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歲月典藏:山水天賜,我家就在映秀灣

歲月典藏:山水天賜,我家就在映秀灣

朋友,妳去過大地震前的映秀麽?

朋友,妳知道那裏老街和中攤鋪麽?

老街是個俗名,是映秀的乳稱。中攤鋪是個地域諧音,也被稱作中灘堡,它是映秀鎮早先的名諱。

映秀鎮屬於高山地槽峽谷地貌,地勢以中灘堡大斷層分界,西北高而東南低。滾滾流淌的岷江在映秀境內長約14公裏,其支流漁子溪在映秀境內長約11公裏。

天賜美境,面積約三平方公裏的映秀鎮,就坐落於岷江河谷:左岸娘子嶺,右岸盤龍寺山和大紅巖山,聳成三山挾裹、爭相擁抱之姿;岷江與漁子溪河,似龍宮裏情侶私奔,相約在此約會,它們纏綿摟抱著、躊躇徘徊,終形成二水合壹、三山競秀的倒“人”字型地理奇觀。

映秀鎮是出入阿壩州的南大門,距成都78公裏,國道213線和省道307線在此交匯,是遊人赴九寨溝、臥龍、四姑娘山景區的必經之地。

深究映秀鎮歷史,與壹條穿境而過的茶馬古道相關。這條古道即松茂古道,起自都江堰,經汶川、茂縣終至松潘,全長700裏。自秦漢以來,它就是北接川、甘、青邊區,南連蜀中腹地的商旅通衢和軍事要道。但凡古道要塞或水源地,昔日多設有館驛或客棧。

古映秀就有驛站。但這驛站,不是今天映秀鎮這個位置。它在河對面舊時茶馬古道旁,即所謂三腦九坪十八彎之中西瓜腦。古道從娘子嶺高高的埡口上蜿蜒而下,如九曲羊腸懸掛山間,牽連至山下岷江壹個大拐彎的地方。或許在歇宿的過往客商中,有文人雅士見到了“朝霞初升,山水輝映,秀麗壹灣”之景象,便由衷驚嘆此境謂“映秀灣”。 由是,古道上的這個歇息處就叫映秀灣,驛站雅稱映秀驛。

清嘉慶十年版《汶誌紀略》載:“映秀灣鋪,在治南九十裏”。民國三十三年《汶川縣誌》載:“映秀驛,在治南九十裏,右二驛,額設馬八匹,馬夫四名”。晚清詩人董湘琴在其《松遊小唱》中寫道:“天生壹嶺界華夷,上十五裏下十五裏,佳名自昔稱娘子……千思百慮,死生有命何須計,漸漸地行來平地,擡轎人憊矣,坐轎人餒矣,映秀灣歇氣。”

光陰荏苒,映秀驛在歷史風雨中迎來送往,逐漸演變成壹條長街。這條長街,當地人稱“老街”。馬幫客商川流不息,茶包藥裹香氣四溢,鼎盛時這裏有各類店鋪二三十家。

正所謂:馱鈴叮咚,人喧馬囂乃老街千年交響;

藏羌回漢,腳夫背夫是映秀百代影像。

大自然恩賜的映秀灣,在文人雅士眼裏,堪稱秀美山川。

古驛道難走的映秀境,在驛馬腳夫心中,卻是窮山惡水。

“問蠶叢開國幾經年,這滄桑為何不變”?董湘琴的《松遊小唱》中這樣哀嘆。

近代映秀,流傳著壹段悲壯故事:辛亥革命時期,四川保路同誌會誌士董漢卿響應首領姚寶珊號召,曾在映秀壹帶組織“西路同誌軍第五路軍”,結束了汶川縣清朝衙門的統治。爾後,董在灌縣率隊圍攻清軍時犧牲,受到省都督府授予金字匾額表彰。

現代映秀,還流傳著壹段紅軍故事:長征時期,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的壹個師,由汶川南下至映秀,設立指揮部並構築工事,與岷江東岸敵軍對峙,同時派出隊伍攻臥龍,準備與在小金縣的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會師,由於敵軍扼守臥龍險關,紅軍受阻,返回映秀後揮師北上……

