不清時,壹定要開箱驗貨。貨物批號的檢查核對。

 ③固定(打收縮膜)。

 ④貼上儲位標簽(或條形碼)。

 ⑤上架。

 ⑵拆箱進倉

 拆箱進倉是指海運集裝箱裝載的貨物,在倉庫收貨區拆封,卸至托盤上。拆箱進倉有兩種:

 ①機械拆箱:貨物已打托盤或木箱,可以用堆高機直接開進集裝箱內卸裝。

 ②人工拆箱:貨物呈松散堆棧,須以人力逐件搬出後堆放托盤。

 2、儲存保管

 進倉的作業結束以後,接下來就是儲存保管。

 ⑴存放

 在儲存區內,全托盤裝載的物品被分配到預定的托盤位置上。對此,有兩種常用的貨位分配方法,即可變的貨位和固定的貨位。

 可變的貨位安排系統,也稱作動態定位,是在每次有新的裝運到達時允許產品改變位置,以便於有效地利用倉庫空間。而固定的貨位安排系統,則是在選擇區內為每種產品分配壹個永久性的位置。只要產品的移動流量保持相同水平,儲存物品就始終保持這種位置。如果物品的流量壹旦發生增減,就有可能對儲存物品進行重新分配位置。壹般說來,固定貨位安排優越於可變貨位,因為它可以對某種物品提供及時定位。不過,自從有了計算機控制的倉庫定位系統後,這已經不成為壹個問題了。然而,無論使用哪壹種定位系統,每壹種內向的儲存物品都應該給它分配壹個起始位置。

 ⑵保管

 配送中心應首先考慮出入庫的時間和效率,因而較多地著眼於揀選和搬運的方便,保管方式必須與之協調。存儲中心出入庫的頻率較低,應該重視保管,因而首先要考慮保管方式。

 ①保管方式

 保管方式有以下五種類型:

 地面平放式:將保管物品直接堆放在地面上。

 托盤平放式:將保管物品直接放在托盤上,再將托盤平放於地面。

 直接堆放式:將貨物在地面上直接碼放堆積。

 托盤堆碼式:將貨物直接堆碼在托盤上,再將托盤放在地面上。

 貨架存放式:將貨物直接碼放在貨架上。

 ②保管的壹般原則

 面向通道進行保管。為使物品出入庫方便,容易在倉庫內移動,基本條件是將物品面向通道保管。

 盡可能地向高處碼放,提高保管效率。有效利用庫內容積應盡量向高處碼放,為防止破損,保證安全,應當盡可能使用棚架等保管設備。

 根據出庫頻率選定位置。出貨和進貨頻率高的物品應放在靠近出入口,易於作業的地方;流動性差的物品放在距離出入口稍遠的地方;季節性物品則依其季節特性來選定放置的場所。

 同壹品種在同壹地方保管。為提高作業效率和保管效率同壹物品或類似物品應放在同壹地方保管,員工對庫內物品放置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著出入庫的時間,將類似的物品放在鄰近的地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根據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安排放置場所時,當然要把重的東西放在下邊,把輕的東西放在貨架的上邊。需要人工搬運的大型物品則以腰部的高度為基準。這對於提高效率、保證安全是壹項重要的原則。

 依據形狀安排保管方法。依據物品形狀來保管也是很重要的,如標準化的商品應放在托盤或貨架上來保管。

 除上述壹些問題以外,保管還應有溫濕度管理,防塵、防臭、防蟲、防鼠、防盜等問題。

 3、出貨

 在倉儲作業流程中,收到出貨單時會發生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照單揀貨,準備出貨驗收;視情況揀貨,準備改變包裝或簡易加工。

 ⑴補貨(總量揀貨).

 補貨與揀貨最大的不同點是工作的性質與所用的工具不同。補貨員的工具是堆高機(升降機),揀貨員用的是揀貨車(Picking Cart),揀貨車是沒有升降能力的平面叉車。大型倉庫所用的揀貨車多為電力操作,以節省揀貨員體力。

 補貨員的工作性質主要是將準備要出貨的品類自貨架上取下,置於揀貨區或是貨架的底層(這種補貨方式主要是在倉庫面積有限時),以便於揀貨員揀貨(揀貨位置在該品類儲存貨架的底層或是揀貨區)。補貨員工作時間多在收到次日(或下次)的出貨單之後,準備第二天或下壹次的出貨單。如果在以時段分隔作業的倉庫,此工作時段通常和收貨時間錯開,所以,補貨的工作大多由卸貨員與上架員兼任。

