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甘露丸簡介

甘露丸簡介

4.3 功能主治 4.4 甘露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要 5 《普濟方》卷 211 5.1 組成 5.2 主治 5.3 甘露丸的用法用量 5.4 炮制 6 《聖濟總錄》卷 92 6.1 組成 6.2 主治 6.3 甘露丸的用法用量 6.4 炮制 附錄:1 古籍中的甘露丸 * 甘露丸藥物說明書 1 拼音 gān lù wán 2 《聖惠》卷三十六:甘露丸》 2.1 方藥

寒水石二斤(炙令赤,鋪地壹夜祛毒),鉛霜三分(研細),馬齒三兩(研細),龍頭三分(研細),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2.2 方法

以上為末。再入乳缽中,研令極細,用糯米為丸,如彈子大。

2.3 功用主治

解壅毒,疏風熱。主治風熱、痰熱、心膈煩熱、夜寐不安、譫語、衄血、口幹咽燥、中暑等癥。

2.4 甘露丸的用法用量

每次半丸,食後用新汲水沖服。

2.5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六

3 《回生集》卷二:甘露丸 3.1 處方

象牙粉 8 錢,飛礬 5 錢,大黃蜂巢 2 個(去子),刺猬皮 1 張(以上 2 味用新砂鍋焙黃),瓜兒血竭 5 錢,朱砂 6 錢,明雄黃 7 錢,乳香 3 錢,沒藥 3 錢,葛根 4 錢(去盡油)。

3.2 制法

上為細末,熔黃蠟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眼漏、鼻漏、耳漏、齒漏、肘漏、腕漏、乳漏、胸漏、臍漏、大腸漏、小腸漏、臀漏、膝漏、踝漏,或遍身各處,或壹處不等而諸瘡久不愈者。

3.4 甘露丸用法用量 <> 每服二十四丸,合歡花煎黃酒送下空心。加白頸翁、槐花更妙。

3.5 註意事項

服藥後忌醋、葷、氣。

3.6 摘錄

《回生集》卷二

4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甘露丸 4.1 方藥

寒水石(煆,候冷,夾絹袋盛,浸井底七日,取出令幹,再研)四兩,地黃半兩,馬齒粉二兩,甘草壹兩,龍腦半分。

4.2 制法

上為末,糯米粥為丸,如雞頭子大。

4.3 功用主治

暑毒燥熱。

4.4 甘露丸的用法與用量

每服1丸,姜蜜研末。

4.5 提取物

《聖濟總錄》卷34

5 《普濟方》卷21 5.1 組成

進口硫磺1兩,消石1兩,白礬半兩,滑石半兩,飛面4兩。

5.2 主治

赤白痢,腸風毒,酒後出血。

5.3 甘露丸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或50丸,新汲水送下。

5.4 制法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6 《聖濟總錄》卷 92 6.1 組成

甘草1錢(焙,銼),地黃1錢,金粉1錢,大黃1錢(蒸,銼,焙),天冬1錢(去心,焙),壹兩,防風3分(去刺),遠誌3分(去心)、羌活(去梗)3 分,桑白皮(銼,炒)3 分,大腹皮(去毛)3 分,竹茹 3 分,玄參半兩,羚羊角半兩。羚羊角(斤)半兩,胡黃連半兩。

6.2 主治

肺氣郁結,風熱傷津。

6.3 甘露丸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用姜蜜湯下。

6.4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甘露丸見於古書《普濟方》:[卷壹百三十三風門】風熱(附論)

風川芎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錢。水:壹大盞。甘露丸(《聖濟總錄》)治風熱。主治口幹舌燥,心煩身熱,夜...

《本草鉤元》:[卷四五金部】鉛霜

朱砂 鉛霜天竺黃。竹瀝湯調下。每服五分。甘露丸》:【卷四五 金匱要略部】解壅毒。解壅毒。散壅毒。治口舌幹燥。寒水石二斤。馬齒...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 治口舌幹燥方

食後。食後,夜臥。解壅毒。退風熱。治口舌幹燥。甘露丸。冷水石(二斤燒令透紅攤地上壹夜出毒)鉛膏(......)。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中門】中暑

丸,溫水食後,若以水為散調亦可治暑熱煩躁。甘露丸方寒水石(火寒夾絹袋盛井底浸七日取出,幹研四...

《聖濟總錄》:[卷壹百二十四】咽喉病
  • 上一篇:藥品回收和藥品召回
  • 下一篇:中藥炮制劄記:中藥炮制的目的及其對藥物理化性質的影響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