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中國將進入人口負增長常態化時期。
最近,中國的生育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註。6月65438+10月65438+今年7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底中國人口比上年減少85萬人,這也意味著中國將進入人口負增長常態化時期。
這壹人口發展的現實使得如何提高中國社會生育率的相關問題更加緊迫。在此背景下,有人再次提出將法定結婚年齡降至18歲以刺激生育,引發討論。
其實早在201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議婚姻家庭民法典草案的時候,就有委員提出了這個建議,以此來調節不斷下降的結婚人數和不斷上升的老齡化趨勢。壹時間,這條新聞迅速成為熱搜。
但從法律角度來說,民法典規定18周歲以上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能夠獨立進行民事法律行為。婚姻權是壹項基本的民事權利。因此,將法定結婚年齡降低到18歲,對於還權於民,賦予他們保護成年人婚姻家庭權利的權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普遍晚婚、低生育率的背景下,將法定結婚年齡降低到18的措施對提高生育率是否有明顯的效果,還有待現實的驗證。
我們應該從戰略上重視和促進生育率的提高或穩定。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未來十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加速,應對“少子老齡化”,應從戰略上重視並推動生育率的提高或穩定。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到202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占總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億,占總人口的14.9%。同時,到2022年底,全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中國61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在“少子老齡化”成為常態,人口結構“有減有增”的情況下,中國應該做哪些準備?
杜鵬說,早在2006年,國家層面就已經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後來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將“降低生育、養育和教育成本”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列入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壹部分。
“從實踐來看,近年來我們壹直在不斷探索解決‘壹老壹少’問題,比如不斷完善生育政策、探索全民關愛、促進教育公平等。,並緩解青少年在擇校和課外輔導方面的焦慮或育兒成本。”
此外,杜鵬認為,養老措施的作用也與提高生育率密切相關。
“家裏第壹個孩子壹般都是老人帶。如果二胎還是由老人來照顧,老人就有8-10年的時間來照顧孩子,這就提出了壹個新的挑戰:老人是否願意幫孩子承擔撫養的責任。”
杜鵬說,就像養老壹樣,會有很多社會保障問題,比如如何促進老年人和子女共同生活,如何在稅收上給年輕人優惠,如何解決老年人的異地醫保問題等等。在這些方面,國家壹直在不斷完善相關措施。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探索如何應對“少子老齡化”。中國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哪些經驗?
“近年來,我們也在學習壹些國家鼓勵生育的措施。但總的來說,我們需要做的是:第壹,戰略上重視,戰略上關註和推動生育率的提高或穩定;二是綜合施策,不能只著眼於壹個方面;第三,借鑒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國情,借鑒不同國家好的經驗。歸根結底,中國還是要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