 補貨的單據主要是由客戶訂單匯總。倉庫管理人員必須註意到補貨單所涵蓋的訂單明細範圍,尤其在物流中心面對幾個不同的客戶群,或各客戶群訂單截止時間有別或重疊的狀況下,尤其要註意不要出差錯。

 在進出貨頻繁的情況下,無論是摘果式或播種式揀貨,補貨員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事前準備工作。但是補貨的細節就和揀貨的方式有關了。有的揀貨區的空間有限,出貨量大的時候補貨員要視現場狀況機動補貨,以免揀貨中斷。

 ⑵揀貨

 揀貨的原則:大多數的要求是按照進倉日期的?先進先出? (FIFO)原則。但是,如果要求批號作業的先進先出時,時間的先進先出就要擺在第二位了,同壹批號的產品才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

 揀貨的方式,依自動化程度可分為自動化(如電子標簽揀貨、RF揀貨、IC卡揀貨)、半自動化和人工方式三種。我們這裏將揀貨分為摘果式與播種式兩種。

 摘果式

 以出貨單為準,每位揀貨員按照品類順序或儲位順序為動線,至每種品類的儲位下層的揀貨區揀取該出貨單內該品類的數量堆棧在托盤上,再繼續揀取下壹個品類,壹直到該出貨單結束後,將揀好的貨品與出貨單置放於待運區指定的位置後,由出貨驗放人員接手。

 播種式

 播種式的揀貨原理和摘果式完全不同,除了單壹的出貨單以外,還需要有各個品類的總數量。

五、倉庫與倉庫設備

 倉庫在物流系統中是主要承擔保管功能的場所,是物流網絡中以儲存為主要功能的節點。在物流中,倉庫壹般是指以庫房、貨場及其他設施、裝置為勞動手段的,對商品、貨物、物資進行收進、整理、儲存、保管和分撥等工作的場所。倉庫的分類有以下幾種:①存儲中心型倉庫。這類是以存儲為主的倉庫。專門長期存放各種儲備物資,如戰略物資、季節物資、備荒物資、流通調節儲備物資等。②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倉庫。這類倉庫具有發貨、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作為物流服務的結點,其業務範圍包括揀選、配貨、檢驗、分類等作業,並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等收貨配送功能以及附加標簽、重新包裝等流通加工功能。③加工型倉庫。以流通加工為主要目的倉庫稱為加工型倉庫。壹般的加工型倉庫是集加工廠和倉庫的兩種職能,將商品的加工業務和倉儲業務結合在壹起。④物流中心型倉庫。這類是具有存儲、發貨、配送、流通加工功能的倉庫,是現代物流中倉庫的最高級形式。

 倉庫除主體建築(庫房、貨棚、貨場)之外,倉儲業務所需的所有技術裝置與機具,統稱為倉庫設施或設備。各種類別的倉庫設施或設備,是倉庫經營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技術基礎。倉庫設施及設備包括以下幾類:裝卸搬運設備、保管設備、計量設備、養護檢驗設備、通風照明設備、安全設備、貨架和其他用品與工具等。

 1、裝卸搬運設備

 裝卸堆碼設備:它包括各型起重機、吊車、叉車、堆碼機等;搬運傳送設備:包括各種手推車、電瓶車、內燃機搬運車、拖車、運貨卡車、各式平面和垂直傳送裝置等。

 2、保管設備

 苫墊用品:主要包括苫布、墊垛用品等。存貨用具:包括各種貨架、貨櫥等。

 3、計量設備

 計量設備是商品進出庫的計量、點數,以及在庫盤點、檢查中經常使用的度量衡設備。從計量方法角度可以分為:重量計量設備,包括各種磅秤、地下及軌道量器、電子秤等;流體容積計量設備,包括流量計、液面液位計;長度計量設備,包括檢尺器、自動長度計量儀等;個數計量裝置,如自動計數器及自動計數顯示裝置等;還有綜合的多功能計量設備等。

 4、養護檢驗設備

 這種設備是商品入庫驗收與在庫養護、測試、化驗,以及防止商品發生變質、失效的壹系列機具、儀器、儀表等技術裝備。主要有測濕儀、紅外線裝置、空氣調節器以及測試、化驗使用的部分儀器和工具。

 5、通風、照明、保暖設備。

 6、安全設備

 包括保障消防安全和勞動安全的必要設備,例如,各種報警器、滅火器材、勞動保護用品等。

 7、貨架 專門用於存放成件物品的保管設備。

 8、其他用品及工具

 這是雜項的工具、用品,例如,小型打包機、標號打印機、自動分選機、液體分裝機、打包機等等。

;

  • 上一篇:面對機構改革職能調整,藥品監管如何創新監管工作
  • 下一篇:十大生物制藥龍頭股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