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企業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

企業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

壹、 引 言

1、本預案是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安監管危化字[2004]43號)要求,並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的。

2、本預案系統的描述了本公司按法規要求和公司的需要所建立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其實施活動。

3、本預案適用於

5、本預案在內部使用時,作為安全管理的重要文件之壹。

二、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

三、術語解釋

1)危險化學品:指屬於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的化學品。

2)危險化學品事故:指由壹種或數種危險化學品或其能量意外釋放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汙染事故。

3)應急救援: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

4)重大危險源: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5)危險目標:指因危險性質、數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險化學品所在場所或設施。

6)預案: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能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

7)分類:指對因危險化學品種類不同或同壹種危險化學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而劃分的類別。

8)分級:指對同壹類別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程度劃分的級別。

四、公司基本情況

公司位於工從業人數,周邊情況,主要產品.

五、危險目標極其特性

危 險 目 標

本公司的重要危險目標是:

A、生產車間

B、倉庫

危險特性

壹、 工藝的危險特性

(1) 生產工藝的危險性分析

管道、閘門和設備等密封不嚴會導致泄漏或噴濺,危險化學品揮發出的蒸汽於空氣的混合達到爆炸極限,遇火會發生燃燒爆炸。

(2)清洗檢修的危險性分析

A、登高作業可能有高空墜落的危險。

B、如有殘留液體,可能會造成化學燒傷和中毒。

二、設備的危險特性

攪拌機的危險危害有:電機的噪聲、振動,如有漏電會造成觸電,轉動部位會造成機械傷害。

三、原料和產品的危險特性

●環己酮的危險特性:易燃,遇高熱、明火有引起燃燒的危險。與氧化劑接觸會猛烈反應。

●醋酸丁酯的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汽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會猛烈反應。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燃。

●二甘醇的危險特性:遇高熱、明火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危險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在受熱、光和紫外線作用下易發生聚合,粘度逐漸增加,嚴重時整個容器的單體可全部發生不規則爆發性聚合。

●二甲苯的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汽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會猛烈反應。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燃。

●丁酮的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汽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燃。

●丙酮的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汽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會猛烈反應。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

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二甲基甲酰胺的危險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 能與學硫酸、發煙硝酸猛烈反應,甚至發生爆炸。與鹵化物(如四氯化碳)能發生劇烈反應。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危險特性:易燃物,其蒸汽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在受熱、光和紫外線的作用下易發生聚合,粘度逐漸增加,嚴重時整個容器的單體可全部發生不規則爆發性聚合,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燃。

●改性松香的危險特性:可燃。燃點390℃,爆炸下限15mg/L(粉塵)。最小點燃能量10×10-3J。遇火種、高溫、氧化劑都有引起燃燒的危險。燃燒時放出煙霧和蒸氣。

●粘合劑的危險特性:易燃。遇高熱、明火、氧化劑有引起燃燒的危險。蒸氣能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統。有催淚效應。液體能刺激眼睛和皮膚。

四、自然環境的危險性

1、雷電:2、洪水:3、地震:4、地基承載力:

3、危險目標安全消防設施及分布

1) 消防自動滅火系統1套,消防池1個。

2) 車間:

消防栓4支,

4.1 應急組織機構、人員

壹、應急救援人員: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總經理辦公室。

總指揮:

副總指揮:

指揮部成員:

●壹旦發生事故,立即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統壹指揮。

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4.2 應急人員職責

壹、事故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職責

(1) 接收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2) 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3) 分析緊急狀況,判斷是否可能或已經發生重大事故,確定級別(企業級別、社會應急)和相應報警級別;

(4) 負責開展企業應急響應水平的事故應急救援行動;

(5) 調查和評估事故的可能發展方向,以預測事故的發展過程;

(6) 如果事故級別升級到社會應急,負責向政府有關應急聯動部門提出應急救援請求;

(7) 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

(8) 與相關的外部應急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

(9) 下達進入企業應急或社會應急狀態的命令;

(10) 協調後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

(11) 在應急終止後,負責組織事故現場的恢復工作;

(12) 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13) 負責保護事故發生後的相關數據。

二、事故應急指揮中心副總指揮職責

(1) 協助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

(2) 事故現場應急操作的直接指揮和協調;

(3) 向總指揮提出應采取的減緩事故後果行動的對策和建議;

(4) 在總指揮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他資源、設備以及支援應急操作;

