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騎車遠行最少壹年以上的堅持不懈地鍛煉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妳的體能還好的話,鍛煉耐力和對氣候的適應力比較實用。我喜歡慢跑、爬山和洗冷水澡。我覺得這對騎車遠行很有幫助。如果是自己單獨騎車旅行,那要準備的事項是很多的。首先要學習旅行知識,然後是制定騎行計劃。計劃的可操作性完全靠對未知旅途資料的收集,對信息收集的越多,計劃就制定的越具體。地圖是最重要的資料之壹。我跑遍了北京幾家有地圖專櫃的書店和地圖出版社的門市部,買了十幾本所謂最新版本的全國或省市地圖冊。(最好選擇走國道或省道。)而各種版本的地圖冊只要妳仔細看就會發現差異往往很大,尤其是在公裏數上,所以要多買幾個版本的地圖冊相互比對。計算公裏數和道路是否通行壹定要多查資料搞清楚才行,尤其是道路在入城和出城時的叉路和死路最多,最易走錯。拿不準的壹定要嘴勤,多問路,指路牌有時也是靠不住的。道路上指示牌都是為機動車輛設計的,很容易誤導像我們這種外地的非機動車駕駛者,不小心就會騎上機動車輛專用道或者高速公路。很多和老路平行的新路在地圖上是沒有標出的,如果找不到人問路,新路上又沒人車來往,那麽就像"聰明的壹休"說過的,還是走老路保險些。出行時最好只攜帶有用部分的地圖,要是舍不得拆書就復印的清楚些。很沈的地圖冊在妳騎上坡路時不會給妳帶來什麽好情緒的,另外地圖等資料要註意防水。我用的是壹種能密封的透明文件袋,每天把要看的地圖放在文件袋的最外兩面,就不用老翻來翻去了。註意要按行程給地圖編號,這也是制定騎行計劃的壹部分。再有就是要多計劃幾條備用線路,這會讓妳在實際情況中更能隨機應變。
自行車也許是在妳遠行中真正的主角。好車的標準很多,如果是長距離、長時間載重騎行國產公路的話,那像普通的自行車,山地車,賽車不是不能騎,只是騎行的樂趣可能就少了很多。800元以下的普通自行車的質量就別提了。便宜的山地車車架都較重,而且車胎都太粗,壹般的山地花紋也不適合公路的要求,摩擦系數較大,長時間的騎行再加上用騎山路的姿勢騎公路壹定會很累的。700C的賽車雖好騎,卻不能載較重的行包,也沒有長的擋泥板。如果妳有後援支持的話除外。而且有中國特色的國道、省道是不會放過賽車太薄的車胎和車身的,如果妳喜歡不厭其煩的修車和帶上N套備件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有壹種叫郊遊車的車型比較合適,但只有專業的自行車店才有的賣,壹般都是用來出口的,很適合長距離公路騎行。郊遊車實際上是山地車和賽車的混血兒,車輪直徑有700C,比山地車大些,這樣妳的膝關節在每千公裏內的磨損會少許多。車胎壹般在35C-42C之間粗細,比普通車胎要粗些,但要比山地車細。在載重、防紮和輕快之間達到相對平衡。外胎花紋最好選擇平滑的公路胎,載重後在公路上要是緊急剎車的話,山地胎可能會因前輪剎得太緊而跑偏滑倒。自行車前後輪都要裝擋泥板,不然僅路面的積水也會弄臟妳的騎行水杯和車後包。何況沒有擋泥板的自行車也不好看。後行李架要盡量的結實牢固,最好用防震鏍絲。
買專用的自行車前包,車後包壹般都能防水和帶反光條,貴重錢物還是放在隨身攜帶的包內。有種能放地圖的車把包比較實用,把當天的裏程、地圖等資料放入,查起來很是方便,甚至騎在車上手不用離車把,就能看地圖。還有就是壹種德國產的自行車雙肩背包,特點是後背處有支架,包和後背分離,不悶熱。雖然包本身就能防水,但它還是單有壹個熒光防水罩,就是價格太貴。但如果不去山區和很幹旱地區,騎長途就很少背帶水袋的雙肩背包騎。壹般的車架上只有壹個水杯架鏍孔,我很幸運地買到過能裝兩個水杯架的郊遊車,因為壹個水杯總是不夠用。我把壹個水杯裝白開水,另壹個可以裝買來的飲料或自配的葡萄糖加鹽水。騎行水杯買吸嘴外帶防塵罩的比較衛生。郊遊車也分男女款,以男車居多。有的還帶前後減震,但會增加車身重量,前後減震對騎國道公路用處不大。如果騎起來輕松些,也可以換裝西瑪諾的橢圓輪盤,不是很貴。車閘、閘皮、閘線最好用進口質量好的,國產貨的是哪個方面也沒法比,這些涉及生命安全的零件最好不要用靠不住的和沒有用過和聽說的品牌。車把立最好換成鋁合金可調式的,並反復調試到自己手掌,雙肩和腰認為最不易疲勞的高度。重量對長距離騎行影響較大,所以車上的部件盡量用鋁合金,比如車把、車圈、把立、曲柄、車支子等。鋁的後行李架很少能買到,有的郊遊車就配,據說是外商訂做的。質量好的塑料腳蹬,擋泥板也比金屬的輕便些。