據說1949年前,映秀廟子坪壹帶只住著張、李、董三姓15家,不足百人。漁子溪河壩和街村壹帶(今阿壩州制藥廠所在地),俱是水田或亂石灘。

1952年,當成都至阿壩公路沿岷江左岸修通後,千年古道卸下歷史重任,映秀老街隨之冷落。鄉人民政府也從老街遷到公路邊的街村,映秀的中心移至老街下遊公路邊,靠近岷江與漁子溪匯合處,形成今天映秀街市的雛型。

1965年,映秀灣電站籌建,岷江右岸修通了灌映公路,映秀中心又從街村遷到中灘堡廟子坪(原映秀中小學)壹帶。

1966年後,當各路水電建設大軍匯聚,岷江迎來水電開發新時代,映秀才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美好家園。映秀灣變成映秀鎮,是1984年的事。汶川縣將中灘堡、街村、漁子溪對河三岸規劃為小城鎮建設區。

伴隨著工業人口的增加,壹座座樓房在映秀的山坡、河灘、田壩拔地而起,學校、醫院、飯館、商店、旅館、銀行、郵局、集貿市場等相繼建成。這裏有工業、商業、交通運輸、建築和其他企業***67個,其中中央、省、州、縣的企業達42個。總面積115.12平方公裏的映秀鎮,人口1.2萬余人,轄9個行政村,31個村民小組,漢、藏、羌、回等兄弟民族交錯居住。

早先建設映秀灣電站的中國水電六局、水電十局,在這裏建有基地。阿壩州制藥廠、太平驛電廠等駐地,就在這裏。1996年以前,映秀灣水力發電總廠全部人員及家屬,均在此工作和生活。

我來映秀釆訪,訪出了壹個疑惑。問過鎮上不少人,也問過映電不少老人,都說不清。這個疑惑是:映秀鎮內建電廠,為什麽不叫“映秀電廠”,而是取名叫“映秀灣電廠”?後來與映電副廠長李其才談起此事,他也很納悶,說自己在此工作了30年了,怎麽會漠視廠名稱謂呢?他是個遇事認真的人,當即就用手機撥通汶川縣副縣長電話,副縣長說得不是太清楚;隨即又撥通電話向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陳五壹副院長討教,陳副院長通過設計院壹位原負責勘測設計的老工程師,才了解為什麽叫“映秀灣”的原因。

其實,我在《汶川縣地名錄》裏,也查清楚了:映秀灣電站廠房上遊即過去老街大隊所在地,歲月雖使老街蕭條,而老街壹帶古老的地點,就叫映秀灣。電站在此修建,習慣上設計者都取地名為電站命名。

映秀灣水電廠是1966年8月著手籌建的,那時的名字叫“紅衛發電廠”,最初的辦公地點設在灌縣供電所,工作人員只有9人。1967年籌備處開始在映秀修建辦公樓,次年辦公機構和人員遷往映秀。爾後兵強馬壯,從各地調來的幹部和技術人員比較多,家屬亦增多,職工已達300人,住房日趨緊張。於是,1971年便在映秀公社蘋果園和墳山壹帶,挖山平地後建成的四棟住宅樓(即2、3、4、5號家屬樓)。61支隊運行大隊當年也在映站洞外建了壹棟單身宿舍。

時代變了,映電三個電站都建成投產後,電廠竟擁有映秀鎮半壁江山。在企業辦社會的年代,該廠辦公樓、子弟學校、職工醫院、職工食堂、賓館、單身宿舍樓、家屬住宅區……壹應俱全。沿二臺山山腳,漁子溪河左岸壹隅,辦公區和生活區自成體系,毫不誇張地說,諾大個映秀鎮地界,面積被映秀灣水力發電總廠占去壹小半。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映秀,擁有許多在縣城都難見的高層建築。電影院、書店、銀行、商場、賓館,樣樣齊全。沿江的壹條老街,壹家緊挨壹家木板店鋪裏,坐滿了喝茶的、吃早點的、抽旱煙的、打麻將的、“擺龍門陣”的人們,著實好不熱鬧……

  • 上一篇:延遲擦還是延遲噴?
  • 下一篇:Fab在芯片制造中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