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是指采購方作為投標方,事先提出采購的條件和要求,邀請多家企業參與投標,然後由采購方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準壹次性從中選擇最佳交易夥伴,並提出最有利的條件供投標方簽訂協議等過程。
區別:
1、要求範圍不同:
詢價采購的產品都是標準化的,只把價格作為采購的主要標準。
招標采購的要求相比範圍更廣,選擇的條件更全面、更貼切,價格是綜合考慮的所有條件之壹。
2、適用範圍不同:
詢價采購是政府采購最常用的方式之壹。
招標采購適用於社會大多數行業。
3、招標範圍不同:
招標采購面向全社會。
詢價采購是在選定的供應商中進行招標。
擴大:
詢價采購的弊端:
1、詢價信息公開的範圍較窄,局限於有限的幾家供應商,壹般很少在政府采購信息發布的指定媒體上發布詢價公告,滿足最低三家要求,排斥現象比較嚴重。
從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很難找到詢價信息,很多詢價項目信息不公開,不僅外地供應商無從知曉相關采購信息,而且本地供應商也會遭遇 "信息失靈"。
2、詢價采購似乎超出了適用範圍,法律規定的適用範圍是壹般的、價格變動小的、市場供應多的采購項目,實際工作中要根據采購項目的預估規模來決定是否采用詢價方式。
詢價不是萬能的 "靈丹妙藥",具有確切的適用條件,實際工作中壹些代理機構和采購人將詢價作為主要的采購方式,錯誤地認為只要不招標就可以,采用詢價方式,普遍存在濫用、誤用、錯用詢價方式的現象。
3、詢價過於傾向於報價,忽視對供應商資質和服務質量的考察。法律規定 "采購人根據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價格最低的原則確定成交供應商"。
這是詢價采購確定成交供應商的基本原則,但很多人片面地認為既然詢價好了,那麽就是誰價格低誰 "中標",供應商在惡性 "價格戰 "中獲利寥寥,忽視了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指定品牌詢價現象較為突出。
百度百科-招標與采購
百度百科-詢價與采購
百度百科-詢價與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