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產蛋雞產蛋前飼養管理要點
產蛋前幾周是蛋雞從生長期進入產蛋期的過渡階段。這壹階段不僅要進行轉籠、選留淘汰、免疫接種、飼料更換和增加光照等壹系列工作,給雞造成很大的應激,而且這壹時期母雞生理變化劇烈、敏感、適應能力弱、抗病力差,如果管理不當,極易影響產蛋性能的發揮。蛋雞的飼養管理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做好轉群上籠的準備工作
雞舍和設備對蛋雞的健康和生產影響較大。轉群上籠前要對雞舍和設備進行檢修,仔細檢查飼餵系統、飲水系統、供電和照明系統、通風系統、排水系統以及籠具、籠架等設備,如有異常應及時修理;對雞舍及設備進行全面清洗和消毒,步驟是清掃幹凈雞舍地面、屋頂、墻壁上的糞便、灰塵和設備上的汙垢,再用高壓水沖洗幹凈雞舍及設備,然後晾幹並對雞舍噴灑消毒液。晾幹後噴灑消毒液進行消毒,同時對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此外,還要準備好所需的用具、藥品、器械、記錄表格和飼料,安排好飼養人員。
2.轉籠
(1)籠齡。現代高產雜交配套蛋雞壹般在17周齡左右見蛋,因此必須在16~17周齡前出籠,使新母雞有壹定的時間熟悉和適應環境,形成和睦的群體秩序,並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免疫等工作後再開產。如果上籠時間過晚,會延誤開產時間,影響產蛋率的提高;已經開產的母雞可能會因轉群等強烈應激而停產,有的甚至會引起卵黃性腹膜炎,增加死雞數量。(2)選育與淘汰。現代高產雜交配套雞要求生長發育良好,均勻整齊。如果參差不齊將嚴重影響生產性能。進籠時,要根據品種要求淘汰過小、過瘦的雞和無飼養價值的殘次雞,選擇和保留精神活潑、體質健壯、體重適宜的優質雞。
(3)分類入籠。即使育雛期飼養管理再好,由於受遺傳和飼養管理等因素的影響,雞群中仍會有壹些較小的雞和較大的雞,如果將它們淘汰,勢必增加蛋雞的成本,使籠舍不能充分利用,因此對籠舍中留下的較小和較大的雞,分別裝在不同的籠子裏,采取特殊措施,加強管理,促使其均勻整齊。如過小的雞裝在溫度較高、陽光充足的南側中間籠內,適當增加營養,促進其生長發育;過大的雞應適當限制飼養。根據籠內容納雞的數量,每只單籠入籠次數要充足,避免先入籠的雞欺負後入籠的雞。
3、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應在開產前進行,這次免疫接種對防止產蛋期疫病的發生至關重要。免疫程序合理,符合本場實際情況;疫苗來源可靠,保存完好,質量保證;接種途徑適當,操作正確,劑量準確。接種後要檢查接種效果,必要時進行抗體檢測,確保免疫效果,使雞群有足夠的抗體水平來抵禦疾病的發生。
4.驅蟲
驅蟲應在開產前進行。110~130日齡的雞,每千克體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驅蛔靈200~300毫克,拌入飼料中,每天1次,連用2天,驅除蛔蟲;每千克體重用硫雙氯酚100~200毫克,拌入飼料中,每天1次,連用2天,驅除絳蟲;球蟲卵囊汙染雞冠。絳蟲;球蟲卵囊汙染嚴重時,應在籠養5-6天後使用抗球蟲藥物。
5.光照
光照對雞的繁殖機能影響很大,增加光照可刺激性激素的分泌,促進產蛋,縮短光照會抑制性激素的分泌,從而抑制排卵和產蛋。通過控制產蛋雞的光照,可以刺激和維持產蛋的平衡。此外,光照還能調節後備雞的性成熟,使母雞整齊開產,因此產蛋前後的光照控制非常關鍵。現代高產配套雜交品系具有提前開產的能力,適當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雞適當提前開產,有利於降低飼養成本。體重符合要求或略大於標準體重的雞群,可在16~17周齡將光照時數增加到13小時,以後每周增加20分鐘,直至光照時數達到16小時,而體重小的雞群應在18~20周齡開始光照刺激。光照時間應逐漸增加,若突然增加光照時間過長,易引起脫肛;光照強度要適當,不宜過強或過弱,過強易產生啄癖,過弱則起不到刺激作用。密封舍飼養的新母雞,由於育成期光照強度太弱,開產前後光照強度以10~15勒克斯為宜,開放舍飼養的新母雞,育成期受自然光的影響,光照較強,開產前後光照強度壹般要保持在15~20勒克斯的範圍內,否則光照效果差。
6.開產前的飼餵
開產前的飼餵不僅影響產蛋率的上升和產蛋高峰期的持續時間,而且影響死淘率。
(1)適時換料。開產前2周骨架鈣沈積能力最強,為使母雞高產,降低破蛋率,減少產蛋雞疲勞癥的發生,應在17周齡起將日糧中鈣含量由0.
