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 "插圖、簡介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金磚四國 "壹詞最早是由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在 2001 年 11 月 20 日發表的壹份報告中提出的。該詞最早由高盛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於 2001 年 11 月 20 日在壹份題為 "世界需要經濟更好的金磚四國"(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的報告中提出,後由該公司於 2003 年 10 月在壹份題為 "與金磚四國壹起夢想:通向 2050 年之路 "的報告中:該公司預測,到 2050 年,"金磚四國 "將主宰世界經濟,其中巴西將在 2025 年取代意大利,在 2031 年超過法國;俄羅斯將在 2027 年超過英國,在 2028 年超過德國;如果不出意外,中國將在 2041 年超過美國,從而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金磚四國的GDP總和可能在2041年超過西方六大工業化國家(除去七國集團中的加拿大),因此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重大洗牌,新的世界六大經濟體將是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羅斯。
高盛的這份經濟報告,讓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四個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和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受到了世界更多的關註,"金磚四國"(譯者註:BRICs,即 "金磚四國")的稱謂由此風靡全球。
2005 年 12 月 1 日,高盛公司發布了壹份新報告《金磚四國有多穩固》(How Solid are the BRICs?高盛因此調整了預測:中國將在 2040 年超過美國(比 2003 年的預測略快),而印度將在 2033 年超過日本(由於日本經濟狀況的改善,比之前的預測略慢)。
隨著 "金磚四國 "概念的誕生,已故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率領數百名重量級政商人士開展了 "金磚四國 "外交;2005年,七國集團(G7)財長會議首次邀請 "金磚四國 "代表出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金磚四國 "的經濟發展速度與 "金磚四國 "壹詞的字母順序正好相反,中國遙遙領先,印度和俄羅斯緊隨其後,巴西則相對默默無聞。從更廣闊的角度看,至少前三國的經濟表現足以傲視所有G7國家,俄羅斯和印度每年的經濟 "凈增長部分",都能超過今天的荷蘭。據統計,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已高達2800億美元,這壹數字超過了歐盟成員國的總和。
2008年6月14日至16日,"金磚四國 "第壹次外長會議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會議期間,外長們就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能源安全和環境問題、裁軍和不擴散核武器、國際貿易和國際組織改革等議題進行了廣泛討論。會議結束後,"金磚四國 "外長將簽署聯合聲明,表明四國在世界發展和國際安全等緊迫問題上的壹致立場。
巴西--世界原材料基地
巴西是拉美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最大的國家,除傳統的農業經濟外,生產和服務業也在不斷發展,在原材料資源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巴西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鐵、銅、鎳、錳、鋁土礦儲量,此外,通信、金融等新興產業也在崛起。巴西前總統、工人黨領袖卡多佐制定了壹整套經濟發展戰略,為後來成功振興經濟奠定了基石。這套經濟改革政策後來被現任總統盧拉發揚光大,其核心是引入靈活的匯率制度、改革醫療保健和養老金制度以及精簡政府官員制度。然而,批評者認為,工人黨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現任政府的執政基礎,而工人黨又飽受腐敗和賄賂的困擾。南美這片沃土上的經濟騰飛能否持續?機遇背後的風險是巨大的。因此,巴西市場的長期投資者需要堅韌和耐心。
中國--世界工廠
中心國家--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外商投資水平最高,也是世界上最大企業集團的生產基地。中國擁有 13 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豐富、廉價和可靠的勞動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繁榮,除了無與倫比的價格優勢,就業人口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然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下也潛藏著危機。雖然中國央行出臺了限貸措施,但經濟過熱的隱患並未消除;巨大的城鄉和個人收入剪刀差造成發展失衡,危及社會穩定;環境汙染加劇。此外,中國股市缺乏獨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政府操縱股市;原材料匱乏、能源短缺等壹系列問題也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瓶頸。
印度 - 世界辦公室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民主國家,6000多家上市公司使其股市規模空前龐大。在過去的 20 年裏,印度經濟以年均 5.6% 的速度穩步增長,而在經濟前景的背後,是壹支高素質的就業大軍。據初步統計,西方公司對印度 2300 萬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美國最大的 1000 家公司中有四分之壹使用印度開發的軟件。印度制藥業在全球市場上也占據了重要地位。全球 40% 的 "神奇藥物"(專利已過期的藥物制劑)產自印度,這壹產業推動了可支配收入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同時也造就了壹個享受型、消費友好型的中產階級。此外,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如長達 6000 公裏的高速公路網)和蓬勃發展的出口貿易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當然,印度經濟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弱點,如基礎設施不足、財政赤字高企、過度依賴能源和原材料等。在政治方面,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的變化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緊張局勢很可能引發經濟動蕩。
