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獎勵絕對豐厚!請懂醫術的朋友幫幫我!

獎勵絕對豐厚!請懂醫術的朋友幫幫我!

鎮咳與用藥

咳嗽是壹種保護呼吸道的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癥、異物)時,發出沖動進入延髓咳嗽中樞引起的壹種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保護呼吸道清潔暢通,因此,咳嗽壹般是壹種有益的動作,有時也見於人體健康。在正常情況下,對於輕微而不頻繁的咳嗽,只要有痰或異物排出,就能自然緩解,無需塗抹止咳藥。但對於那些無痰而劇烈的幹咳,或有痰而過於頻繁的咳嗽,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影響休息和睡眠,增加體力消耗,甚至還會促進病情的發展,引起其他並發癥,此時就弊大於利了。因此,應適當應用鎮咳藥止咳。

咳嗽反射

咳嗽反射弧由四個環節組成:

(1)呼吸道神經末梢感受器,包括機械感受器、化學感受器和肺牽引感受器。

(2)傳入神經,即迷走神經纖維。

(3)延髓咳嗽中樞,位於延髓背側,與呼吸中樞相鄰。

(4)傳出神經,包括迷走神經傳出纖維、喉上神經和腦神經。它們協同完成咳嗽動作。

咳嗽是清除異物和保護下呼吸道的壹種反射性防禦機制。咳嗽主要是猛烈地用力吸氣,然後聲帶閉合,接著肋間肌和橫膈膜用力收縮,形成大約 40 千帕的肺內壓。然後,聲帶突然張開,橫膈膜迅速收縮,使肺部的氣體高速沖出呼吸道,噴出附著在呼吸道粘膜上的物質,導致咳嗽和痰液。這種復雜而協調的動作是通過刺激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傳入神經興奮延髓的呼吸中樞,再由呼吸中樞發出沖動,通過傳出神經作用於肋間肌、膈肌和聲帶等而引起的劇烈咳嗽和咳痰。

呼吸道黏膜上分布著機械感受器、化學感受器和肺張力感受器,因此黏液、灰塵或異物的機械刺激,煙霧、毒氣等的化學刺激,以及肌張力增高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都可引起咳嗽。受體沖動傳入咳嗽中樞和咳嗽中樞興奮的傳導主要是通過迷走神經。由於迷走神經末梢除分布在咽部、氣管和支氣管外,還分布在胸膜、肺、內臟等處,所以除胸部受刺激可引起咳嗽外,頭、腹部病變也可引起咳嗽。以上任何壹種咳嗽反射弧的改變或功能失常,都會使咳嗽發生障礙。

止咳藥的作用

咳嗽反射可持續數天至數月不等,急性呼吸道感染伴有咳嗽,持續數天左右,在控制炎癥後即可消失;而由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吸煙等原因引起的咳嗽,往往持續3周以上,則可視為慢性咳嗽。對於咳嗽,壹般常需要應用某種藥物來止咳,因此使用止咳藥易被認為是有效的措施。

止咳藥的使用原則

(1)應明確診斷,確定咳嗽的病因,積極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首先控制感染,口服抗感染藥物,消除炎癥;或對抗過敏原,配合對癥治療,才能使止咳祛痰藥物收到良好效果。

(2)壹般咳嗽的治療應以祛痰為主,不宜單純使用鎮咳藥。只有因胸膜、心包等受刺激而引起的頻繁咳嗽,或只有在痰不多而頻繁發作的刺激性幹咳,影響病人休息和睡眠,以及為防止咳嗽導致合並癥(如肺血管破裂、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咯血等)時,才可短期使用鎮咳藥。咳嗽有痰時,應合用祛痰劑(如氯化銨、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以利痰液排出,增強鎮咳效果。