(5) 事故現場評估;

(6) 及時向場外反應操作指揮通報應急信息;

(7) 對場外的應急救援行動提出建議;

(8) 控制現場出現的緊急情況;

(9) 現場應急行動與場外反操作指揮的協調;

(10) 負責事故後的現場清除和善後處理工作。

三、事故應急中心安全主任職責

1、負責日常業務工作;

2、接受上級指示,收集並分析本行業事故信息,建立檔案,並承擔業務咨詢;

3、定期對外發布信息、交流經驗;

4、定期開展專業培訓或組織演習。

四、事故現場應急救援隊

A.滅火組職責

1、負責火災的初期補救、有毒化學物質的洗消和處理;

2、盡可能控制危險源,同時要采取措施保護現場,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擴散;

3、負責尋找、集中、清點、營救事故中的受傷人員。

B.疏散組職責

1、阻止非搶險救援人員進入事故現場、應急指揮中心、新聞發布室、有重要記錄和商業秘密的敏感地區;

2、負責現場車輛疏通;

3、按事故的發展態勢有計劃地疏散人員。

C.通訊組職責

1、負責事故救援過程中與專職消防隊的聯系與協調;

2、負責事故的通報;

3、負責與醫院救援人員的聯系。

D.保護組職責

1、持庫區治安秩序;

2、負責保護搶險人員的人生安全;

3、負責事故現場隔離區域和疏散區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

E.救護組職責

1、負責對傷病員進行檢查分類和觀察;

2、負責對中毒和傷員的救護、包紮、診治和人工呼吸等現場急救;

3、負責保護、轉送事故中的受傷人員。

F.後勤支援組職責

1、為救援行動提供物質保證(包括應急搶險器材、救援防護器材、監測器材和指揮通信器材等);

2、負責解決全體參加搶險救援工作人員的食宿問題。

G.事故調查隊職責

1、查明事故經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

2、查明事故的原因、確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3、檢查控制事故的應急措施是否得當落實,提出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的技術措施和事故教訓,提出今後需要研究的課題;

J.善後處理組職責

1、負責做好對傷者的安撫工作;

2、負責做好緊急疏散人員的安置工作;

3、協調落實受傷人員住院費等問題;

4、做好其他善後事宜。

5、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初起火災撲救程序表

起火 撲救

部位 程序

人員 倉 庫 備註

1 2 3 4 5

工 起火位置 停止作業 報警 用滅火器滅火 消防隊來後維持秩序 滅火後保護現場 車間的滅火程序與倉庫大致相同,可參考左邊內容。

其他位置 停止作業 趕往起火位置 用滅火器滅火 消防隊來後維持秩序 滅火後保護現場

6、事故發生後的應急處理措施

●滅火對策

(1)撲救初期火災。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應使用適當移動式滅火器來控制火災。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遊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壹切物料,然後立即啟用現有各種消防設備、器材撲滅初期火災和控制火源。

(2)對周圍設施采取保護措施。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必須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並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有的火災可能造成易燃液體外流,這時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築堤攔截流淌的液體或挖溝導流,將物料導向安全地點。必要時用毛氈、海草簾堵住下水井、陰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

(3)火災撲救。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決不可盲目行動,應針對每壹類化學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必要時采取堵漏或隔離措施,預防次生災害擴大。當火勢被控制以後,仍然要派人監護,清理現場,消滅余火。

註意:發生化學品火災時,滅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出口應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化學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消防隊來進行,其他人員不可盲目行動,待消防隊到達後,介紹物料介質,配合撲救。

應急處理過程並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順序進行,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同時進行,如危險化學品泄漏,應在報警的同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等等。

化學品事故的特點是發生突然,擴散迅速,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壹旦發生化學品事故,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慌亂,若處理不當,會引起二次災害。因此,我公司每壹個職工都知道應急救援方案,並定期參加培訓,提高對付突發性災害的應變能力,做到遇災不慌,臨陣不亂,正確判斷,正確處理,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傷亡。

●電氣火災的撲救

當電力線路、電氣設備發生火災,引著附近的可燃物時,壹般都應采取斷電滅火的方法,即根據火場不同情況,及時切斷電源,然後進行撲救。要註意千萬不能先用水救火,因為電器壹般來說都是帶電的,而潑上去的水是能導電的,用水救火可能會使人觸電,而且還達不到救火的目的,損失會更加慘重。發生電氣火災,只有確定電源已經被切斷的情況下,才可以用水來滅火。在不能確定電源是否被切斷的情況下,可用幹粉、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滅火劑撲救。

