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每到夏天,燒烤+大排檔似乎就是夏天的標配,貫穿整個大排檔。
說到這裏,有壹種美食不得不提,那就是生蠔。
現在是夏天,牡蠣又大又便宜又好吃。什麽樣的蒜蓉生蠔,檸檬汁生蠔,還有烤粉絲生蠔?......
牡蠣因其多樣化的食品加工方法而受到普通大眾的喜愛。
但我也必須提醒妳,牡蠣是不能隨便吃的。
不信妳看看
新聞截圖
最近“我姑姑差點死於牡蠣細菌感染”“女子吃牡蠣後死亡”的新聞被討論的很熱,讓很多牡蠣愛好者恐慌不已。
我在網上搜了壹下,被招募的朋友還真不少。......
那麽,為什麽小牡蠣會有這麽大的“力量”呢?今天就和大家說說吧。
吃牡蠣會感染什麽細菌?
新聞中,吃牡蠣主要感染創傷弧菌,又稱“海洋弧菌”,與霍亂弧菌屬於同壹類細菌物質。最適生長繁殖溫度20℃左右,主要生活在海、河交界處,多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水中。
每年5-65438+10月海水溫度高,海水中的創傷弧菌容易生長繁殖。此時蝦蟹等海鮮食品大量上市,牡蠣等海鮮中更容易聚集更多的創傷弧菌。所以人體會更容易被感染。
哪些途徑可能感染創傷弧菌?
1,直接通過傷口進入體內:
這是壹種常見的感染方式。壹般魚蝦等新鮮海鮮表面都會有壹些創傷弧菌。
如果清洗時不小心刺傷了手,會增加創傷弧菌從傷口侵入體內的感染率。
此外,海水本身存在大量的創傷弧菌。當皮膚上有傷口,又經常被海水浸泡,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2.食用含有創傷弧菌的生海鮮:
這種感染比較直接,主要是因為自己的飲食。
壹般來說,生食海產品中含有大量的創傷弧菌,如牡蠣、生蠔等海洋軟體動物。
就魚而言,創傷弧菌壹般存在於魚的表皮和鰭上,而不存在於魚體內。
但這並不意味著吃海鮮的人會被感染。這種感染屬於壹種“機會性感染”,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感染。
慢性肝炎、肝硬化、長期酒精中毒、糖尿病、腫瘤患者、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的患者、慢性腎功能衰竭和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因食用生食海鮮而感染創傷弧菌。
感染創傷弧菌有什麽危害?
壹般創傷弧菌從傷口侵入人體後12小時,會引起機體皮膚發紅、疼痛、起水泡,感染死亡率高達50%。
如果不及時治療,上述情況很快就會發展成壞死性結膜炎。所以發現癥狀後要切除潰爛部分甚至截肢。
這是因為通常感染創傷弧菌會分泌壹系列有毒物質,可能導致皮下組織發生血管炎、血管栓塞等病變。
特別需要註意的是,創傷弧菌通過“吃生海鮮”感染的潛伏期壹般約為12小時至4天。
主要癥狀有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發熱等。下肢皮膚會先感到疼痛,然後出現皮疹、水皰、潰爛等癥狀。在嚴重的情況下,它可能會休克甚至死亡。
所以感染創傷弧菌最好的方法就是盡早發現,及時處理,避免事態惡化。
以後還能吃生蠔嗎?
答案肯定是:當然。
在吃海鮮之前,妳必須註意:
1.壹般來說,不建議吃生海鮮;
2.吃之前壹定要徹底加熱。
3.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牡蠣等水產品,並保留憑證;
4.加工、清洗、制作時,要保證原料與熟料分開,避免交叉汙染。
5.如果皮膚上有傷口沒有完全愈合,不要接觸海水和海鮮。如果需要清洗和處理海鮮,壹定要戴手套。
6.被海鮮意外割傷,應安全處理:
立即脫離正在清洗的海水或海鮮,從傷口擠出臟水,消毒傷口。感染後12小時內可以服用頭孢噻肟和米諾環素預防感染。嚴重的話要去正規醫院處理傷口。
本文專家:王,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員,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審員。
審稿:劉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所以說到底,牡蠣並不可怕。
關鍵是...
不要生吃海鮮,以免被海鮮刺傷。
堅果的殼
ID: Guokr42
可靠的科學普及
看看外殼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