(3)對於痰量特別多的濕咳,如肺膿腫,應慎重用藥,以免阻礙痰液排出而滯留在呼吸道內或加重感染。

(4)咳嗽持續1周以上,並伴有發熱、皮疹、哮喘、肺膿腫等反復或持續咳嗽者,應去醫院明確診斷或請醫生診治。

(5)除藥物治療外還應註意休息,註意保暖,忌吸煙,忌食刺激性食物。對於睡眠不好或情緒煩躁者,可應用鎮靜劑或鎮靜安眠藥。

苯丙哌林 BENPROPERINE

【藥物作用】

苯丙哌林是壹種非麻醉性強效鎮咳藥,起效迅速,動物實驗證明,本品的鎮咳效果比可待因強2-4倍,本品具有雙重作用,除通過阻斷肺胸膜束感受器傳入的感覺神經沖動外,兼有支氣管平滑肌解痙作用。平滑肌解痙作用,又對咳嗽中樞有壹定抑制作用,但不抑制呼吸。對平滑肌的作用與罌粟相似,臨床上不會引起膽道和十二指腸的痙攣或收縮,不會引起便秘,也未發現有成癮性。[主治】刺激性幹咳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如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炎癥(咽炎、鼻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

【不良反應及註意事項】 (1)偶見口幹、口渴、嗜睡、乏力、頭暈、胃部燒灼感、食欲不振、腹部不適、藥疹。(2)本品應整粒吞服,不可咀嚼(因為對口腔黏膜有麻醉作用,會產生麻木感)。(3)本品對妊娠的安全性尚未確定,孕婦應慎用。(4)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用法與用量】口服。成人壹次20毫克-40毫克,壹日3次,或根據病情決定。8歲以上兒童:壹次20毫克,壹日2-4次。

【限用劑量】片劑、膠囊劑、顆粒劑。

[現有上市制劑] Coflex:片劑,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片含 20 毫克苯基丙基哌啶磷酸鹽,按上述方法口服。密閉室溫保存,有效期 5 年。

苯氧乙胺

【藥物作用】

本品為胺類酯衍生物,為非成癮性鎮咳藥,對咳嗽中樞有直接抑制作用,其鎮痛作用為可待因的1/3,既對呼吸道粘膜有局部麻醉作用,又有微弱的阿托品樣作用。大劑量可使痙攣的支氣管松弛,降低呼氣道阻力,因而也有壹定的末期鎮咳作用。

【適應癥】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幹咳、急性咳嗽及百日咳。

【不良反應及註意事項】偶見便秘、輕度頭痛、頭暈、口幹、惡心、腹脹。青光眼、肺淤血咳嗽患者及心功能不全、痰多者、駕駛和操作機械者以及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慎用。痰多者建議與祛痰劑合用。

【用法用量】口服。壹次 25 毫克,壹日 3-4 次。小兒,5 歲以上口服,壹次 6.25-12.5 毫克,壹日 2-3 次。咳嗽碳酸氫鹽糖漿,壹次 10-15 毫升,壹日 3-4 次,幼兒減半。[有限劑型】片劑、糖漿和復方制劑。

【上市劑型】咳必清片:片劑,北京雙鶴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每片含枸櫞酸噴托維林25mg,口服,用法同上。

咳必清糖漿:糖漿劑,北京雙鶴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每瓶100毫升,內含枸櫞酸噴托維林200毫克、氯化銨3克。口服,用法同上。密閉避光保存。

地塞米松

【作用】本品為中樞性鎮咳藥,抑制延髓咳嗽中樞而產生鎮咳作用。鎮咳作用明顯,與同劑量的可待因大致相同或稍強,但無鎮痛作用。長期服用不會成癮,也不能耐受。治療劑量不會抑制呼吸,起效快且安全。

【適應癥】用於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應及註意事項】可見頭暈、頭痛、噯氣、食欲不振、便秘、惡心等阿托品樣作用,但不影響療效。停藥後,上述反應可自行消失。(1)痰多、哮喘患者慎用。有呼吸衰竭危險的患者禁用。(2)對於感染引起的咳嗽,應使用抗菌藥和消炎藥。(3)動物實驗未發現致畸作用,但孕婦仍應慎用。(4)有精神病史的患者禁用。(5) 服用過量時可能會出現呼吸抑制。(6)不宜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常用於治療精神抑郁癥的藥物)合用,否則可能出現高熱或死亡。

