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中醫藥報》2010年8月11日報道,“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下發《關於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活動的通知》,布置了工作。此舉旨在加強正面引導,突出中醫藥特色,宣傳推廣中醫‘治未病’理念,為群眾提供正確、科學、權威的中醫藥科普知識,也是完善中醫藥文化科普工作長效機制的嘗試”。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活動,是復興中醫的壹個必要措施。在為之拍手叫好的同時,筆者認為:根據當今中醫臨床存在的壹些問題,普及中醫藥常識應該重點宣傳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壹是中醫診斷治療的基本方法。由於當前中小學教育中缺乏相應的中醫藥知識,致使當代人特別是年輕人不了解中醫診斷治療的基本方法。如不少人見別人診脈,也去湊熱鬧,但診斷之後不服中藥,不用針灸,仍去打針輸液,弄的醫生很尷尬。普及中醫藥知識,首先應該讓多數人明白:中醫診療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診和參、辨證論治、中藥、針灸,找中醫看病就應該盡量使用中藥、針灸治療,這樣才能發揮中醫所長。
二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優勢領域。雖然國家提倡中西醫並重,但實際上如今中醫遠沒有主流醫學的地位。普及中醫藥知識,應該引導大家了解中醫藥治病的優勢領域,如民眾應了解的內科慢性病、婦科病、骨關節病等等。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中醫在這些病種的特長,引導患者選擇中醫的優勢病種就診,可以幫助中醫沖破壁壘,打開局面。當然,中醫對許多急癥的治療也很有特色,但在基層,“中醫善治慢性病、除根”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在鞏固現有成績的同時,參與急癥的救治,用實效讓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醫藥優勢。
三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多樣。普及中醫藥知識,應該讓大家知道,除了中藥之外,中醫還有針灸、推拿、火罐、中藥外敷等多種綠色療法。在用西藥無效或副作用明顯,或在原有中醫藥療法療效欠佳的情況下,不妨變換治療方式,或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滿意療效。
四是中醫藥治療疾病是醫患雙贏。“看病貴”的問題依然突出,這種局面與前些年單純把醫療衛生事業推向市場有關。隨著新醫改的實施,國家開始註重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同時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在這種大前提下,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宣傳中醫藥治病的“簡、便、驗、廉”,為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提供壹條切實可行的途徑。用中醫中藥,從病人的角度講等於減輕了經濟負擔;從醫院的角度看等於提高了社會效益。
2.怎樣把中醫知識宣教到位
1、語言要樸素、貼近生活,因為中醫理論艱澀難懂,應該用樸素的語言解釋中醫理論,因為中醫本身就是樸素的哲學;
2、密切與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相聯系,解釋中醫的病因、病機;
3、衷中參西,盡量用西醫的理論印證壹下中醫的理論,這樣老百姓才會覺得科學、有道理,才會覺得宣講者學識淵博、中西匯通,而不是只聽中醫的“壹面之辭”;
4、強調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不能抨擊西醫,切忌不可誇大中醫藥的療效,使得大家產生不信任的感覺。
以上是我多年來的壹些思考甚至是反思。
3.中醫常識
·六味地黃丸更年期的好伴侶 ·常用清熱解毒12種秘方 ·六妙方巧除“雞眼” ·寶釵巧用鉤藤治肋痛 ·玫瑰花的N種藥用價值 ·祛暑防痱藥浴七法 ·服大鍋中藥不可取 ·傳統中藥需現代技術的推進 ·中醫的“風”病知多少 ·什麽樣的中成藥不能吃? ·三伏天 貼敷治喘好時節 ·清肺消痤湯幫妳祛痤瘡 ·中藥抗炎可能病上加病 ·如何分辨優劣六味地黃丸 ·拔火罐時應該註意什麽? ·服用冬蟲夏草真的有用嗎? ·應對女人經期疼痛四秘方 ·民間三簡方治痱子 ·喝中藥“不苦”小秘訣 ·夏季防暑有六“寶” ·對癥“滅火”有講究 ·千年傳奇留下補腎良方 ·名貴藥材該如何進補? ·燕窩 有多少是真的? ·藥材產地影響中藥療效 ·中暑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治療“頑疾”小偏方 ·氣色不好中醫來調理 ·中藥止血良藥“大薊” ·傳統中藥也可防病強身 ·小濃縮丸讓中藥不再難看又難吃 ·中藥最佳服用時間 ·中藥煎煮之前要洗嗎? ·夏季中暑外治三法 ·特殊中藥的煎服方法 ·花茶功效知多少? ·失眠請試試中藥六道湯 ·中藥造假五招大揭秘 ·古代女性醫學家典故集錦 ·中醫常用的三種退熱法 ·四大理由挑選六味地黃丸 ·18種易混中藥材鑒別歌訣 ·三處方消除“將軍肚” ·發揮中藥作用的兩個關鍵 ·“速溶中藥”方便快捷 ·食用“胡椒”要分清藥性 ·警示 蓮必治等藥品傷腎 ·保和丸和小蘇打別同服 ·九種癥狀禁止刮痧 ·中藥鹵包又香又補身 。
4.中醫文化經典知識
中醫文化經典知識:
1.《黃帝內經》為戰國至秦漢時代的作品,是我國現存的壹部最早的醫學專著。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
2.《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為東漢張仲景所著。最大的貢獻在於使《內經》的基本理論和臨床實踐更具體地結合,奠定了我國醫學理論,即‘辨證論治’的基礎。
3.《溫病條辨》為清代名醫吳鞠通所著,他采集歷代名賢著作,去其駁雜,取其精微,間附己意及考驗,合成壹書。
以上四部經典為祖國醫學中的瑰寶,向為醫家推崇,列為必讀之書,傳統上稱之為四部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