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記者來到橋西區壹家藥店,在保健品專櫃,店員向記者推薦了壹盒90元的保健品。當記者詢問是否可以用醫保卡購買時,營業員打量了記者壹番,含糊地說不能用醫保卡。但記者再次詢問後,她又說 "可以"。記者問"非個人消費也可以嗎?"她說,只要知道密碼就可以。
記者同意後,她趕緊為記者辦理了辦卡手續。不過,她並沒有按要求把電腦小票交給記者,而是給了記者壹張只顯示消費金額,不顯示所購物品名稱的收據。
在另壹家藥店,記者看到壹位女士和營業員耳語了幾句,營業員就從櫃臺下拎出壹堆化妝品給她。看來這位女士是店裏的 "老顧客 "了,她拿出醫保卡遞給營業員,說過幾天再來拿。
醫保結算裏面也有 "貓膩"
據壹位知情者介紹,消費者在購買非醫保範圍內的藥品或化妝品時,藥店壹般不會直接刷卡,而是利用串換藥品名稱的方式,利用醫保卡可以在藥品支付範圍內刷卡抵扣非醫保範圍內的保健品等物品的貨款。
"藥店違規操作的現象非常普遍,但被發現的幾率很小"。這位知情人士說,藥店工作人員都是經過培訓上崗的,對各類藥品都非常熟悉,又熟知醫保的相關規定,他們違規操作是受利益驅動。很多藥品、保健品的藥店都配有專門的銷售人員,目的就是多賣產品,獲取利潤,所以參保人員拿卡購買非醫保藥品時,為了眼前利益他們往往睜壹只眼閉壹只眼。
專家刷卡是透支救命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壹項已經實施了幾年的制度,大多數人都知道醫保卡不能刷,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醫保卡就像普通銀行卡壹樣,平時不生病,就把卡裏的錢當 "零花錢",不用白不用。
"醫保卡就像壹張普通的銀行卡,平時不生病,卡裏的錢就當'零花錢',不花白不花。"壹位市民說。
針對部分參保人員的認識誤區,有專家指出,醫保基金作為儲備基金,其目的是保證參保人員 "能治病",推出醫保卡是為了方便群眾就醫購藥,提前支出和隨意消費醫保基金都是極其不明智的舉動。醫保卡上的資金可以逐年積累,沒有必要用醫保卡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如果盲目消費卡上的錢,萬壹突發疾病急需用錢,而家庭又不富裕,無疑會使患者及其家庭陷入困境。
專家還指出,藥店工作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參保人正確消費,不應盲目為追求利益誤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