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壹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果蔬生產和食品工業發展迅速,但由於農產品物流、
對空間和時間的需求高:農產品季節性生產、年度消費、區域生產、全國消費;相關生產
而產品的保鮮、儲存、運輸技術都是養在閨房裏,很難進養殖場的門,導致食品衛生指標與國際規範有差距,食品
安全也有很多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情況。
1,食品冷藏運輸率低。
目前,我國對冷鏈物流的需求巨大,但就整體冷鏈系統而言,我國食品冷鏈尚未形成。
部門,食品冷鏈的硬件設施都遠遠落後,無論是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國內消費需求來看,還是與發達
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非常明顯。據估計,中國現有的制冷能力僅占貨物需求的20%左右。
歐美、日本等國家食品冷藏運輸率為80%-90%,東歐約為50%,中國只有10%左右。眼睛
以前,中國每年需要運輸大約4000萬噸易腐食品。冷鏈發展的滯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食品生產。
工業的發展。目前,大約90%的肉類,80%的水產品,大量的水果,蔬菜,牛奶,豆制品,鮮切花。
等等基本都是沒有冷鏈保障發貨的。
2.第三方物流服務很少。
我國正處於傳統物流服務向現代物流社會化轉變的初級階段,冷鮮食品流通。
服務在中國剛剛起步,能夠提供全面全程服務的物流企業比例很小。根據中國的資料
根據儲運協會對200多家物流服務企業的調查結果,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全程服務
服務不到總需求的5%。我國商品流通領域的企業和人員負責冷藏保鮮物流和供應鏈管理
缺乏科學的認識和落後的技術手段,國內鮮有專門從事冷凍保鮮物流業和食品冷鏈的企業
市場化程度很低,第三方很少參與。易腐食品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自營物流占總物流量。
比例為90%,第三方物流約占10%。
3、冷鏈運作管理不規範。
專業的冷鏈物流有相當嚴格的標準,配送的貨物必須分類裝載,並根據不同的貨物。
產品在運輸和監控過程中的溫度調節和溫度記錄等。因此,必須配備專用車輛。
和遠程監控系統。現在,大部分物流公司在運輸過程中是不可能做到這壹點的。蔬菜、肉類
存在多種生鮮食品混用等不規範現象。而且,現在很多超市的生鮮區都在“外面”
包裹出去,廠家自己找車送貨,很多供應商給超市供貨的時候用小型冷藏車,或者
冰櫃和普通貨車。
(二)我國冷鏈物流面臨設施設備不足、技術標準缺失、產業配套不完善等問題。
中國冷鏈產業的發展需要突破三大制約因素:
1,設施設備不足
目前我國冷鏈設施和冷鏈設備不足,硬件設施建設欠賬太多,原有設施設備陳舊。
發展和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區的果蔬主產區和蔬菜基地,以及
為了滿足政府的凍肉儲存任務,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冷庫無法系統地為易腐食品提供有效的流通。
低溫保護。目前我國易腐貨物大多是露天裝載而不是在冷藏保溫場所裝載,占80%-90%。
大部分水果、蔬菜、家禽、水產品都是用普通貨車運輸,大量的牛奶、豆制品沒有冷鏈保護。
運輸這些易腐食品時,大多用帆布或塑料布覆蓋,有時用被子也可以。
介紹了最佳保溫材料。
汽車冷藏車:目前全國冷藏車有4萬多輛,很少有配備制冷的。
設備,達到壹定規模和噸位的專業冷藏車輛。美國有20多萬輛。日本有654.38+0.2萬輛左座車。
沒錯。我國貨車中冷藏保溫車的比例只有0.3%左右,而美國是1%,發達國家如德國等。
是2%-3%。
鐵路冷藏車:在全國運營的55.77萬輛車中,只有7492輛是冷藏車,占比1.3%,而
而且大部分都是老舊的機械速凍車皮,缺乏標準化的保溫冷藏車皮,冷藏運輸量只占易腐的。
貨運量的25%,不到鐵路總貨運量的1%。
蓄冷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人的物質需求已經從溫飽逐漸轉變。
是營養調節型,我國消費的肉、蛋、水產品、蔬菜、水果等主要農副產品需求快速增加。
“高新鮮度”越來越成為運輸新鮮和易腐產品的主導趨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家在農副產品。
很多冷庫都投入了儲藏保鮮。目前,我國冷庫總容量為15萬立方米以上,10萬立方米。
噸,其中外資、中外合資、民營冷庫約占654.38+0.5萬噸,國有冷庫占850萬噸。但是在這些冷庫裏,
