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張自忠、趙壹曼、楊靖宇
狼牙山五壯士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壹分區壹團七連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了的情況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壹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王二小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壹邊在山坡上放牛,壹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張自忠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8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清縣唐園村,1914年初,憂憤國事,投筆從戎,歷任排長、連長、營長、旅長、師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右翼兵團總司令。
1940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軍集中了10多萬人的兵力,再度侵犯湖北襄樊,首當其沖的就是張自忠所指揮的右翼兵團,張自忠率部浴血奮戰,日寇攻了五天五夜,未能越雷池半步,只得掉頭鼠竄,張自忠親率部隊,尾追敵人,沿途斬殺無數,敵寇死傷達五六萬人。
同年5月7日,張自忠殺敵心切,率總部直屬特務營和74師3個團***2000余人,從宜城窯灣東渡漢江,夜宿距宜城東北6公裏的南營。8日拂曉,率部北進,清晨抵長山西麓南瓜店。於是,壹場驚英豪泣鬼雄的戰鬥便在這個小山村壹帶拉開。在南瓜店,張自忠部隊活捉壹掉隊日本兵,得知敵三晝夜不停息地向北竄犯。我部稍作休息,即冒雨出罐子口向北追,因道路泥濘難行,薄暮方趕到距南瓜店不遠的襄陽境境內方家集。知敵剛從這裏離開,現行軍在方家集東貢幾裏外,張自忠遂令部隊向敵人發起猛攻,我軍壹發發炮彈在敵陣地開花。直到敵人發現我兵力不多時,便掉過頭來猖狂反撲。部隊在方家集壹帶壹連激戰了兩晝夜。
當時,日軍約萬人,多於我軍數倍,且敵人擁有飛機、坦克,而我軍連日行軍作戰,無壹日修整,加之遠離後方,得不到補充,又拼殺了幾日,幾乎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我軍終因力量懸殊,於5月16日,部隊被迫退回南瓜店,電臺已被敵炮炸壞,與後方聯絡中斷。淩晨,敵人集中兵力,從東南西三面向我南瓜店猛撲,12架敵機在空中盤旋,掃射轟炸,掩護步兵沖鋒,我方浴血備戰,多次擊退敵人。到上午10時許,南瓜店到處是槍炮聲,如同六月滾雷,震得大地都在顫抖,塵土硝煙彌漫空際。太陽也變成了昏黃色的圓盤,整個陣地籠罩在鐵和血的火海之中。
張自忠將軍始終站在壹個小山包上,拿著望遠鏡壹邊觀察敵陣,壹邊傳令:對敵人要狠狠地打!子彈打完用刺刀拼,刺刀斷了用拳頭打,用牙咬!
敵三面圍攻,網開壹面,企圖把我軍向北壓迫至長山坪開闊地帶圍殲,三面火力集中到我軍不到1平方公裏的陣地上。此時,我軍已打退敵軍5次進攻,傷亡慘重,險況頻生。李致遠參謀對張自忠說:“敵人三面包圍我們,不如暫時轉移,重振旗鼓,再與敵作戰。”張自忠火了,大聲說:“當兵的臨陣退縮是要殺頭,當總司令遇到危險可以逃跑嗎?難道我們的命是命,前方戰士的都是士坷垃?什麽包圍不包圍,必要不必要,今天的事有我無敵,有敵無我,壹定要血戰到底。”
我軍殺退了敵人壹次又壹次進攻,但敵人憑借其兵力優勢,壹股剛退下來,另壹股又蜂擁而上。我軍在彈藥殆盡之際,用刺刀和大刀沖殺。突然,飛來壹顆子彈從張自忠左臂三角肌處穿過,鮮血立刻滲透了呢子制服,警衛人員不約而同地圍在他身邊做掩護。
激戰到下午兩點,張自忠所帶官兵僅剩20多人。敵人包圍圈在縮小,情況萬分危急。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張自忠激動地說:“這正是軍人殺敵報國的好機會,我決不後退!”接著又飛來壹顆子彈從他的胸部左側穿過,敵人已從四面八方圍了過來,眉目可見,敵我短兵相接,混戰壹起,展開了肉搏,張自忠自知傷重不救,大聲對左右說:“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人民、對長官問心無愧,大家要努力為國殺敵,勿忘我誌!”剛說完,從東南又飛來幾顆子彈,張自忠太陽穴和左眉梢上部各中壹顆,倒地身亡。
長山在怒吼,漢江在流淚。人民的好兒子張自忠率部連戰9日,殺敵數千,以死報國,堅守陣地,受傷不退,竟以身殉國,時年50歲。其彪炳人寰光輝照耀的民族英烈氣概震懾敵軍,激勵國人奮勇殺敵,直至日軍投降。
趙壹曼
