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時間(分)=[ 液體總量(ml)×每毫升相當的滴數(15滴)]÷每分鐘滴數。
輸液總量為500毫升,每分鐘滴數為60滴,求輸液時間就是500乘以15,再除以60,結果是125分鐘。
每分鐘滴數(滴)=[ 液體總量(ml)×每毫升相當的滴數(15滴)]÷輸液時間(分)。
點滴系數也都是默認為“15”來計算的。在輸液過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數稱為該輸液器的點滴系數(gtt/ml)。目前常用的點滴系數為10、15、20三種型號。
壹次性輸液器包裝上均標明其滴系數為20滴=1ml±0.1ml。根據輸液器滴系數可進行如下公式推理:每小時輸入的毫升數(ml/h))(滴/min)×60min/h/滴系數(滴/ml)。
易出現問題
染菌:輸液染菌主要是由於生產過程中嚴重汙染、滅菌不徹底、瓶塞不嚴,松動、漏氣。熱原反應:輸液的熱原反應,主要是使用過程中的汙染等造成。
澄明度與微粒檢查不合格:與普通的小容量註射劑比,輸液的容積更大,澄明度與微粒汙染的風險更大。
起源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護理,護理是人們謀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遠古人在與自然的搏鬥中,經受了猛獸的傷害和惡劣自然環境的摧殘,自我保護成為第壹需要。北京猿人在火的應用中,逐步認識到燒熱的石塊、砂土不僅可以給局部供熱,還可以消除疼痛。
原始人創造了“砭石”和“石針”,以之作為解除病痛的工具。當人類社會發展至母系氏族公社時代,氏族內部分工男子狩獵,婦女負責管理氏族內部事務,采集野生植物,照顧老、幼、病、殘者,家庭的雛形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