俄羅斯--世界加油站
俄羅斯的經濟從1998年的金融危機中脫胎換骨,猶如鳳凰涅槃,並被國際權威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評為投資級。著名證券研究機構標準普爾將俄羅斯經濟評為投資級。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無疑為俄羅斯經濟如虎添翼。目前,這兩大工業血脈的開采和生產控制著全國產量的五分之壹,創造了 50%的出口貿易和 40%的國家收入。此外,俄羅斯還是鈀、鉑和鈦的頭號生產國。與巴西的情況有些類似,俄羅斯經濟面臨的最大威脅隱藏在政治之中。雖然普京政府在其五年任期內成功地將國民生產總值提高了 30%,國民可支配收入也大幅增加,但政府在處理尤科斯石油公司壹案時缺乏民主,這已成為前瞻性投資的毒藥,無異於無形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盡管俄羅斯幅員遼闊、能源豐富,但如果不進行必要的體制改革,有效遏制腐敗,政府在面對未來的發展時將無法高枕無憂。從長遠來看,俄羅斯要想不滿足於充當世界經濟的加油站,就必須努力實現改革進程的現代化,提高生產力。投資者應特別密切關註當前經濟政策的變化,除原材料價格外,這也是影響俄羅斯金融市場的另壹個重要因素。
[編輯本段] 經濟現狀
2007年
綜合國際經濟權威機構的統計,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增長迅速,到2007年已占世界外匯儲備的3/4,"金磚四國 "中的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印度三國更是 "大腕"。金磚四國中的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都是 "大玩家"。新興國家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已從 1990 年的 39.7%上升到 2006 年的 48%。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金磚四國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 50%。"金磚四國 "中除了 "中國速度 "的發展舉世矚目外,印度的經濟發展近十年來年均增長率壹直保持在6%至7%左右,2007年高達8.9%。中國和印度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投資吸引力的三個國家中的兩個(另壹個是目前最發達的美國)。俄羅斯經濟在過去7年也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GDP年均增長率達到7.8%,黃金外匯儲備達4048億美元,蘇聯解體時遺留的2000多億美元外債,目前已基本提前還清,重新進入世界十大經濟體行列。巴西的發展相對緩慢,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也達到了4.4%。
美林公司和凱捷公司的《世界財富報告》指出:2004年,巴西有980萬人的金融資產超過1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5%;俄羅斯有880萬人,增長4.8%;印度約有7萬人,增長14.8%;中國約有30萬人,增長4.5%。富裕階層的崛起,使得對高檔商品和各種金融商品的需求增加。
BRIC 巴西:購買高檔房產
在巴西,只有1%人口的富人卻擁有50%的國民收入,貧富人群收入差距世界第壹。富人大多是鐵礦石或原油等相關行業的大企業經營者。他們在聖保羅或裏約熱內盧等大城市擁有豪宅,駕駛捷豹或沃爾沃等高檔進口汽車。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擁有兩輛汽車,並大肆購買高檔房地產。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巴西,購車費用占年收入的10%以上,許多巴西人,尤其是廣大中產階級,都有兩輛車的經濟負擔。
俄羅斯:奔馳轎車受青睞
俄羅斯許多富人是在蘇聯解體後,在國有企業私有化過程中收購能源相關企業起家的。俄羅斯富人占總人口的 4% 到 5%。還有壹些人利用前蘇聯解體後的混亂局面從事貿易或非法經濟交易,獲得了巨額財富。
此外,由於近年來原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從事能源行業的人中也出現了新的富人。這些新貴的生活水平據說與歐美國家相當,約占總人口的 20%。俄羅斯的富人和新貴幾乎都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大城市。
在高收入人群中,購買汽車和其他高檔商品的現象十分突出。他們尤其青睞奔馳汽車。購房人數的增加也促進了汽車銷售。俄羅斯是 2008 年唯壹壹個汽車需求增長的歐洲市場。
俄羅斯的旅遊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在國內遊客增加的同時,前往鄰國土耳其和中國等地的出境遊客也在迅速增加。據統計,2004年到中國旅遊的俄羅斯人比上壹年增加了29.8%。
印度:加入瘦子俱樂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年收入超過1800萬盧比的印度新貴逐年增多。新富人群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985年的1.1%上升到2001年的7.3%。
隨著高收入階層的崛起,汽車、家電等昂貴的耐用消費品大受歡迎。此外,由於印度人愛吃甜食,加之富人開始偏愛歐美人的飲食習慣(偏愛高熱量食物),因此缺乏運動和攝入過多熱量導致肥胖現象增多。為了減肥,壹些有錢人加入瘦身俱樂部,每月需要交納高額會費。
中國:對奢侈品的需求日益增長
中國的富裕人口正在迅速增長,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迅速的沿海地區。從《福布斯》雜誌公布的 2005 年中國 400 富豪榜來看,他們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
從行業類型看,前10位富豪中有7位是與房地產相關的經營者。這說明,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催生了眾多富豪。此外,從事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新興產業的富豪也擠進了榜單前列。
中國富人中有很大壹部分購買了高檔住宅。他們還熱衷於個人和家庭旅遊。據說,許多富人在香港購買金器、名牌服裝、數碼電器和高檔化妝品,有些人甚至購買昂貴的高級高爾夫球桿。
中國的億萬富豪們熱衷於到香港購買奢侈品,因為他們在內地要繳納更高的稅款,而且有可能買到假冒偽劣產品。香港旅遊發展局的壹項調查顯示,中國大陸遊客單次赴港旅遊的平均消費為5639港元,遠高於其他地區的平均水平。
人們外出就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中國人向來講究吃喝,現在節假日到高檔餐廳就餐的家庭逐漸增多。此外,女性越來越愛美,對美容美發、化妝品、名牌服裝、珠寶首飾等的需求也在增加。
金磚四國蘊藏巨大商機