音量大的電喇叭更容易引起在馬路中央散步,百無聊賴者們的註意。那些突然會從妳身旁拐彎的司機也需要多按幾下喇叭。騎行碼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讓妳知道自己的體能,也能把妳的進度調節地較為合理些,最重要的心理作用就是在妳精疲力竭並對前途感到渺茫的時候,還能給妳安慰,讓妳知道還有多少距離和時間才能到達預定目標。不切實際的計劃也是不精確計算的結果,不要用這種計劃來測試妳的心理和生理極限。壹般的碼表自帶磁鐵的磁力都很小,很容易漏計。世界上磁力最強的磁鐵還就是我們國產的稀土磁鐵,換上以後絕對不會出現感應器測不到磁力的現象。壹般大壹點的城市的電子配件市場都有的賣。我還是比較喜歡用西瑪諾的變速器,根據路況要經常換擋,對車對人都有好處,太陡峭的上坡是要下車推過去的。前後軸要用進口質量好的快拆,不銹鋼車條更能適合南方潮濕的氣候,好的鏈條是不會讓妳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的。
車鎖最好不要買是十字形鑰匙的那種,專業車賊們手裏大多都有由特種鋼制成的強力十字形扳手,撬起鎖來有時比壹字形鑰匙的鎖還好加力,可直接把鎖芯掰斷。如果帶兩把都在40元以上的鎖會更具有防盜性。我壹般用壹把回型硬鎖,壹把鏈子軟鎖.
車座是不太好選的,太寬的不適合腿部運動;太窄的又會很硌屁股;太硬的不舒服;太軟的長時間騎行時,海綿會添滿臀部與車座間的所有空隙因而壓迫皮膚下的小血管。其實還有個問題是我自己的親身經驗,車座是縱向凸起的,長時間騎行就會感覺到它在努力把臀部往兩邊掰開,很是難受,(辛虧沒有痔瘡)不知別的車座也是否這樣。為了舒服些和吸汗,我也用過護翼型衛生巾,壹般半天就磨損和濕透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騎車時多換姿勢,多停下來站著休息,每次不能少於十分鐘,屁股才會好受些。
除非迫不得已,否則盡量不要在夜間騎車。壹是夜間國道沒路燈,二是對面車燈很晃眼,三是夜晚的機動車輛都開得很快,萬壹發生交通事故,夜晚路上人很少,有利於司機逃逸和不利於被救護。雖然自行車的前後車燈有時會在隧道和橋洞下也會感覺到光線很微弱,但也要有所準備;擋泥板、車包、後背衣服上都可以加反光板、反光貼或反光布;好的自行車前燈大多都是進口的比較貴,尾燈有很多國產貨很便宜;60元以上的便攜式打氣筒在推和拉兩個行程中都是在打氣,壹般都配有卡具;在人離開自行車時壹定別忘了把氣筒和碼表壹起摘下來;“鐵人把”能讓人換成趴下的姿勢騎車,也能減少風阻,但手會離車閘很遠,來不及剎車會有壹些危險性;付把卻有配付把剎的,不過是換成了往後坐的姿勢了;左把上可以裝個小反光鏡,要買凸鏡,平鏡沒啥用處;頭盔壹般騎山路才用,要是沒有上旅行保險的話,那就天天戴在頭上吧,即使是在平坦的路上。帶太多的水雖然是很沈重的負擔,但是如果騎壹天也補充不上水的話,那壹定要帶水袋或小水桶,兩杯水在炎熱的夏天只夠喝半天的,不過壹般國道邊的小鎮都有瓶裝水賣,只是水袋壹定要保持清潔,也要防止被紮破。