【用法與用量】口服。成人壹次 10-20 毫克,壹日 3-4 次。兒科 6-12歲 5-10毫克,每4小時1次或15毫克,每6-8小時1次。2-6 歲 2.5-5 毫克,每 4 小時壹次或 7.5 毫克,每 6-8 小時壹次。

【用藥過量與處理】

據報道,壹名男性濫用右美沙芬粉劑,每天吸入 2-3 次,持續時間長達 2-3 個月,吸入藥物 15 分鐘至 2 小時後出現興奮感。然而,這名患者在停藥後沒有出現任何特殊癥狀,只是對這種藥物產生了渴望。

【藥物相互作用】經常與右美沙芬配伍制成復方制劑的藥物包括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平喘藥(如氨茶堿)、祛痰藥(如氯化銨和愈創木酚)、抗過敏藥(如氯苯那敏)和擬交感神經藥(如苯丙醇胺)。

【有限劑型】片劑、膠囊劑、糖漿劑、顆粒劑、口服液和復方制劑。

【上市劑型】美可:糖漿劑,北京盛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瓶60、120毫升,分別含氫溴酸右美沙芬90、180毫克,偽麻黃堿6、12毫克,氯苯那敏6、12毫克,愈創甘油醚30、60毫克。口服,成人壹次 5-10 毫升,壹日三次;1 歲以下兒童壹次 0.5-2 毫升,1-3 歲壹次 2-3 毫升,4-6 歲壹次 3.5-4.5 毫升,7-9 歲壹次 5-6 毫升,10-12 歲壹次 6.5-7.5 毫升,壹日三次。儲存在密封、避光的地方。

美索芬酚偽麻黃堿片:片劑,每片含氫溴酸右美沙芬15毫克,鹽酸偽麻黃堿30毫克,愈創木甘油醚100毫克。口服,止咳,壹次 1-2 片,壹日 3 次。每天不超過6片,療程不超過7天,孕婦、嚴重高血壓、有精神病史者禁用。

白加黑感冒片(甲氧麻黃酮片):片劑,啟東蓋天力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分日用片和夜用片兩種,日用片每片含對乙酰氨基酚325毫克、鹽酸偽麻黃堿30毫克、氫溴酸右美沙芬15毫克;夜用片每片除上述成分外,加鹽酸苯腎上腺素25毫克。成人、12 風以上兒童和老年人口服,日用片劑,每 6 小時 1 次,每次 1 片,壹日 2 次;夜用片劑,睡前服用,每次 1 片,壹日總劑量不得超過 4 片。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甲亢、青光眼、哮喘、肺氣腫、前列腺肥大者不宜服用。

普沙拉片:片劑,泰國大西洋制藥公司生產。每片含氫溴酸右美沙芬15毫克,口服方法同上。孕婦和痰多者禁用。密閉常溫保存,有效期3年。

麗珠克洛:片劑,麗珠醫藥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每片含氫溴酸右美沙芬15毫克、鹽酸偽麻黃堿30毫克、愈創木酚甘油醚100毫克。用於咳嗽。口服,成人壹次1-2片,壹日3次,壹日不超過8片,療程不得超過7天。

枇杷膏片劑,由黃河利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片含氫溴酸右美沙芬10毫克、對乙酰氨基酚325毫克、鹽酸苯丙醇胺125毫克、氯苯那敏1毫克。用於感冒、發燒、頭痛、鼻塞、流淚、咳嗽等癥狀。口服,成人壹次1-2片,6-12歲兒童壹次0.5-1片,每6小時壹次,壹日不超過12片,療程不得超過7天。

健兒嬰兒止咳水:樂信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糖漿劑。每瓶120毫升,每5毫升含氫溴酸右美沙芬4.5毫克、氯苯那敏2毫克、氯化銨30毫克、檸檬酸6毫克。用於感冒、發燒、頭痛、鼻塞、流淚、咳嗽等癥狀。口服,5-10歲兒童壹次10毫升,3-5歲兒童壹次5-7.5毫升,1-3歲兒童壹次5毫升,6個月至1歲兒童壹次2.5-5毫升,3-6個月幼兒壹次2.5毫升,壹日3-4次。

中醫對咳嗽的認識是如何形成的?