在金磚四國的富豪和新貴中,利用富余資金投資股市的現象非常普遍。隨著各國股票價格的上漲,他們的金融資產也在迅速積累。日本、美國和歐洲的大型金融機構開始進入這四個國家,希望吸收富人和新富階層的金融資產。在人口眾多的 "金磚四國",富人和新富階層還有進壹步成長的空間,而且由於其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因此對於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來說,這四個國家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金磚四國代表了未來經濟的規模和重要性。根據這份報告,到2050年,"金磚四國 "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六大工業化國家,股票市場將增長66倍,中產階級人口將達到8億,超過美國、西歐和日本,並將在能源、自然資源和資本三大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它們將在能源、自然資源和資本三大市場中發揮主導作用,並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費市場。
金磚四國壹詞的發明者,--------,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是金磚四國的創始人。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
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
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自2001年起擔任高盛投資公司(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畢業於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和薩裏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外匯市場。英國廣播公司(BBC)前主席加文-戴維斯(Gavyn Davies,2001-2004 年)稱他為過去 10 年中世界頂級外匯經濟學家之壹。
個人簡介:已婚,有兩個孩子,曼聯球迷,2004-2005 年擔任曼聯俱樂部非執行董事。
金磚四國現狀(2008/2009)
金磚四國峰會將於 2009 年 6 月中旬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金磚四國對如何擺脫對單壹貨幣的依賴有著清晰的認識。金磚四國意識到必須擺脫對單壹貨幣的依賴。
金磚四國支持 "超主權 "貨幣
中國央行提出的建立 "超主權國際貨幣 "的建議得到了世界貨幣組織(WMO)、聯合國(UN)和美國(US)的支持和響應。
中國央行關於建立 "超主權國際貨幣 "的提議得到了世界貨幣組織、聯合國的支持和響應,尤其是作為新興經濟體的 "金磚四國 "反應更為強烈。俄羅斯向G20峰會提交了壹份提案,希望IMF考慮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可能性。
人民幣國際化動作頻頻
在倡導 "超主權 "貨幣的同時,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也動作頻頻,先後與阿根廷、韓國、印尼、馬來西亞、白俄羅斯等五國以及香港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2009 年 4 月 8 日,中國與俄羅斯等 8 個周邊貿易夥伴簽署了雙邊貨幣結算協議,總額達 6500 億元人民幣。此外,2009年4月8日,中國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金磚四國 "地位不斷提升
2003年,有 "金磚四國"(BRIC)之稱的高盛第壹份調查顯示,到2027年,"金磚四國 "估計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金磚四國 "的 GDP 總和預計將在 2027 年超過 G7,比原先估計的時間提前了近 10 年。西方國家在 2008 年開始的金融風暴中遭受重創,這使得 "金磚四國 "的 GDP 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迅速上升,"金磚四國 "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著相同的利益和關切,為相同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編者按]2008年 "金磚四國 "經濟運行情況比較分析
2008年,"金磚四國 "GDP初步數據已經出爐,四國GDP總計8790.28億美元,其中中國占49.25%,俄羅斯次之,占19.06%,巴西第三,中國占19.06%。19.06%,巴西第三,占17.89%,印度排在最後,僅占13.79%。
從人均GDP來看,四國人均GDP平均為3087.56美元。俄羅斯由於2008年國際油價長期處於歷史高位,加上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和盧布年均匯率升值,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達11796.92美元,位居四國之首,巴西以8235.49美元緊隨其後,中國以3312美元排名第三,印度首次突破1萬美元,以1022.34美元排名最後。
人口方面,中國人口總數繼續保持世界第壹,達13.28億,其次是印度11.86億,巴西1.91億,俄羅斯人口繼續負增長,2008年為1.42億。
在經濟增長率方面,中國以9.0%的增長率位居榜首,印度以6.0%緊隨其後,俄羅斯為5.6%,巴西僅為5.1%。
[編輯本段]批評與爭議
"金磚四國 "的爭論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和假設,這表明四國中的壹個或全部國家可能無法實現預測的發展。壹些評論家認為,中國和俄羅斯缺乏全面民主可能會成為未來的壹個問題,但中國現行政府體制下的資源配置效率和生產率提高已得到廣泛認可,而且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正在緩慢推進。中國大陸與臺灣可能發生沖突是隱憂之壹。同樣,俄羅斯的人口正在穩步下降,這可能會對其造成影響。最後,對巴西的經濟預測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但迄今為止並沒有達到投資者的預期。
金磚四國擁有大量貧困人口。這也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因為這會影響政府財政、加劇社會動蕩並限制國內經濟需求。國際沖突、國內動蕩、政治政策、疾病爆發和恐怖主義都是可能阻礙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最後,"金磚四國 "的經濟發展可能會對全球環境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
那些認為地球承載能力有限的人認為,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金磚四國 "能走多遠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