夏天騎車的服裝以純棉貼身有彈性為好,貼身服裝的能及時吸汗後很快蒸發掉,但不能太厚。太寬松的服裝只會多兜些頂風,卻阻擋不住汗水往下流。專業服裝比較昂貴,性價比有些不劃算,目前還沒聽說有便宜的國產貨。鞋子壹定要輕,最好是沒有鞋帶的那種,還要沾水後踩在腳蹬上也不會打滑的。專業的自行車鞋也太貴了,有的鞋還帶腳蹬鎖,還要再單配腳蹬,那壹般是給賽車用的,為的是在擡腿蹬騎行時也在做功,壹般遠行時用不上。最好買個騎行手套戴上,騎時間長了,手掌也會受壓沖血的。有種摩托車用無指手套很實惠,也比專業的好用。我還準備了壹個南方出的有專利設計的雨衣,特點就是耳邊有孔,增加了聽力;胸前的防水做的比壹般的雨衣要好;帽沿下還有壹個風擋片;很實用。出行前壹定要給車上好牌照並同身份證壹起復印幾份。如果是很貴的自行車那就給自行車拍個照,有的好車車架上還有鋼號,也要記下來。我出行前用電腦雕刻的方法在塑料牌上刻下了血型、身份證號、聯系電話、自行車號、照相機身號等等重要資料,可以掛在胸前和掛在鑰匙鏈上,就像美軍的身份識別牌,為的是單獨騎行時以防萬壹。每次遠行我都是要上保險和立遺囑的。只有在這種心態下出行才會清醒的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這也是對親人的負責。目前在北京上保險外資保險公司很少(因為國外保這種個人旅行險的很多)。國內只有平安保險公司在網上有種旅行險,不過也只能在網上投保,而且每次旅遊地只能上9個城市,只保這幾個是肯定不夠用的,可以把行程分段上保險。我采取的是只保計劃中的休息地,因為這樣即便是妳在半途中發生什麽事,只要是在通往上了保險地的路上,保險就是有效的。保險的時間上也要比計劃多上些,以防萬壹。我壹般只先上單程的保險,到了返程點後根據實際情況修訂行程後,再上回程保險也不遲。
修車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補胎的工具是最常用的,美利達有壹種塑料套裝工具,還不錯。要是前後車軸都用快拆的話,就不用帶很沈的大扳子;如果是騎郊遊車的話,最好帶兩條備胎,凡是外地配不上有可能常壞的配件要備份壹下(如:700C的車條);還要帶壓力罐裝潤滑油。高級進口的配件質量都很好,壹般不會壞,但壞了就不好修。國產貨質量很難保障卻可以經常拆下來維修,只是所花的精力和時間的代價有可能要比買進口產品付出的多。壹般在找不到修車鋪的情況下才自己修車,人多的地方大多都有修車鋪,所以盡量不要自己修車,壹是在自己專心修車時無暇顧及自己的財物,二是壹般修車的費用遠比不上妳所消耗的精力,除非妳就是開修車鋪的。為了減少修車的幾率,騎車時盡可能撿路面幹凈平整的地方騎,也盡量減少自行車在暴曬,雨淋的環境存放。好的車手最基本的境界就是根據車況、路況提前減速,基本不用捏車閘,以減少車的損耗。還有就是盡量不要讓載著行李的自行車摔倒,如果倒了,在騎之前就不用再扶起來,要是車支子壞了,在停下來的時候就幹脆把自行車放倒。
各種藥品也要帶齊,最好先學習壹些外傷急救知識和壹般用藥常識。藥品壹般分成:1外傷急救包紮、消毒、殺菌、止血類藥;2鼻、口腔、呼吸道、胃腸道類藥;3傷風感冒,鎮痛類藥;4防暑、寒、曬、燙、燒、蛇蟲叮咬、暈船類藥;5防運動傷類藥;6各類維生素、微量元素、鹽、幹葡萄糖等營養劑。單準備出壹個防水,防潮的包,放急救和自己的常用藥,隨身攜帶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其它藥品也要放在防潮,防曬的容器內。可到小商品市場批發壹些帶密封條的防潮小塑料袋,其它怕潮物品也用的上。 如果是從沿海地區騎車去高原的話,壹定要做高原反應的體能檢查,有些人是天生不能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如果不幸自己趕上了,欣賞別人的高原遊記不失為明智之舉。
氣候也是最影響騎車遠行的因素之壹。騎車最累的是遇上頂風,它能完全延誤妳自認為給自己預留了很多體力的計劃。因為快速騎行時的阻力,有近90%是空氣阻力。如果趕上了順風,可要提前修好車閘。騎車最怕的是夏季正午的太陽光和高原的紫外線,即使不會中暑,也會暴曬掉幾層皮。騎車最險的是在雪地上騎車,與撞車和騎到溝裏相比,能在平地上摔倒算是最幸運的事了。騎車遇到下雨天,也應該感到高興,要感謝老天爺,沒有制造出更壞的天氣,比如閃電雷劈。總的來說,騎行三、四天就要安排壹天休息的時間,也可以用來錯開惡劣的天氣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