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見癥狀。當肺氣因外感或內傷而不能宣發肅降時,肺氣就會上逆,引起咳嗽。

《黃帝內經》對咳嗽的病因病機、癥狀體征的分類、病理和治療都有系統的論述,並有專論《素問-咳論》論述咳嗽。在病因方面,《內經》指出了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外因是風寒,風寒從皮膚和毛發進入,與肺氣結合而致病。所謂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從皮毛合"(《素問-咳論》)。(素問-咳論》)、《至真要大論》等文章也詳細論述了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勝復變化對咳嗽的影響。比如說 "秋傷於濕,冬嗽"(《陰陽應象大論》),"歲火太過,暑熱流行,金肺為邪,人病瘧少氣咳"。(氣交感變》)等文章中也詳細論述了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對咳嗽的影響。(氣機變化大論》),"少陽掌天,火盛則溫,金政不平,民多頭痛......,瘡瘍咳嗽"。"陽明掌天,燥氣盛則......,民病...... 咳嗽"。("至真至大論")等,都說明十分重視咳嗽與氣候變化的關系。內因則指出寒飲入胃,寒飲之邪,經胃口上膈,從肺系上燥濕而致咳嗽。在臨床表現和證候分類上,《素問-咳論》詳細論述了五臟咳嗽和六腑咳嗽的證候,建立了以臟腑分類的方法。從病理歸屬上看,《內經》首先認為咳嗽是肺的病變,故《素問-宣明五氣論》稱 "肺為咳",《靈樞-經脈》又稱:"肺在太陰之脈,是以動則病肺脹,痞喘咳嗽,......是以肺主病,咳上氣喘......."但《素問-咳論》又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說的是其他臟腑受邪,都可以影響肺而咳嗽,其傳變規律是五臟之咳嗽,久不愈則傳至六腑,由臟腑表裏關系傳變。五臟六腑的咳嗽 "皆聚於胃,上沖於肺",說明胃為五臟六腑之海,而肺主氣為諸脈之會,故臟腑受邪,必聚於胃,並通過肺脈而上沖於肺。從治法上看,擬五臟之咳嗽,宜取俞穴,六腑之咳嗽,宜取合穴,腫脹者,可取臟腑之經穴而分治之。內經》的上述內容,為後世對咳嗽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漢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對咳嗽的治療作了許多具體論述。如《傷寒論》治療傷寒表未解、心下積水、幹嘔發熱而咳嗽的小青龍湯,《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上氣病脈證治》治表邪寒飲咳喘而氣逆者射幹麻黃湯,治寒飲停者苓甘五味姜辛湯,治虛火咳嗽而氣逆者麥門冬湯等。,均為後世治療咳嗽的名方。

隋-趙元芳《諸病源候論》在論述《內經》五臟六腑咳嗽的基礎上,將咳嗽分為 "風咳"、"寒咳"、"支咳 "和 "肝咳"。內經》又將咳嗽分為 "風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腎咳"、"膽咳"、"?膽咳"、"厥陰咳 "等十種咳嗽疾病,並對這十種咳嗽進行了癥狀描述和辨證。如"壹曰風嗽,欲言因嗽,言語不廣是也,二曰寒嗽,飲寒食冷,入註胃中,從肺脈上氣,內外相搏,因嗽是也 "等,對後世影響較大。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王燾的《外臺秘要》,宋代的《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等,多以景嶽全書的理論為依據。宋代陳無擇的《三因壹病證方》將咳嗽分為內因、外因、非內因/外因三種。到了晉代,劉完素、張子和更明確地將咳嗽與六氣聯系起來,提出 "風、寒、暑、濕、燥、火,皆令人咳","咳分六氣,不拘於寒",進壹步闡明了咳嗽與自然界 "六邪 "的關系。劉完素和李東垣特別強調濕邪的致病因素。王好古的《此事難知》論述了 "秋傷濕,冬咳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和 "秋傷濕,咳上氣"(《生氣通天論》)的經義。丹溪心法-咳嗽》則將咳嗽分為風寒、痰飲、火郁、勞咳、肺脹五類。

