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400種常用中藥劑量表

400種常用中藥劑量表

400種常用中藥劑量表:

001.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

002.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虛莫少。

003.白術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祛痰痞。

004.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005.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007.赤芍酸寒,能瀉能散,破血通經,產後勿犯。

008.生地微寒,能消濕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

009.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烏須黑發。

010.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

011.天門甘寒,肺痿肺癰,消痰止嗽,喘熱有功。

012.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痢。

013.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濕熱皆可。

014.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

015.梔子性寒,解郁除煩,吐衄胃熱,火降小便。

016.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濕熱堪逐。

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竅,解渴除煩,濕熱可療。

018.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郁除煩。

019.大黃苦寒,實熱積聚,祛痰潤燥,疏通便秘。

020.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023.桔梗味苦,療咽腫痛,載藥上升,開胸利壅。

024.紫蘇葉辛,風寒發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

025.麻黃味辛,解表出汗,身熱頭痛,風寒發散。

026.葛根味苦,祛風發散,溫瘧往來,止渴解酒。

027.薄荷味辛,最清頭目,祛風化痰,骨蒸宜服。

028.防風甘溫,能除頭暈,骨節痹痛,諸風口噤。

029.荊芥味辛,能清頭目,表汗祛風,治瘡消淤。

030.細辛辛溫,少陰頭痛,利竅通關,風濕皆用。

031.羌活微溫,祛風除濕,身痛頭痛,疏筋活血。

032.獨活甘苦,頸項難舒,兩足濕痹,諸風能除。

033.知母味苦,熱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034.白芷辛溫,陽明頭痛,風熱瘙癢,排膿通用。

035.槁本氣溫,除頭巔頂,寒濕可去,風邪可屏。

036.香附味甘,快氣開郁,止痛調經,更消宿食。

037.烏藥辛溫,心腹脹痛,小便滑數,順氣通用。

038.枳實味苦,消食除痞,破積化痰,沖墻倒壁。

039.枳殼微溫,快氣寬腸,胸中氣結,脹滿堪嘗。

040.白蔻辛溫,能去瘴翳,益氣調元,止嘔和胃。

041.青皮苦寒,能攻氣滯,削堅平肝,安胃下食。

042.陳皮甘溫,順氣寬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043.蒼術甘溫,健脾燥濕,發汗寬中,更去瘴翳。

044.厚樸苦溫,消脹泄滿,痰氣下利,其功不緩。

045.南星性熱,能治風痰,破傷強直,峰搐自安。

046.半夏味辛,健脾燥濕,痰厥頭痛,嗽嘔堪入。

047.藿香辛溫,能止嘔吐,發散風寒,霍亂為主。

048.檳榔味辛,破氣殺蟲,祛痰逐水,專除後重。

049.腹皮微溫,能下膈氣,安胃健脾,浮腫消去。

050.香薷味辛,傷暑便澀,霍亂水腫,除煩解熱。

051.豬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腫除濕,多服損腎。

052.扁豆微涼,轉筋吐瀉,下氣和中,酒毒能化。

053.澤瀉苦寒,消腫止渴,除濕通淋,陰汗自遏。

054.木通性寒,小腸熱閉,利竅通經,最能導滯。

055.車前子寒,溺澀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安。

056.地骨皮寒,解肌退熱,有汗骨蒸,強陰涼血。

  • 上一篇:男裝公司簡介
  • 下一篇:金華醫保在外地看病如何報銷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