電器著火中,比較危險的是電腦著火。如果電腦著火,即使關掉電源,拔下插頭,它們的熒光屏和顯像管也有可能爆炸。為了有效地防止爆炸,應該按照下列方法去做:電腦發生冒煙起火時,應該馬上拔掉總電源插頭,然後用濕地毯或濕棉被等蓋住它們,這樣既能有效阻止煙火蔓延,壹旦爆炸,也能擋住熒光屏的玻璃碎片。註意切勿向電腦潑水或使用任何滅火器,因為溫度的突然降低,會使熾熱的顯像管立即發生爆炸。此外,電視機和電腦內仍帶有剩余電流,潑水可能引起觸電。滅火時,不能正面接近它們,為了防止顯像管爆炸傷人,只能從側面或後面接近電腦

●水患事故的處理方案和程序

(1)當發生水患時,公司應立即關閉電源開關,停止營業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2) 每年雨季到來之前,要對所有生產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加固,並疏通排水溝道。同時,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廠房的機電設備、桶裝化學品和其它貴重物資。

(3)水患過後及時組織排水,檢查設備,排除隱患,確認無誤後繼續營業。

●臺風事故的處理方案和程序

(1)與氣象部門保持良好溝通,收集天氣資料。

(2)受到臺風警告後,及時做出防禦措施。

(3)在臺風到達前停止作業,固定可移動物體。

(4)臺風過後,檢查廠房、倉庫,檢查設備,排除隱患,確認無誤後繼續營業。

●化學品跑、冒、漏事故的處理方案和程序

危險化學品泄漏後,不僅汙染環境,對人體造成傷害,如遇可燃物質,還有引發火災爆炸的可能。因此,對泄漏事故應及時、正確處理。防止事故擴大。泄漏處理壹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1、泄漏源控制

可能時,通過控制泄漏源來消除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

在指揮部的指令下,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通過采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方法進行泄漏源控制。

容器發生泄漏後,采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壹步泄漏,對整個應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能否成功地進行堵漏取決於幾個因素:接近泄漏點的危險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點處實際的或潛在的壓力、泄漏物質的特性。堵漏方法,見附件。

2、泄漏物處置

現場泄漏物要及時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泄漏物處置主要有4種方法:

(1)圍堤堵截。如果化學品為液體,泄漏到地面上時會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為此,需要築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貯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

(2)稀釋與覆蓋。為減少大氣汙染。通常是采用水槍或消防水帶向有害物蒸氣雲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使其在安全地帶擴散。在使用這壹技術時,將產生大量的被汙染水,因此應疏通汙水排放系統。對於可燃物,也可以在現場施放大量水蒸氣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對於液體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

(3)收容(集)。對於大型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4)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含油汙水系統處理。

3、泄漏處理註意事項

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

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

註意:化學品泄漏時,除受過特別訓練的人員外,其他任何人不得試圖清除泄漏物。

7、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1)緊急疏散信號。公司發生任何緊急情況時(特指在公司應急疏散警鈴鳴響時),公司所有員工及來訪人員,必須遵循公司“應急疏散計劃”行動。

(2)對應急準備小組成員的要求。警報發出後,小組成員應立即到達指定負責區域,指導公司員工與來訪人員有序離開公司。在所有人離開後,檢查各人負責的區域,在保證沒有任何無關人員滯留後再行離開。發現受傷人員時,在確認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必須首先進行傷員救助,同時有權要求附近任何員工協助。在不能確認環境安全或環境明顯對救助者存在傷害時,應首先做好個體防護後在進行救助工作。

(3)對員工的要求。警報發出後,全體員工應無條件關閉正在操作的電氣設備,同時按照“警急疏散示意圖”離開公司到指定地點集合。在發現有同事或來訪者受傷時,應首先判斷環境的安全性再進行救助。全體員工盡快離開公司後,應迅速在事先指定地點集合,同時由各部門經理或授權人員統計應到人數及來訪人數並及時向集中區統計人員報告。以便及時了解是否存在員工或來訪者滯留公司中。全體人員在指定集中地點停留,直至警報解除。