自隋唐以來,金元四大家對咳嗽的病機分析和治療都有不同的貢獻。例如,劉海馬《素問病機氣機保命集-咳論》說 "咳者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咳者無聲而有痰,脾濕為痰;咳者有痰而有聲,因肺氣傷,動於脾濕,故嗽咳也"。指出了咳嗽與肺氣、脾濕的關系。張子和《儒門事親》對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咳嗽,分別制定了相應的方藥,並提出 "老少壯弱肥瘦不同,臨證可權衡"。病有蛻變,吾方亦隨其變 "的論點,說明治療應因人而異,方隨證變。王好古的《此事難知》對《素問-咳論》中的十壹種咳嗽證候分別提出了具體的方藥,為後世醫家所引用。而《丹溪心法-咳嗽》則結合四時變化和壹日咳嗽的時間長短,分析病機,對癥下藥。例如,《丹溪心法-咳嗽》說:"上半日咳嗽者,胃中有火,用貝母、石膏降胃中之火。午後咳嗽者,多屬陰虛,須用四物湯加炒柏子仁、知母降火 "等,為咳嗽的診治提供了新的內容。

明代醫家對咳嗽的診治多有新的補充,汪倫《明醫著述-論咳嗽之治》指出:"治必分新久虛實,新病內則寒散、火熱則清之,濕熱則瀉之,久病虛實則郁之,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富貴則開之,滋補、潤澤、收斂之法治虛實也。" 強調治咳嗽必分六淫七情和五臟脾肺虛實。李慕煙《醫學入門》中首次出現了外感與內傷的分類,為後世咳嗽的分類提供了參考。對內傷咳嗽的治療,如火咳、郁咳、虛勞五更咳、瘀血內阻咳等進行了詳細論述。同時,這壹時期還結合臟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研究咳嗽的發病機理。例如,王肯堂的《傷寒論-雜病論-咳嗽》引用《仁齋治病方》的 "肺產氣,腎納氣,肺主氣,腎為氣之本",闡述了肺腎與氣的相互關系,為治療腎虛咳嗽提供了理論依據。趙獻可的《醫貫》進壹步論述了咳嗽與肺、脾、腎三臟的關系,強調了腎的重要性。對於火煉肺金的咳嗽,為了驅除風寒之邪,極力主張用六味地黃丸來壯水制陽,認為 "滋陰所以降火,補北方所以瀉南方",對後世醫家很有啟發。景嶽全書-咳嗽篇》對外感內傷咳嗽的病因、病機、癥狀、治法等論述頗為詳盡,提出了外感咳嗽源於肺與其他臟腑,故以肺為主,其他臟腑為標;而內傷咳嗽源於其他臟腑與肺,故以其他臟腑為主,肺為標的觀點。這對後世治療咳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張仲景還提出了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的辨證要點,在外感咳嗽的治療上,他提出寒為咳嗽之本,治宜辛溫,但要根據時氣的不同,在 "時氣 "與 "病氣 "的關系上,要以 "病氣 "為主。"病氣 "為主。內傷咳嗽的特點是陰虛,治療以滋陰為主,但寒咳者應補陽。以上論述從不同方面極大地豐富了辨證論治的內容。李中梓的《醫宗金鑒-咳嗽》在肯定咳嗽 "有總綱,惟內傷與外感 "的前提下,對外感與內傷的治療原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 "大抵治表,藥不宜靜,靜則不解,而變化於他病,故忌寒澀,如《五臟論》。生成之謂肺欲辛也。治內者,藥不宜動,動則火氣不寧,燥癢愈甚,故忌辛溫燥熱,如《宣明五氣論》所謂辛去氣,氣病無多食辛也。"但用藥也不是絕對的,必須與患者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所以他又說:"雖表宜行散邪,若形病皆虛,亦當補氣佐以調和,若重於發散,恐肺氣虛弱,腠理更疏,邪乘虛而入,而病不劇增也。治之於內,雖靜以養陰,若命火不能歸元,則參芪桂附必用之,否則氣不化水,陰終不補。至於因火宜清,因濕宜利,因痰宜消,因氣宜化,隨其所見之證而調治之。"由於李氏的這些論述對外感內傷咳嗽的治療,作了指導性的說明,所以歷來受到醫學界的重視。