趙壹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壹個封建地主家庭裏。她勤奮好學,從小就向封建習俗示威。她逃脫了裹小腳的惡習,她還帶頭把長辮子剪了,從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趙壹曼光榮的加入了中國***產黨。1931年“九.壹八”事件後,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東山省。在這緊急的關頭,中國***產黨派出大批優秀幹部到東北發動人民抗日戰爭。趙壹曼就是其中的壹員。在復雜的對敵鬥爭中趙壹曼經受了種種挑戰。為了便於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下,壹直到犧牲,她壹直沒見過自己的孩子。
1935年趙壹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敵人用用盡了殘酷的手段,也無法使趙壹曼開口。1936年8月2日,敵人用子彈取了趙壹曼年輕的生命。
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又名順德,字驥生。河南確山人。
楊靖宇
1927年加入中國***產黨。曾領導河南劉店秋收起義,任確山農民革命軍總指揮、中***豫南特委書記等職。
1929年至東北工作。“九·壹八”事變後,擔任東北反日救國會總會會長、中***哈爾濱市委書記、磐石遊擊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壹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壹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第壹路軍總指揮、中***南滿省委書記等職。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堅持抗日遊擊戰爭,被譽為“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縣)與日本侵略軍戰鬥中英勇犧牲。屍體被敵人解剖,發現胃裏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樹皮、棉絮外,竟沒有壹粒糧食,使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每壹位抗戰的中國人,都是英雄
從三個故事,讓我們記住那些在史書上沒有被冠以“英雄”的中國百姓
( 2005-08-14 12:41:03 )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3版
新華社記者曲誌紅報道
英雄這個詞,有壹種氣場。每逢躍然紙上,天然地帶著鏗鏘、豪情和壯懷激烈。
6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無所畏懼、毅然決然走上抗日疆場的每壹個中國人,尤其是那些最普通的百姓,面對生與死的搏殺所顯示出來的氣節風骨;那些在史書上沒有被冠以“英雄”的男女老幼,在那個血與火的年代所作出的壯舉,竟如此地可歌可泣,撼動人心,蕩氣回腸!
■父親的故事:
父親15歲就投入“打日本的隊伍”,8年間雖沒有親手開過槍打過仗,但他造的炮彈卻擊斃了日軍阿部規秀中將……
壹位叫安平的作者,在新華網上發表了長篇追憶“八年風雨鑄忠魂”,講述自己的父親在抗戰歲月裏的歷程:
那天,我在網上瀏覽“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圖片展”,突然,壹張特殊的圖片映入了我的眼簾,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似曾熟悉的畫面,淚水禁不住奪眶而出:我看到了我的父親!
這是壹張當年八路軍兵工廠在十分艱苦簡陋的條件下緊張生產的照片。畫面上,濃煙滾滾的煉鐵爐正在出鐵水,那個戴著草帽,右手拄著鐵釬子站在爐旁的年輕人,就是我的父親。父親生前曾不只壹次對我提起過這張照片,他想找到發表照片的畫報作為永久紀念,但沒能找到。當時我勸父親,不就是壹張照片嗎,找不到就算了。父親擡頭看看我,只說了三個字,妳不懂!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由此拉開序幕。正在天津壹個小作坊當學徒的父親,被迫返鄉。沿途看到的盡是推車挑擔、拖家帶口的難民和狼狽不堪的敗兵。只有壹支軍隊正迎著難民和敗兵急速地往北開進。父親向人打聽,知道了這是東北軍呂正操的部隊,去上戰場打日本鬼子。
父親回家不久與村裏幾個夥伴壹起報名參加了這支部隊,也就是後來在八年抗戰中赫赫有名的八路軍冀中軍區的前身。
父親被分配到了修械所,據父親回憶,這個修械所當時有900多人,任務主要就是生產手榴彈、地雷、迫擊炮彈、刺刀、大刀等前線部隊急需的武器彈藥。
記得有壹次,我遺憾地對父親說:“您還參加過八年抗戰哩,連日本鬼子的面都沒有見著!”