肉類冷庫多,果蔬冷庫少;普通冷庫多,專業冷庫少;基礎冷庫多,高科技冷庫少。
許多冷藏庫僅限於肉類和魚類的冷凍儲存,許多冷藏設施通常由其他建築用途改建而成。
其冷庫功能單壹,庫齡較長,大多在15年以上,國有大中型冷庫在30年以上。
設備陳舊,企業成本高,效益差。生產淡季,原料資源不足時,冷庫往往閑置。
能源消耗狀態,形成的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美國現有冷庫總容量為7074萬立方米,2200。
萬噸,其人口是中國的1/5。
2.缺乏技術標準
因為食品冷鏈是以保證易腐食品質量為目的,以維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體系。
系統,所以比壹般的常溫物流系統更高更復雜,建設投入也大很多。目前,中國
我們的冷鏈系統只是早期的制冷設備市場,我們掌握的冷鏈技術在很多食品種類上並不完備。
全面應用,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同時,我國也沒有冷鏈實施的國家或行業專項標準。
是的,只有壹些大型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自己制定了壹些標準,所以在監管上也存在空白。
3.產業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時效性要求冷鏈中的各個環節都必須有較高的組織協調性。然而,中國的冷鏈行業
缺乏整體發展規劃,影響了食品冷鏈的資源整合,供應鏈上下遊之間缺乏配套協調。如在
冷庫建設中,重視肉類冷庫建設,輕視果蔬冷庫建設;重視城市商業冷庫的建設,
輕視產地加工冷庫建設;重視大中型冷庫建設,輕視批發零售冷庫建設。這些損失
平衡使得我國食品冷鏈行業尚未形成獨立完善的運營體系。
(3)冷鏈發展滯後,對資源節約、食品安全、農民增收影響較大。
中國冷鏈發展滯後,帶來五大直接不良後果。
1,資源浪費嚴重
冷鏈發展滯後,導致易腐食品特別是初級農產品大量流失。據調查,中國的水果和蔬菜
在產品采摘和銷售過程中,水果的損耗約占20%-25%,蔬菜的損耗約占30%,每年都會造成經濟損失。
1000億元,每年果蔬腐爛損耗幾乎可以滿足2億人的基本需求,居世界第壹。這些
損失3000多萬畝農田產量,如果全部種植糧食作物,可以生產10多萬噸糧食。數字
令人震驚!在其他發達國家,損失率僅為5%。如果用“冷鏈”技術,有的是新鮮的。
蔬菜甚至可以儲存半年。發達國家的農產品物流是壹個增值過程,而在中國
目前很多農產品的物流過程就是壹個品質減損、價值降低的過程。“誰知道中國的食物,每壹粒。
辛苦了”,農民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產品,來之不易的增產成果,白白浪費了,令人痛心!
2、食品安全隱患
農產品腐爛黴變、加工食品變質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毒素,不慎食用後對人體有害。
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食品安全不容忽視。藥物變質失效了。
沒有治療作用,疫苗會失效,甚至導致死亡。食品安全問題往往會給壹個行業帶來毀滅。
罷工、蘇丹紅、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3、影響農民收入。
“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在我國的“十壹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有序”
民主”新農村的戰略舉措和發展目標,是當前黨中央建立和諧社會的基調,也是解決。
把三農問題擺在戰略地位和重要突出位置,提出要切實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整合城鄉差異。
尤其是在當前嚴峻的金融危機環境下,擴大內需保增長成為當務之急,中國人口占80%。
9億多人口的農村是壹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增加農民收入意味著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
和諧意味著社會發展。
4、影響價格穩定
如前所述,供需時間差導致生產季節產品高質低價,非生產季節低質高價;另壹方面,
當地震、雪災、冰凍等災害造成產品供應不暢或產量不足時,市場價格飆升。
5.流通成本太高。
由於運輸過程中損耗高,整個物流成本占易腐商品成本的70%,這70%投入到易。
腐爛食品的價格用於補償物流過程中損失的商品價值,導致部分食品零售價格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