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保障性住房
東莞制定的住房保障政策施行的是城鄉全覆蓋,在符合條件的戶籍人口中,壹直以來采取減少租金、發放租賃住房補貼、實物配租以及房屋修葺等方式解決居民住房難問題。
今年7月20日,東莞市屬首批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開始面向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原市屬企業下崗失業人員。8月底9月初,政府將申報範圍擴大到城區內的四個街道。下壹步,東莞將考慮進壹步放寬市屬廉租房、經適房的申報門檻,將申報範圍擴大至全市32個鎮街的困難家庭。
按照程序,首批申請結束後,政府對提交申請的市民進行審核。通過審核的市民集中看房,隨後,將通過搖號的方式確定市民選房順序,進行選房。
目前位於南城的東莞市屬廉租房、經適房小區工程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選房方案正在擬訂中,方案擬訂並經市政府審批後,將向全市公布,通過審批的困難家庭爭取年底進行選房、房屋銷售、出租,簽預售書。
政府方面強調,盡管東莞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工作起步較晚,很多措施需要到其他經驗成熟的城市去考察、取經,但壹定會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出壹個切實可行的租住和銷售辦法。 對於市民最為關心的廉租房租金和經適房的售價問題,東莞市房管局稱,廉租房的租金標準早前就已經確定,是由市物價局會同房管局、財政局根據租金市場情況每年擬訂,報市政府批準後公布執行,今年廉租住房租金為1元/平方米。市屬廉租房小區內的經適房的售價方案已初步完成並上報市政府,只待市政府審批就可確定。政府方面還表示,經濟房是保障性住房,所以,它的售價是根據建造成本來確定的,跟市場房價的波動沒有關系。
措施2?
新莞人子女入公校
東莞是壹個巨大的人口輸入地,目前,新莞人在東莞已形成壹個龐大的社會群體。統計顯示,從2001年開始,在莞就讀的新莞人子女數量壹直呈爆炸式增長,截至2009年春季學期已達43.65萬人,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新莞人子女人數僅為12.49萬。 如何讓更多對東莞發展有貢獻的新莞人的子女享受免費優質的公辦教育資源,壹直以來是東莞市政府認真考量、多方權衡的問題。而以前新莞人子女入讀公校沒有統壹標準,各鎮街、各學校在接受新莞人子女入讀政策上有較大差異,標準不壹、隨意性大。
為了使今後新莞人子女入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經三次大改、3次聯席會議討論,《東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東莞市新莞人子女申請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起始年級積分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於5月22日出臺。這是廣東省第壹個地級市針對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入讀公校出臺的規範性文件。
從此,東莞對新莞人子女入讀公辦學校實施“積分制”:根據非戶籍學生父母在莞的居住年限、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社保繳納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分,子女依據父母的積分入讀公辦學校。《辦法》指出,在東莞參加三年或以上社會保險,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新莞人可通過納稅、職業等條件的積分,使其子女入讀公辦學校,新莞人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門檻明顯降低。
6月25日,東莞市教育局對實施剛滿壹個月的《辦法》和《方案》作出調整,並進行了補充說明。其中,最大的變化莫過於“三年社保”不再是基本條件,可改按“連續居住或服務滿三年”來操作。
統計顯示,第壹次入讀公校接受免費義務教育的新莞人子女有13939人,超過了原先預計提供的1.2萬余個學位。
措施3?
城鄉壹體化社保
11月16日,石龍鎮和塘廈鎮分別舉行了建立城鄉壹體化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試點工作全面啟動暨養老金發放儀式。實施城鄉壹體的養老保險制度後,農民的養老保險待遇將相應提高,部分原農保退休人員的養老津貼從每月200多元增加到400多元。
城鄉壹體化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試點工作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壹是把從未繳費的農保退休人員分離出來,由市、鎮、社區分擔籌措資金,發放養老津貼,從原來的每月200多元增加到400多元;二是其余農保制度的人員按照職保制度的標準,通過農保個人賬戶,補繳滿繳費年限,並入職保體系。
東莞市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明年1月份,將根據試點運作情況,爭取在全市實施城鄉壹體化的養老保險制度。
對此,網上有評論指出,地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東莞,壹向以“敢為人先”被人稱贊。當全國其他地區還在探索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探索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時候,東莞市已經走在前面,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實現社保制度的城鄉統籌。
作為市委市政府今年要為老百姓辦的十件實事之壹,城鄉養老壹體化改革是當前東莞的民生政策之壹。事實上,城鄉養老壹體化改革只是東莞構建城鄉壹體化社保體系的壹個方面。目前,東莞市已經率先建立起了城鄉統籌的醫療保險制度。
措施4?
建設新型社區門診
2008年9月底,東莞307個社區門診正式啟用,從此,到社區門診看病,可以免收掛號費、享受零差價藥品,最高可以報銷60%的基本醫療費。
副市長吳道聞在2009年全市衛生工作會議上說,整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框架已經基本構建了。今年,主要是要完善它的功能。按照規劃,今年要建設壹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其數量達到376個。
這些星羅棋布的社區門診,其前身可能是私人衛生站,或者有鄉村赤腳醫生的加入,或者就是壹座樓通過政府資本開發運營。作為服務市民健康的公益醫療機構,市政府壹再強調其屬於政府主管主辦,不允許私人承包。 據市社區衛生辦主任萬巧玲介紹,東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主要由全科醫生、公***衛生醫生、社區護士等人員組成,並適當配置中醫類醫師。萬巧玲還說,已經制定了用公立醫院支援社區的方案,方案準備讓大醫院專家定期到社區坐門診,解決疑難雜癥。同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聘的醫療人員,可以到當地醫院去培訓,費用由社區承擔,工作關系也在社區,等拿到執業證後再回到社區服務。另外,醫院接收的畢業生,在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後,晉升衛生技術資格中級職稱前,要安排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不少於3個月,以此來扶持社區門診提高醫療水平。
截至今年10月底,東莞建成並投入使用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53個,累計診療人次達563萬人次,約占全市總門診量的25%。建成居民健康檔案約42萬份,建檔率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