(4)對司機及警衛的要求。警報發出後,公司司機、租賃車輛司機、來訪人員車輛司機必須立即將各自車輛使離停車場,以免阻礙外部組織救助車輛的通行。工廠警衛應及時將廠區大門開至最大,同時指揮廠內人員及車輛單向離開,並禁止再次進入,指揮外部組織救助車輛有序進入廠區。

(5)集中地點的安排。公司出口外50米,為發生緊急情況後人員集中區。

緊急疏散時應註意:

(1)如事故物質有毒時,需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品或采用簡易有效的防護措施,並有相應的監護措施;

(2)應向側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窪處滯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汙染區與著火區。

註意: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每個車間應至少有兩個暢通無阻的緊急出口,並有明顯標誌。

8、危險區的隔離

事故發生後,安全保衛組要即刻組織人力,根據火焰輻射熱所涉及到的範圍建立警戒區,在公司區商建築物上設立風向標誌,設置疏散方向,並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幹道上實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區域時應註意以下幾項:

●以火災或泄漏地點為中心,半徑30米內劃定為壹級隔離區,半徑31-40米劃定為二級隔離區,設立警示標誌,阻止外面人員進入隔離區。組織隔離區內的非應急人員疏散、撤離到公司區上風向的安全位置。

●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誌並有專人警戒;

●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必須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

●重危區的邊界使用紅色警戒標誌;

●中危區的邊界使用橙色警戒標誌;

●輕危區的邊界使用黃色警戒標誌;

●合理設置出入口,嚴格控制各區域進出人員、車輛和物質;與交通部門擬定發生重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方案。

9、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壹、檢測:

1、檢測方式、方法:目測、嗅覺、易燃氣體檢測器、萬用電表等

2、其它:自己無法檢測的,可尋求外部支援。

3、個人防護:化學防護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防毒面具、正壓式呼吸器、化學安全防護眼鏡、橡膠耐油手套均設在車間和辦公室固定的地方。

二、搶險:

1、搶險救災的原則:

事故現場急救,必須遵循“先救人後救物,先救命後療傷”的原則。

2、調度:

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接警後立即調度指揮部成員、各搶險小組立即到達事故、災害現場,按照應急預案制訂的各自的任務開展搶險救援工作,並配合外部救援單位(消防支隊等)***同搶險。

3、救援:迅速將傷員送出危險區,轉移至空氣清新的安全地帶。在搬運過程中要沈著、冷靜,不要強拖硬拉,防止造成骨折。如已有骨折或外傷,則要註意包紮和固定。

采取正確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緊急救護:

把患者從現場中搶救出來後,不要慌裏慌張地急於打電話叫救護車,應先松懈患者的衣扣和腰帶,維護呼吸道暢通,註意保暖;去除患者是否有意識障礙、呼吸和心跳是否停止,然後檢查有無出血、骨折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方法,盡快開展現場急救。

4、事故控制:

在救災指揮部未到事故或災害現場前,當班負責人在向安全管理人員、生產主管報告的同時,組織力量救出受困人員,設法將火災周圍的可燃物質拆除、控制火源。生產主管立即向有關部門領導報告的同時,協調平衡事故或災害裝置產品、原料的去向,控制、火災蔓延,減少事故損失和人員傷亡。

5、事故可能擴大後的應急措施:

切斷可燃料來源;

救護人員在進入事故現場後,應迅速采取果斷措施切斷物料來源,防止物料繼續外逸。對已經逸散出來的物料,應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其在空氣中的濃度,為進壹步開展搶救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6、搶險者應作好個人防護:

事故發生後,化學品會經呼吸系統和皮膚侵入人體。因此,應急救援人員必須摸清化學品種類和理化特性,在進入危險區搶救之前,首先要作好個體防護,選擇並正確佩戴好合適的防毒面具和防護服,拿好事先準備的搶險工具。

10、 現場醫療救護

救護組負責現場的醫療救護,發現有人員受傷、中毒窒息,具體方法如下:

1、迅速撤離出隔離區;

2、迅速與醫務人員、醫院聯系;

3、如受害者仍清醒,可將其移動至安靜的地方躺下,上半身擡高,解開領口和皮帶,蓋上毯子;

4、如果受害者昏迷但是呼吸,則除了上述措施外,還需使其吸入低壓氧,直到醫務人員達到;

5、如果受害者停止呼吸,則應迅速將其擡到安全地點,放在地上,如有可能,則放在地毯上。解開領口和褲帶,立即開始做人工呼吸。

6、化學品中毒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汙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7、割傷急救