9%提高到2.5%;產蛋率達20%~30%時更換鈣含量為3.5%的產蛋雞日糧。
(2)保證采食量。開產前應恢復自由采食,讓雞吃飽,保證營養均衡,促進產蛋率的提高。
(3)保證飲水。產蛋時,雞體新陳代謝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證充足的飲水。飲水不足,會影響產蛋率的提高,多發生脫肛。
7.減少應激
(1)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減少應激。雞群轉籠、免疫的最佳時間是晚上,抓雞、運雞、進籠的動作要輕。進籠前在蛋雞舍食槽加料,水槽註滿水,並保持適宜的光照強度,使雞進籠後立即喝到水、吃到料,盡快熟悉環境。保持工作程序穩定,換料時要有過渡期。
(2)使用抗應激添加劑。開產前應激因素很多,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應激劑緩解應激,常用的有維生素C、速效復合維生素、葫蘆巴酸和鎮靜劑氯丙嗪等。
8.衛生
入籠後,雞對環境不熟悉,加上壹系列的管理程序,給雞造成較大的應激,隨著產蛋量的上升,雞體新陳代謝旺盛,抵抗力差,極易感染病原體,因此要加強防疫衛生工作。杜絕外人進入飼養區和雞舍,飼養人員進入前要進行消毒;保持雞舍環境、飲水、飼料衛生;定期帶雞消毒,對雞場內外進行消毒,減少疾病的發生。另外,註意使用壹些抗菌藥物和中草藥,預防大腸桿菌病和黴漿病的發生。
9.加強觀察 要仔細觀察雞的采食、呼吸、糞便和產蛋率上升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雞開產前後,生理變化劇烈,敏感易發生吊頸、紮翅等現象,應多巡視,早發現早治療,減少死亡。註意觀察,及時發現脫剖雞、啄癖雞、欺淩雞和病弱殘雞,及時挑出處理。
二.產蛋雞生產期的飼養管理
(壹)階段飼養不容忽視
商品蛋雞的產蛋期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飼餵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以滿足其產蛋的需要。
產蛋前期,即從開產到產蛋高峰期(40周齡),產蛋率大於80%以上,(如飼養良種,壹般20周齡左右開始產蛋,26-28周齡達到產蛋高峰,到40周齡仍大於80%)這壹時期日糧中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應隨著雞產蛋率的增長而提高產蛋率;輕型蛋雞日糧粗蛋白質含量 輕型蛋雞日糧粗蛋白質含量應為 18%,ME2860 千卡/千克(29~35 度高溫時應降為 2640 千卡/千克;10~13 度高溫時應降為 3080 千卡/千克),鈣 3.2%,熱時為3.4%。每塊每天用料 105 克。保證蛋白質含量 18.9 克(比原料含量指標更重要)。
產蛋中期,即、產蛋高峰後的壹個時期,產蛋率為70%~80%;(40~60周齡)此期日糧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應隨雞的產蛋率而變化;光照產蛋雞應飼餵粗蛋白質含量為16.5%,ME2860 千卡/千克,(與前期相同),10~13 度時鈣含量為 3.0%,18~21 度時鈣含量為 3.2%,10~13 度時鈣含量為 3.2%,18~21 度時鈣含量為 3.2%,29~35 度時鈣含量為 3.2%,29~35 度時鈣含量為 3.4%。每只日耗料 104 克。保證吃 17.2 克蛋白質
產蛋後期,產蛋率低於 70%。(60周齡以後)。這壹時期日糧中的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應隨著雞群產蛋率的增減而變化;光照蛋雞日糧:溫度在 10~13 度時含蛋白質 14%、ME3080 千卡/千克、鈣 3.2%,溫度在 18~21 度時粗蛋白質含量 15%、ME2860 千卡/千克、鈣 3.4%,溫度 29~35 度含蛋白質 16%,ME2640 千卡/千克,鈣 3.ME2640 千卡/千克,鈣 3.7%。
還有產蛋前期(產蛋至42周齡)和產蛋後期(42周齡以後)兩種飼餵方法。
(2)做好初產日齡的控制:采用性成熟禁食法,對推遲育成雞的初產日齡,提高產蛋性能,使雞群高產穩產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從雞群產蛋率5%開始,禁食8~10天。
(三)科學的飼餵時間和次數:
為了保持雞的食欲,每天必須有壹定的定槽時間,以免飼料長期貯存在槽內,使雞產生厭食和挑食的習性。
(四)及時飲水:雞斷水24小時,產蛋量下降30%,需要25~30天才能恢復正常;雞斷水36小時,產蛋量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斷水超過36小時,會有部分雞停產,造成換羽。因此,必須及時供給充足的飲水。
(五)適量飼餵壹些保健砂:無論是種雞還是商品蛋雞,都應定期補充砂礫,特別是對籠養雞更為重要。砂礫大小要適中,以直徑4~5毫米為宜。飼餵方法是:平養的雞可放在沙槽中,籠養的雞可在飼料中按 0.5%的比例拌料飼餵。
(六)產蛋雞產蛋前後必須精心護理,做好驅蟲、防疫工作:在蛋雞產蛋前即應做好防疫工作,否則不僅對雞群產生應激,還會影響疫苗作用的發揮。驅蟲應安排在110日齡左右。
(七)整群很重要:在蛋雞群開產前應把淘汰的弱蛋雞單獨飼養,以使蛋雞群均勻整齊,並對弱蛋雞進行特殊照顧。此時應根據情況斷喙壹次。
(八)檢查雞籠不可少:如果蛋雞上籠開產前,應仔細檢查雞籠,發現有破損或變形應及時修補,以防破蛋。根據實際生產發現,因為籠具不好而導致的破蛋率壹直很高。
(九)調整日糧不可少:在蛋雞110日齡前後,如蛋雞生長發育符合標準,可適時調整更換飼料,可直接餵給產蛋料(先不幹擾蛋殼膠)。給5%的蛋雞飼餵全價蛋雞飼料,以滿足蛋雞的營養需要。
(10)增加光照要早:隨著產蛋雞群的增加,要逐漸增加光照,在產蛋雞群高峰期以17小時光照為宜。清晨和傍晚補充光照較好,開產後不要減少光照。
另外,初產蛋母雞多動,神經高度敏感,應盡量避免驚擾母雞,以免產生應激。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