喻昌《醫法》中,對於燥機及其傷肺為病的咳嗽治療,多有發揮,並提出了《內經》"秋傷於濕,冬咳之",當以秋傷於燥的見解。不僅如此,他還對內傷咳嗽提出了 "內傷咳嗽,治法不同,火盛壯水,金虛沖土,郁連舒肝,氣逆犯肺,食中補下、與熱遠熱,與寒遠寒,內已傷,藥不宜峻 "等治法,並針對治療新久咳嗽中的常見問題,提出了六條法則,示人以法!又針對治療新久咳嗽中的常見問題,提出六條法則,示人不可違背,防止醫源性錯誤的發生,頗具臨床參考價值。

清代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程仲齡《醫悟》等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對咳嗽都有新的見解和認識。如《雜病源流犀燭-咳喘源流》在論述咳嗽的病理時說:"蓋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不熾火,咳不甚者,其大愈矣。"他不僅指出肺、脾、腎是咳嗽的主要病變部位,還指出咳嗽所涉及的臟腑,從肺到脾,從脾到腎,病情都會加重。他論述的十六種咳嗽,脈因證治齊全,全***列咳嗽84種,並將導引、運動作為治療方法之壹,使咳嗽的治療方法越來越豐富。成鐘齡創制的止嗽散,根據肺為嬌臟的特點,合用 "溫而平之,不寒不熱",成為著名的治療咳嗽的外感咳嗽方劑。總之,從隋唐到明清,對咳嗽的分類、病機、治療原則、方藥等都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使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不斷豐富。

咳嗽的病因是什麽?

咳嗽是肺病的主要癥狀之壹,其病因有外感和內傷之分。或受外邪侵襲,肺衛受累,肺氣不宣,因而咳嗽;或受其他臟腑病變,傳入肺臟而咳嗽。本病的病因病機如下: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主要是風、寒、暑、濕、燥、火六邪犯肺所致。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均可引起咳嗽,但由於四季氣候變化不同,人體感受的致病之邪也有差異,所以在臨床上會出現風寒、風熱和燥熱等不同的咳嗽。臨床上,風寒咳嗽最為常見。而風為百病之長,所以在外感咳嗽的證候中,無論是風寒、風熱還是燥熱所致,多以風為先導,兼有寒、熱、燥等外邪侵襲,傷及肺系而咳嗽。其他如吸入煙塵、汙垢等也可犯肺而咳。

外感咳嗽的機理是: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連於咽喉,開竅於鼻,司呼吸,為氣升降出入之道,司清濁之玄運,外達於皮毛,主壹身之表。肺為嬌臟,畏寒暑,主清肅,不耐邪侵。故邪犯肺無二路,壹是從鼻咽直接吸入肺;二是從皮毛侵入,因皮毛為肺之合,邪從合入肺。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肺氣必須通暢,呼吸才能正常,邪氣侵襲肺,則肺壅而不宣,清肅之令不常,氣道不利,肺氣上逆,從而引起咳嗽。另壹方面,要使呼吸功能得以正常進行,就要改變肺氣閉塞的現象,因此,咳嗽也是人體為了暢通肺氣,消除病邪的表現,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臨床治療外感咳嗽多采用 "宣肺氣、疏外邪 "之法,因勢利導,不可過早使用收斂之劑,以免閉門留敵。