用消毒棉棍或紗布把傷口清理幹凈,小心取出傷口中的玻璃或固體物,然後將紅藥水塗在傷口的創面上。若傷口較臟可用3%雙氧水擦洗或用碘酒塗在傷口的周圍。 但要註意,不能將紅藥水與碘酒同時使用。傷口消毒後再用消炎粉敷上,並加以包紮。

若傷口比較嚴重,出血較多時,可在傷口上部紮上止血帶,用消毒紗布蓋住傷口,立即送醫院治療。

8、燙傷和燒傷的急救

輕度的燙傷或燒傷,可用藥棉棍浸90-95%的酒精輕塗傷處,也可用 3-5%高錳酸鉀溶液擦傷處至皮膚變為棕色,然後塗上獾油或燙傷藥膏。

較嚴重的燙傷或燒傷,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紗布輕輕,包紮傷處立即送醫院治療。

11、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壹、現場保護

以危險區隔離線為界,由保衛組對現場做好保護工作,防止死灰復燃;並保持原樣,以便事故調查的進行和開展。

二、現場洗消

1、在事故起因調查完畢後,經總經理同意,開始事故現場的凈化與恢復。

2、洗消工作的負責人:安全主任;

洗消隊伍:應急救援隊的各小組成員。

3、由安全主任檢查確認所有電器設備的開關閉合後,打開主電源、照明開關、緊急通道指示燈,然後全體人員進入。

4、由主管帶領員工對現場依次清掃、清潔、整理、整頓,檢查生產設備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運行。

5、安全主任檢查事故現場的安全設施是否完好,更換損壞的和不能繼續使用的安全器材。

6、安全器材和生產設施檢查可以投入使用後,確認緊急情況結束,危險已經消除,恢復正常生產。

12、應急救援保障

壹、內部保障

1、應急救援指揮部及救援隊伍:任務包括搶險、現場救護、治安、消防、交通疏散和管制、通訊、供應、運輸、後勤等。

2、管理部負責保管:消防設施配置圖、現場平面布置圖、氣象資料、互救信息。

技術部負責保管:工藝流程圖、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等。

3、硬件配置:本公司配置了完善的應急通訊系統、應急電源和照明、救援裝備、救援物資和藥品、消防設施器材、交通工具和人員防護裝備。

4、保障制度:本公司建立、健全了以下制度:①防火安全責任制;②值班制度;③培訓制度;④裝備、物資等檢查、維護制度;⑤安全運輸制度;⑥演練制度。

壹、 外部救援

1、與鄰居廠建立了互助救援關系,壹旦發生災情,就可以請求其支援。

2、保持與鎮政府、鎮消防隊、區消防支隊、區和市安全專家的聯系暢通。

13、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壹、預警(壹般設備故障)

1、事故發生時,發現人立即向主管匯報,主管再組織處理,並根據事故的類別向主管的部門負責人匯報。

2、部門負責人接報告後,組織部門有關專業技術人員、維修人員處理;對壹時難以處理的,報告管理部或總經理。

二、企業響應(關鍵、重要設備故障或化學品泄露造成的事故)

1、發現人立即報告班組長,班組長在組織處理搶救同時,指定報告員立即向管理部或總經理報告。

2、公司各級有關領導,各職能部門主管及專業人員接到通知後,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由公司領導組成事故處理指揮小組,所有人員聽從指揮小組的安排。

三、社會應急(發生火警、爆炸事故)

1、發現人立即報告班組長,班組長在組織處理搶救同時,指定報告員立即向總經辦主任或總經理報告。並在火災、爆炸事故第壹時間向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報警。如確認火險難以控制時,立即按響危險所在部門的警鈴,如有人員傷亡,立即組織搶救。

2、公司各級有關領導,各職能部門主管及專業人員接到通知後,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由公司領導組成事故處理指揮小組,所有人員聽從指揮小組的安排。

14、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

壹、組織檢查:

二、救援結束確認:由安全主任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情況,總指揮做出救援結束的結論。

三、信息發布:通知本單位各部門、周邊單位和上級主管單位、政府機構等,事故危險已解除!

15、應急培訓計劃

壹、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二、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三、向周邊宣傳應急響應知識。

16、演練計劃

壹、演練準備:

二、演練範圍與頻次

三、演練組織:

  • 上一篇:給老人洗腦賣保健品可以
  • 下一篇:如何開展醫療器械三級安全教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