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要素
1.受試對象:是處理因素作用的客體,根據受試對象不同,實驗可以分為三類:動物實驗、臨床試驗、現場試驗。
2.處理因素: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的實驗措施,又稱為受試因素。
3.實驗效應:是處理因素作用下,受試對象的反應或結局,它通過觀察指標來體現。
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實驗是人為控制條件下研究事物(對象)的壹種科學方法;是依據假設,在人為條件下對實驗變量的變化和結果進行捕獲、解釋的科學方法。 。
2.可行性原則
在實驗設計時,從原理、實驗實施到實驗結果的產生,都實際可行。
3.簡便性原則
實驗設計時,要考慮到實驗材料要容易獲得,實驗裝置簡單,實驗藥品較便宜,實驗操作較簡便,實驗步驟較少,實驗時間較短。
4.可重復性
重復、對照、隨機是保證實驗結果準確的三大原則。任何實驗都必須有足夠的實驗次數才能判斷結果的可靠性,設計實驗只能進行壹次而無法重復就得出“正式結論”是草率的。
5.單壹變量原則?
不論壹個實驗有幾個實驗變量,都應確定壹個實驗變量對應觀測壹個反應變量,這就是單壹變量原則,它是處理實驗中的復雜關系的準則之壹。
6.對照性原則?實驗中的無關變量很多,必須嚴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對照實驗的設計是消除無關變量影響的有效方法。
基本思路
首先,應認真研究實驗課題,依據科學的實驗思維方法,找出其中的實驗變量和反應變量,理解題目已知條件所隱含的意義。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及實驗要求的基本條件。
其次,充分利用所給器材和試劑,構思實驗變量的控制方法和實驗結果的捕獲方法。—般情況下,題目中所指定的器材、試劑,任何壹種都應在實驗的相關步驟中出現,避免遺漏或自行增加某種器材或試劑。精心策劃實驗方法、嚴格設計實驗過程、合理設置對照或變量,並引入科學的測量方法
最後再選擇適宜的實驗材料(實驗對象),在註意實驗步驟關聯性的前提下表述實驗步驟,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實驗結果。實驗步驟的關聯性需要考慮步驟排列的順序性和實驗主體(生物個體、器官、組織、細胞等)活性的維持;更高層次的關聯,是認識探究過程的關聯和遞進,不斷地淘汰、修正、檢驗假設,最終接近正確結論。這也是實驗科學最基本的原則和要求。最後,能夠做到有效預測實驗結果、科學描述實驗結果,並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
設計方法
壹份完整的實驗設計方案,應該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對象,實驗條件,實驗材料、用具和裝置,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的假設和預期,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
基本內容
實驗名稱:是關於壹個什麽內容的實驗。
實驗目的:要探究或者驗證的某壹事實。
實驗原理:進行實驗依據的科學道理。
實驗對象:進行實驗的主要對象。
實驗條件:完成該實驗必需的儀器、設備、藥品條件。
實驗方法與步驟:實驗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操作程序。
實驗測量與記錄:對實驗過程及結果應有科學的測量手段與準確的記錄。
實驗結果預測及分析:?能夠預測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並分析導致的原因。
實驗結論:?對實驗結果進行準確的描述並給出壹個科學的結論。
設計步驟
觀察現象
這裏的觀察是指在處於自然常態條件下進行的積極主動行為。觀察時必須仔細而周詳,且要作相應的記錄,更為重要的是觀察時要保持客觀的態度,要避免產生定勢思維和經驗幻想,以確保觀察的真實可靠性。
2.提出問題
對事物作慎密觀察以後會因疑問想作進壹步了解而提出問題,但是,壹般只有有意義的問題才值得去探討。因此,研究時,不僅要提出問題,更要提出確切的問題,並保證問題的敘述要清楚且正確。例如“蚯蚓如何借助肌肉的收縮與舒張而移動身體的?”
3.作出假設
所謂假設,就是對可見現象提出壹種可以檢測的解釋,提出假設後應尋找證據,如果符合事實則假設成立。假設實際上是對所提出的問題所作出的參考答案。在檢測假設之間,常先提出實驗的預期結果,如果預期沒有實現,則假設不成立。壹般來說假設的形成可分為兩步:首先依據發現的事實材料或已知的科學原理,通過發散性思維,提出涵蓋各種可能的初步假定;之後,依據假定進行推理、排除並綜合分析,得出具體的假定性結論。例如:“動物激素飼餵小動物的實驗”,其假說是:“甲狀腺激素對動物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假定性結論是“用適量的甲狀腺激素飼餵蝌蚪,生長發育加速”。
4.設計、進行實驗
實驗是實現驗證假說和解決問題的最終途徑。科學的實驗過程必須要註意以下內容。
5.平衡控制
平衡控制主要是針對無關變量與額外變量的控制。因為實驗中的無關變量很難避免,只能設法平衡和抵消它們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