父親聽後沒有氣惱,更沒有反駁我,反而流露出了壹種我從沒有見過的、既驕傲又自豪的神態。他說:“我是沒有和日本鬼子面對面地幹過,可我生產出的炮彈、地雷、手榴彈可見過不少日本鬼子!楊成武部隊在黃土嶺戰鬥中擊斃日軍阿部規秀中將的迫擊炮彈,就是我親手澆鑄的!”
1940年的秋天,八路軍在彭德懷副總司令的指揮下,展開了震驚世界的百團大戰。為了保證前線作戰部隊有充足的彈藥供給,父親和他的戰友們像壹部開足了馬力的機器壹樣,沒日沒夜地連軸轉,誰也不回去睡覺。實在累了困了,就找個地方瞇瞪壹下,然後又接著工作。有壹天,在出鐵水時,壹個戰友壹不小心,用捅火的鐵釬子將父親的兩顆門牙捅掉了,上嘴唇也被捅開了壹個大口子,鮮血直流,父親當時就昏了過去。醒來後,父親吐掉嘴裏的兩顆斷牙,拿袖子抹壹下血,用下嘴唇抿住上嘴唇,二話沒說,又投入了生產。用父親的話說,那時候,我們都是在拼命!父親和他的戰友們創造出了奇跡,竟使手榴彈的產量連續數月達到了破天荒的二十多萬枚!
1944年2月,晉察冀邊區召開了第壹屆群英大會,父親作為晉察冀邊區的勞動英雄,光榮地參加了那次盛會。據父親回憶,當邊區領導拍著他的肩頭問他有什麽要求時,他脫口而出的是:“想睡覺”!
■記者的故事:
在這張攝於1944年同蒲路忻州南的歷史圖片上,壹群人正使勁地掀起壹段連著枕木的鐵軌。仔細觀察可以發覺,鏡頭裏的人幾乎都是老百姓,其中最左側的那位,竟是個面貌酷似“嘎子哥”的半大孩子……
這是張非常著名的抗戰歷史圖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裏高高地掛著它,抗日戰爭紀念館裏也在顯著位置掛著它。當然,拍攝這張圖片的新華社高級記者李峰家客廳裏,也掛著它,對拍攝這張照片的情形,年逾八旬的李峰仍記憶猶新:
1944年的壹個夏夜,我作為敵後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的攝影工作者,跟隨壹個團的部隊,向敵占區山西省忻州南邊的鐵路沿線進發。這次軍事行動的任務是破壞日軍的供給線,擴大解放區。
鐵路沿線,都有敵人拔地而起的碉堡,戰士們叫它“烏龜殼”。鐵道躺在兩個碉堡之間,完全在敵人視線或炮火射程控制之內。
為了保證破路民兵的安全,部隊先把敵人的碉堡圍住,監視著敵人的壹舉壹動,並布置好火力。
民兵們用僅有的兩把土造的大鐵鉗子,擰開鐵軌上的道釘。然後,指揮員用有力又壓到最低的聲音,喊著齊心協力的號子:“壹—二—三—!壹—二—三—!”
