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蠟是壹種蠟質物質,很多物質在低溫下會凝固,如果生冷食用,人體很難消化,過多增長會引起消化不良。
中醫認為,蜜蠟味甘、淡,性平,歸肺、胃、大腸經。具有解毒、止痛、益氣、潤燥、止痢、止血等功效。神農本草經》中描述:"蜜蠟味甘,性微溫,主痢疾,膿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不饑耐老。"
《本草綱目》說:"蜜入蠟中,而萬物之味,不甘於蜜,不淡於蠟,非厚於此必薄於彼乎?蜜氣皆厚,屬陰,故養脾;蠟味皆薄,屬陽,故養胃。厚味甘,而性緩質柔,故潤肺腸;薄味淡,而性吝質堅,故止痢。"
純蜜蠟是壹味中藥,可與其他中藥成分配伍制成中藥丸劑,也可直接與食物煎煮,如炒雞蛋等,服後能很好地治療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各種消耗性疾病。用蜂蠟制作中藥丸,均需用蜂蠟做外殼,以保護其質量。有實物為證,用純蜜蠟制成的藥丸外殼,使中藥丸保存了280年而不變質。
純蜜蠟是白色的,通常所見的蜜蠟是淡黃色、黃色或深褐色,這是由於花粉、蜂膠中存在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或其他色素所致。在常溫下,蜂蠟呈固態,具有類似蜂蜜和蜂花粉味道的蜂蠟清香氣味。蜂蠟在 20℃時的比重為 0.954~0.964。熔點因來源和加工提取方法而異,壹般在 62~67℃ 之間。300℃ 蜂蠟會發煙,分解成二氧化碳、乙酸等揮發性物質。
外界溫度低,原蠟中含有許多雜質,呈現特殊氣味。原蠟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去除雜質、脫色、除臭等,就得到了高品質的精制蜂蠟。
藥用黃蠟,多為不規則塊狀,大小不壹,均為黃色或黃褐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手感油膩。質輕,能浮於水面,冷時軟脆,斷面顆粒感強,搓捏後能軟化。有蜂蜜樣香氣,味甘平,嚼之細膩而黏。不溶於水,溶於乙醚和氯仿。色黃、質純、軟膩,有蜂蜜香氣者為佳。蜜蠟,白色塊狀。質量較純。氣味較弱,其他與黃蠟相同
參考文獻:
百度百科詞條 蜂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