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競品分析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如果相對競品的功能點做調研,則可以選擇有該功能的主流產品,可以不是同領域的產品,主要分析功能流程以及功能頁面;如果想對競品的整個產品結構進行分析,則可以選擇同領域的頭部產品,它們往往有相同的用戶群體,使用場景以及所解決的需求也有相同點,而頭部產品作為先行者,對用戶的需求理解更深,產品結構也有更多可借鑒的地方。
多體驗競品同類型的產品 ,壹個產品不可能涵蓋同領域內產品所有的功能,可能壹個產品有和競品相同的功能,另壹個產品與競品非常的相似;體驗的過程中關註產品的核心流程只有多體驗不同的產品才能發現不同產品、不同功能之間的差異點和亮點,得到有效的見解。
作為用戶去體驗 ,從用戶的角度去分析競品的使用場景和真實需求,什麽樣的用戶,在什麽樣的場景下使用什麽功能,遇到什麽問題;這裏可以對競品的關鍵功能和亮點功能做深度的體驗,走完整個功能流程,並從用戶的視角分析其做的好的地方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
體驗過程中重點關註 用戶、場景、需求、產品結構、核心流程、核心功能、核心頁面、亮點功能、不同產品之間的差異點 。
完成產品體驗之後,妳對產品有了壹定的了解,並且有了自己的壹些看法,這時候妳就可以結合更多的信息從產品的視角來分析競品, 在分析的過程中不能有個人的成見 ,可能有些產品體驗之後妳覺得很難用,不喜歡,怎麽會有人用這種產品,那可能是妳不了解這個領域或者妳不是它的目標用戶;
首先妳可以從壹些數據網站(艾瑞數據、百度統計、酷傳、千帆等等)獲得壹些產品數據信息(活躍用戶數、產品使用時長)和用戶數據(年齡、地域等等),結合這些信息分析用戶、場景、需求, 做簡單的用戶畫像 ,這裏主要看個人的理解;
其次分析產品結構,產品業務邏輯、主要的功能以及功能頁面,核心的流程,功能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功能是怎麽實現的,背後的邏輯是什麽,不同呈現方式的優劣;
通過產品數據(活躍用戶數、產品使用時長等等)分析其市場表現,分析其市場定位,目標人群,產品特點等等,可以結合SWOT分析或者五要素方法來做。
從壹些APP數據統計網站(酷傳、APPAnnie等)獲得叠代路徑,通過分析叠代路徑,看別人走過的路踩過的坑,哪個功能上來之後,用戶口碑變得更好,哪些功能被用戶吐槽,學習產品規劃路線,避免自己在產品設計犯同樣的錯誤;
可以從產品官網、官微、公眾號、產品banner上獲得產品運營策略,運營分析主要看其主要的運營方式,線上還是線下,是以什麽樣的形式做的,運營針對的人群以及目的是什麽,這個可以結合AAARR模型來做;根據運營時間節點對應時間節點產品數據表現,分析運營活動的效果。
如果妳在做產品可以和自己的產品做對比,也可以用兩到三個同類型的產品做對比,太多的話不太好操作;主要分析功能結構有哪些不同,核心差異點在哪,這樣做優缺點,哪些是可借鑒可優化的,產品在領域內大概處在什麽位置。
報告的內容形式大同小異,也沒有壹定的形式,更多的還是 妳對產品的體驗、思考和分析 ,多體驗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根據目的的不同,分析的側重點也會不同, 這裏需要把握好。
註意:
要有目的性,根據自己的目的來做,
不要帶主觀色彩,從產品和用戶的角度出發來分析,
多體驗、多思考、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