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安全是醫療質量的首要問題和最基本要求,而護理工作是醫療工作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衡量護理服務的重要指標。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好護理安全管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壹、強化護理安全與法制教育,提高護理安全意識
對護理人員要進行經常性的安全知識教育和法制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壹、質量第壹”和依法開展護理工作的觀念。每當有壹些與醫療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都要及時開辦講座,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教育,熟知和掌握法律知識,增強法律觀念。要利用各種會議、交班會、查房等時機進行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要認真抓好新分配學員和進修、實習護生的崗前教育,把醫療安全教育作為崗前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實施安全護理打好基礎。要在堅持正面學習教育的同時,適時開展警示教育,對壹些醫療護理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安全護理的針對性。
二、加強護理道德教育,培養職業精神
把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禮儀教育貫穿於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努力在醫院或科室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圍,讓大家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道德修養、道德意識、道德情操的培養,組織開展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使護理人員不斷確立積極的情感和高度的責任意識,樹立職業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謙遜、寬容的性格,為患者提供“微笑服務”和“親情護理”.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護理職業道德,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患者的信賴和社會的認可,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減少護患糾紛。
三、加強崗位學習培訓,全面提高業務能力
目前,護理隊伍普遍年輕,壹方面給護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活力,另壹方面,由於臨床經驗不夠豐富,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不夠熟練,因此護理行為不當或發生差錯事故的概率相對較高。要堅持立足崗位開展“三基”培訓,采取每周壹小考、每月壹大考等方法,打牢護理人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基礎。努力為護理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機會,及時安排到院內、院外相關科室進修、學習。讓護理人員在學習中更新思想觀念,改善知識結構,緊跟護理學科發展步伐,掌握更多更新的專業知識,練就嫻熟高超的技術,促進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四、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改善超負荷工作狀態
護理管理者要根據每個科室的具體情況,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護士長對排班模式可以嘗試改革,根據不同時間段護理工作量的變化,動態安排人力資源,中午班、夜班要增加人員,醫療高峰時要實行彈性排班制。當天的突發事件發生或為重病人的搶救都可以實行動態排班。利用多種方法解決護士的超負荷工作。護士如果產期超負荷工作,將對身心健康造成損害,這也是構成醫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
五、建立健全護理監控機制,確保規章制度
落實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崗位職責等是開展護理工作的指南,是保證護理安全的法寶。為確保護理人員嚴格按法規制度開展工作,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護理監控機制。建立責任機制,實行護理部、科室護士長、高年資護士三級管理責任制,明確各級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責任,加強基礎質控、環節質控和終末質控,做到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防患於未然。規定對壹些關鍵操作、創傷性的護理操作,不管病人是否選擇都要在有關記錄上簽名以示告知,即重要的告知教育內容要在護理記錄中體現。
建立考評機制,請經驗豐富、操作規範的高年資護士對基礎業務知識和技能進行講解示範,護理部和各科室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和技能考核,並根據考核結果,制定不同的學習訓練計劃。
建立檢查機制,護理部和科室護士長要經常檢查各種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特別是要認真督察各種護理記錄是否規範,要求從法律角度,按照科學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的原則規範書寫。
要利用早會、護理安全分析會等機會,對護理工作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分析護理缺陷與差錯,糾正不良行為,增強護理安全防範意識。建立激勵機制,在護理人員中廣泛開展“無差錯護理”活動,設立護理工作安全獎,對護理工作突出的`個人、科室進行獎勵。要形成“事事講安全,人人講安全”的良好導向,促進護理安全制度的落實。
六、加強護患溝通交流,消除糾紛隱患
大量臨床事實表明,多數醫療糾紛尤其是護患糾紛都與服務態度及溝通不到位有直接關系。溝通不足是所有嚴重差錯事故發生的第壹原因。溝通可增進護患雙方的了解和支持。護理人員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和技巧性,在工作中使用文明語言,積極與患者溝通。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以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耐心進行解答,特別是要認真說明診療計劃和註意事項,以及可能發生的並發癥或意外。對患者的過激言行,應多些換位思考,心平氣和地解釋、安慰、體諒,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贏得患者的信任與理解,避免護患糾紛。
護理安全質量是患者選擇就醫的標準之壹。抓好護理人員的安全教育,排除隱患,提高護理質量是醫院工作質量水平提高的前提。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護理人員必須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改善服務態度,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勞動紀律,維護患者就醫權利,才能消除護理隱患,杜絕護理糾紛的發生。因此,對護理工作的每壹個環節都應嚴格進行監控。應用科學管理的手段,運用現代質量管理方法,使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範化,切實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滿意的全程優質服務。
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1、定期組織各級護理人員學習《消防管理條例》、《醫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醫療事故、差錯處理和防範措施》等文件,嚴格交、接班制度及查對制度,增強醫療安全觀念。
2、病區內的氧氣筒應直立放置於陰涼處,搬運時避免傾倒撞擊,遠距火源,勿塗油料。對未用完和已用空的氧氣筒應分別懸掛“有氧”、“無氧”的標示,氧氣筒內的氧氣不可用盡,應留有少量余氣。
3、加強病區藥品的管理,毒、麻、限制藥品應專櫃、專人保管,嚴格交、接班和查對制度。
4、病區應註意防火,防火通道不許堆放雜物,確保安全出口暢通無阻,各種滅火器材和裝置應完好無損,並定期檢查,醫護人員應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病區內禁止吸煙。
5、註意病區內情緒不穩定病員、腫瘤病員以及自殺未遂患者的精神狀況,發現異常情況應隨時和保安部、總值班聯系,並做好防範工作,嚴防這類病員傷人毀物和再次自殺。
6、病區內應做好防盜工作,教育病員及其培護人員妥善保管自己的錢物,對病區內的貴重物品應做好交接班工作。病區內不準外人留宿。
7、要求病區各班人員註意水、電、門窗的安全管理,及有無破損、毀壞,並定期檢查,及時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