為了盡可能不讓敵人發覺,領隊的指揮員跟我商量好,在完成破路任務的最後時刻,再用鎂光拍照。指揮員還特別告訴民工,照相時的“火光”是自己人點的,不是敵人打來的,不要驚慌,不能亂跑。
拍攝那張照片時,我和團政治處主任林真同誌配合,我們說好,我喊“壹二”,打開相機快門,他劃火柴,點燃閃光燈上的鎂光粉。
就這樣,鎂光粉在黑夜裏突然閃射出壹片白光,那鐵路大翻身的生動場面,就被拍進了我的鏡頭。這時,指揮員立即發出了撤退命令。我們跑步剛剛撤離現場,敵人的炮彈就對著剛才閃光的地方打來了。
■網友的故事:
七個人都是普通的鄉農,走在路邊,我也許不會將視線在他們的身上停留須臾。而正是他們,卻在嚴酷考驗的面前,表現出了令我震撼和心折的骨氣,他們用生命詮釋了英雄的定義……
這是壹位網友貼在新華網上的親歷,他去開平出差時,發現了壹個幽靜的公園,公園裏只有壹座雕像和壹個破舊碉樓。事先他絕沒想到,就在碉樓的天井裏,記憶著壹段如此慘烈悲壯的歷史:
1945年鬼子準備撤退前,為了疏通後路,要打通南路幹線,由江門直通廣州。
聽到這個消息,司徒煦回來了。司徒煦當年26歲,父親在南洋開了壹間不大不小的銀行,他是個衣食無憂的少公子,打獵,玩鳥,無所不精。但得知家鄉將遭遇鬼子蹂躪,他毅然回鄉並且加入了司徒鄉自衛隊。
7月17日當晚,鬼子從潭江沿江而上欲直奔廣州。自衛隊進行了阻截。土炮,土槍與鬼子的槍炮對抗,殺死了13個鬼子。但鬼子用猛烈的火力封鎖了南樓,7個自衛隊員被困在了樓上,其中就有司徒煦。
他們的抵抗戰壹直持續到了25日。七壯士彈盡糧絕。七人在墻上留下了遺書:“煦、璇、遇、昌、耀、濃、丙,我等保守騰蛟,敵人屢勸我投降,我們雖不甚讀書詩,但對於盡忠為國為鄉幾字,亦可明了……”
七壯士聯名留下遺書後,本準備集體自殺,以身殉國。司徒煦思前想後,決定放棄自殺的念頭,他說:“我們若自殺,日寇壹定以為我們怕他們了。雖然我們沒有子彈,但我們還有刺刀、石灰,也還可以抵擋壹陣,我們要堅持到底,就算死也要死得更有價值!”
隊員紛紛贊同,決意堅持到底,他們將所有的槍支砸爛,只留下刺刀,準備肉搏,同時在最險要位置窗口附近準備了石灰粉,嚴陣以待。
25日天剛蒙蒙亮,鬼子用毒氣彈在南樓的墻上炸開了壹個洞,七人昏迷被俘。鬼子將七壯士綁在樹上,鬼子問,誰是機槍手?司徒煦很驕傲地告訴鬼子,他壹人就射殺了鬼子8人。鬼子氣急敗壞,將司徒煦的鼻子,雙耳用刺刀割去,並問他是否屈服。血人兒壹樣的司徒煦破口大罵,老子後悔沒多殺妳們幾個!鬼子壹片壹片地割司徒煦的肉,鬼子問其余六人,誰願屈服就可以痛快地死,但每壹個人都破口大罵,包括最小的只有18歲的司徒丙。
七人均被鬼子割去口、鼻、耳、眼,折斷所有手指,全部殉難。
從“九壹八”到“八壹五”,三千多萬中國人死在了這場嚴酷的戰爭中,其中戰死疆場的軍人幾百萬人,更多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所遭受的戰爭苦難。
面對國家危難、民族危亡,中國百姓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萬眾壹心、同仇敵愾。地不分東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業不分工農商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父送子、妻送郎”,前赴後繼,***赴國難。
歷史無法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但絕不會泯滅他們的精神。
正可謂:遍地英雄兒女,萬千中華榮光!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
120就業申請1
各位領導:
妳好!我叫黃xxx,20xx年3月1日成為公司的試用期員工。從進公司的第壹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了我們的團隊。
壹個月來對工作認真負責,努力工作,與同事配合默契,平時認真學習,不斷創新。我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很好的完成任務,保證公司項目的進度,讓客戶滿意,讓領導滿意,也讓自己滿意。
經過壹個月的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