內傷咳嗽

肺氣虛弱,或其他臟腑有病累及肺臟,引起的咳嗽,屬於內傷咳嗽,其他臟腑內傷引起的咳嗽,主要病因有以下幾種。

(1)脾虛生痰,肺主氣,脾主運化,肺靠脾運化的水谷精微來支持,若脾虛日久可導致肺氣也壞,出現咳嗽、氣短、語聲低微等癥狀,治療常通過健脾和胃來達到補肺的目的,即 "補土生金"。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谷精微,生濕生痰,痰濁浸漬肺臟,壅塞肺氣,影響肺氣出入而致咳嗽。前賢說 "脾為化痰之源,肺為藏痰之器",即平素裏陽氣不足,冷飲入胃,從胃上膈經肺脈到達肺系,導致肺氣不利而為咳嗽。此外,酗酒及食辛辣燥熱之品也易化火生痰逼肺咳嗽。

(2)肝火犯肺 肝與肺經絡相連,肝經循行,"其支者,復從肝經膈,而註於肺"(《靈樞-經脈》)。肝氣升降,肺氣肅降,升降宣降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則全身氣機升降正常。若肝氣郁滯,失其升降之能,就會影響肺氣的肅降而引起咳嗽,如壹些慢性咳嗽患者每因情誌抑郁惱怒而引發,就是肝氣上犯肺氣的表現。肝火上炎,灼傷肺陰,可出現咳嗽、痰出不爽、咽幹、胸脅脹滿等癥,這種病變,稱為 "木火刑金"。

(3)腎氣虛衰人體呼吸由肺主,但腎能助肺吸氣,故曰 "腎主氣"。腎精充足,吸入的氣體,通過肺的肅降,才能下輸於腎。如果腎精虧損,不能幫助肺吸收氣體,就會出現氣短等癥狀,故有 "肺主氣,腎為氣之根 "之說。腎虛咳嗽表現為上氣不接下氣,動則尤甚,多因腎虛不能納氣所致。而肺陰與腎陰有著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果腎陰下虧不能上滋肺金或虛火上炎,灼傷肺陰,就會出現幹咳少痰、顴紅口幹、聲音嘶啞等癥。另壹方面,肺金足,金能生水,腎陰也足,在人體津液代謝中,如果腎陽不振,氣化不利,水液停滯,上逆肺氣,也會導致咳嗽。

綜上所述,無論外感、內傷之咳嗽,均為肺受病邪而發生。但是,外感病的咳嗽是從肺部開始的,而內傷的咳嗽在其他臟器患病時也可能累及肺部,肺部受累後才能發生咳嗽。

如何診斷咳嗽並與其他疾病鑒別?

咳嗽是壹種癥狀性疾病,所以如果咳嗽是主要的臨床表現,就可以診斷咳嗽。但需要排除肺脹、肺癆、癰腫等有咳嗽表現的疾病。

在診斷咳嗽的前提下,首先要分清是外感咳嗽還是內傷咳嗽。外感咳嗽通過感受六淫之邪,具有相應的外感癥狀,起病急,病程短;內傷咳嗽則具有咳嗽病史較長,臟腑失和的癥狀越來越多,起病緩慢,病程長。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各種常見癥狀的臨床特點如下:

(1)外感咳嗽

風邪傷肺:咳嗽鼻塞,聲音重,口幹咽癢,語不完而咳。

寒傷肺:咳嗽,胸悶聲嘶,畏寒怕冷,或發生感冒。

濕邪傷肺:咳嗽、身重、頭暈、自汗、小便短少、骨節疼痛。

燥傷肺:咳嗽、幹咳無痰或少痰、咽喉瘙癢、口鼻幹燥。

火傷肺:咳嗽痰黏或痰中帶血,咽幹、口幹、燒心。

(2)內傷咳嗽

痰濁犯肺:咳嗽痰多,咳痰從肺出。

肝火犯肺:咳嗽、咳痰、胸脅疼痛。

陰虛咳嗽:咳嗽,痰少而黏,口幹舌燥,心下灼熱。

氣虛咳嗽:咳嗽痰多、氣短、乏力、自汗。

咳嗽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肺癆 咳嗽是肺癆的主要癥狀之壹,故作為疾病的診斷必須與咳嗽相鑒別。鑒別要點是:肺癆是由肺部癆蟲引起,常伴有咳嗽、咯血、胸痛、潮熱、盜汗、消瘦等癥狀。必要時可結合時裝X線肺部檢查,以助診斷。

(2)肺脹,有長期咳嗽史,哮喘、氣喘等病久治不愈,在咳嗽的同時,並有胸悶、脹滿、咳喘,甚至面色晦暗、唇舌發紺、面目四肢浮腫等,且病情纏綿,難以治愈。

(3)哮鳴音與喘息哮鳴音與喘息同樣伴有咳嗽,但各自以哮鳴音與喘息為主要臨床表現。哮喘的主要表現為痰氣阻塞,氣道充血,呼吸不利,喉中痰鳴氣吼。喘證主要表現為氣短,張口露肩,甚至身腹搖動,不能平臥。

如何識別和治療咳嗽?

慢性支氣管炎以咳嗽、咯痰、喘息為主要特征,中醫以咳嗽為主,尤以痰咳為甚。其病情的發生、發展,與肺、脾、腎有著密切的關系。據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對3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觀察結果顯示,84%的患者存在虛證,其中肺虛占79%,脾虛占58 7%,腎虛占79 3%。303 醫院根據臨床觀察認為,慢性支氣管炎以脾虛、肺虛、腎虛為主,尤以陽虛為甚。腎虛表現為氣短、呼長吸短、咳聲連綿、痰多唾液;肺虛表現為咳嗽、咳聲連綿、痰液黏稠或稀薄;脾虛表現為痰多、痰量多、易咯出。某軍醫大學與南昌地區協作組等認為,各型大多有相應的臟腑癥狀。如肺虛寒咳型多畏寒怕風,多汗,易感冒;脾虛痰濕型多口淡,喜熱飲,四末不溫,營養不良,腹脹腸鳴,便溏腿腫;腎虛喘證型動則氣短,呼多吸少,畏寒肢冷,腰酸腿軟,夜尿頻多,點滴不斷,多口苦,咽幹,渴喜冷飲,小便短少,面黃便秘,脈滑數等。許多研究單位都研究過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咳痰和喘息三型之間的關系,如某軍醫大學對174例患者664人次留痰24小時觀察,平均痰量為:腎虛咳嗽型>脾虛痰濕型>肺虛寒咳型。

咳嗽的辨證論治,首先要辨清外感與內傷,及其證候的虛實。外感咳嗽,是外邪入侵所致,多為實證;內傷咳嗽,是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多為虛證或虛中挾實。在治療上,外感咳嗽當以宣肺散邪為主,邪去正安;內傷咳嗽則根據虛實夾雜和病情的緩急,確定先後,虛實隨處調之。

辨證時首先要分清外感與內傷:壹般說來,外感咳嗽是壹種新病,常在感冒時突然發生,伴有鼻塞流涕、噴嚏、咽癢、頭痛、全身酸痛、惡風、惡寒發熱等癥狀(其他外邪為患,也當有相應癥狀)。內傷咳嗽屬慢性病,起病緩慢,常有較長的咳嗽史,還有其他內臟疾病,如神疲乏力、胸脅脹滿、食少便溏等。臨床之際,還要根據不同咳嗽病機特點,落實到具體臟腑陰陽氣血,為治療提供依據。但內傷咳嗽患者,由於肺氣不足,易感受外邪,尤其是在天氣寒冷時

  • 上一篇:傷口包紮的方法有哪些?
  • 下一篇:腎上腺素能藥物的分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