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真正原因

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真正原因

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真正原因遠比教科書上的聳人聽聞

英國人在成為日不落帝國的道路上是刺刀壹下壹下拼出來的結局,白刃戰的強悍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當年清朝的虎衣藤牌兵是駐紮在八旗軍中的綠營兵種中的精銳部隊。在歷次戰爭中都表現出色。因為虎克羊,英國人是洋人,清政府覺得可以圖個吉利,所以就專門用來與英軍作戰。然而,1841年8月26日,英軍進攻廈門,守衛要塞的清軍虎衣藤牌兵與英軍短兵相接,慘遭失敗。

第二次廈門會戰,戰鬥於1841年8月26日下午1時45分打響,到下午4時,所有炮臺均被英軍占領。清軍總兵力5680人,清軍陣亡40余人(廈門島南岸)、33人(鼓浪嶼)受傷37人(士兵因石壁堅固傷亡不大),總兵蔣繼雲、副將淩誌(滿族)戰死。英軍共2500人,陣亡1人,負傷16人。

三元裏之戰,英軍壹個連200人被近萬名鄉勇包圍,大雨滂沱火槍失靈,英軍憑借白刃戰突圍,共****,陣亡6人。鴉片戰爭十四年後的克裏米亞戰爭,也有英軍壹個排四十人擊退俄軍兩千人的白刃戰記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屢次沖擊英法聯軍刺刀方陣未果,清軍殺敵壹萬殺敵十二人。

或許遼東時期的清軍還有與同時期英軍肉搏的可能。但鴉片戰爭時期的清軍其實已經不擅長肉搏戰了,火器射擊階段還能保持陣型,而當英軍發起白刃沖鋒時,清軍士兵就崩潰了。

說到底,清軍壹直嚴重依賴火器,不僅 "弓馬廢馳",白刃戰能力也嚴重退化。很多人都有壹種錯覺,認為清朝對火器的重視程度超過了明朝,其實真的冤枉了清朝,清朝對火器的重視程度,如同準噶爾的平定,大小和卓、白蓮教,都是依靠火器的優勢、清軍依靠現有的火器技術就足以欺負眼前的敵人,而且火器的訓練確實比刀劍弓馬容易,誰不喜歡輕車熟路,誰會想到將來會有全面的火器,碾壓自己的能力,肉搏能力。碾壓自己,肉搏能力也很強的敵人呢。

誠然,清朝歷代皇帝壹再告誡八旗子弟不要 "忘本",其實還是有道理的,不過,沒什麽用。

  • 上一篇:如何辦理食品安全管理員證
  • 下一篇:求助關於化學試劑對人的危害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