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脂肪含量最低
豬肉的平均脂肪含量30%,雞肉沒有去皮的話,大概9%-14%,而水產品大概1%-10%.
比如蝦:100g蝦,裏面有18. 3g蛋白質,碳水化合物1. 6g,脂肪只有0. 5g,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同樣重量的蝦,和白米飯,蝦的熱量只有70%,而且更容易飽。所以吃蝦除了剝殼比較麻煩,真的沒啥缺點,是低脂肪的優質蛋白。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白肉和紅肉的脂肪類型不壹樣,紅肉裏面大部分是飽和脂肪酸,魚、蝦之類的水產品,大部分脂肪都是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
100g三文魚的熱量是139千卡,蛋白質含量是17. 2g,碳水化合物含量為0,脂肪含量7. 8g,雖然脂肪含量接近豬裏脊肉,但它的脂肪裏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而且是不飽和脂肪酸裏面,比較特別的壹類Omega-3脂肪酸,它有2個重要的物質,分別是DHA和EPA.不僅對小孩子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有好處,對老人來說,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增加心臟的健康。Omega-3脂肪酸很重要,而且必須從食物裏面獲取。
除了 三文魚,像鱈魚、黃花魚、秋刀魚之類的深海魚類,Omega-3脂肪酸的含量都很豐富。
貝類熱量低,鈣質高
那像 蛤蜊、蟶子、扇貝 這些貝類,不僅價格平民,熱量也很低,每100g可以食用的這些海鮮肉裏面,只有40多卡,熱量和同等重量的水果差不多,連白米飯的壹半都不到。而且這些貝殼類的海鮮,鈣的含量也很豐富。
中國營養學會和相關的醫學院校合作,做了很多嚴格的“食物相克”的實驗。但各項研究結果都表示,沒有任何壹組傳說中相克的食物會引起我們身體的異常。
用壹句話總結就是:脫離劑量談毒性,壹般都是偽科學。與其小心翼翼地搭配食物,不如通過多種多樣的天然食材,來改變高碳水高脂肪的飲食結構。
比如說蝦裏面含有砷,砷跟維生素C結合在壹起會生成壹種叫做三氧化二砷的物質,這種物質也就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但其實,有可能導致中毒,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首先,蝦裏面所含的砷,絕大部分是穩定的有機砷,極其微量的無機砷才會和維生素C反應,所以根據計算,需要壹次吃下150公斤蝦。另外,同時還要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C,比如幾十斤水果。這兩種物質進入到我們的身體之後,還需要壹個特定的環境來進行化學反應。比如,同時在腸道裏面停留的時長、合適的溫度、酶等等的條件。而這些,都不太符合咱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同時達到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還有柿子和螃蟹,因為柿子裏面含有鞣酸,鞣酸能和螃蟹中的高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沈澱物:鞣酸蛋白。當胃裏的胃酸較多的情況下,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膠、纖維等,把食物殘渣粘合在壹起,在胃裏形成胃柿石,造成胃不舒服。
但前提是,這裏的柿子,必須是沒有成熟的生柿子,因為生柿子裏的鞣酸可以達到4%以上,而絕大部分人,是不會吃下大量難吃的生柿子的。而成熟之後的甜柿子鞣酸含量會低到0. 1%以下,這麽低的含量,是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麽影響的。
1.食物不幹凈,加熱不徹底
海鮮生長在水裏,本來就容易感染寄生蟲,再加上海鮮本身蛋白質含量高,水分大,稍微不新鮮,就容易滋生大量細菌。比如霍亂弧菌汙染過的海鮮,加熱55C10分鐘或者煮沸就能被殺死,但如果沒有徹底清洗幹凈,又沒有煮熟,就會導致我們腹瀉。
2.食用的方式不當
比如含有植物堿的芋艿和山藥,如果沒有徹底煮熟,食用後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等。除了芋艿山藥,很多植物,例如豆角,也有植物堿,如果和海鮮壹起食用了,很有可能並不是海鮮的問題。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人,因為身體裏面缺少壹種乳糖酶,所以沒有辦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於是就會出現腹瀉、腹脹、腹痛等過敏癥狀
4.食物過敏
對於亞洲人來說,雞蛋、乳制品、豆制品、海鮮是最容易引起過敏的幾種食物。理論上,只要是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因為蛋白質進入了我們的身體之後,容易被免疫系統當成入侵的病原進行攻擊。
常見的貝類海鮮包括 扇貝、蛤蜊、蟶子、帶子、生蠔 等等,都屬於高蛋白低脂肪的減脂食物,並且含有豐富的鈣,以及其他礦物質。比如:3只牡蠣的含鋅量,就滿足了我們日需壹天的需求,鋅咱們之前也講過了,對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的發育都很重要,而且可以提高免疫力。壹碗貽貝就能滿足壹天碘的需求量,有益於甲狀腺的健康。
貝類相比其他海鮮,會讓我們覺得更鮮美,原因是貝類需要利用氨基酸來對抗海水中的鹽分,於是就積累了鮮味濃郁的谷氨酸。因此海水鹽分越高,貝類就越鮮美
貝類的挑選和保存
雖然貝類的蛋白質豐富,但因為酶的活性強,所以分解得也非常快,肉質很容易就變爛。我們在選購的時候, 壹定要選擇外殼完整的,並且用手碰壹下殼 , 能夠立馬關上的新鮮貝類 。貝類的最佳保存方式,是 放置在冰上,並且覆蓋上濕布 ,千萬不要浸到融化了的冰水裏面,因為冰水裏面沒有鹽,會讓它們死亡,變得不新鮮。
蛤蜊如何吐沙
蛤蜊(也叫花甲)蛤蜊和蟶子的熱量也是貝類裏面最低的,比蘋果還低壹些。但因為蛤蜊是壹種喜歡鉆沙的貝類,如果吐沙不幹凈就很影響口感。比較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 把蛤蜊放到清水裏面,撒入適量食鹽,用鹽水浸泡,靜置兩小時左右。 如果著急吃, 可以把冷水換成30~40度左右的溫水 ,蛤蜊在溫水中活躍度更高,會比在冷水中吐出更多的沙。
生蠔如何開殼
生蠔(也叫牡蠣),是海洋裏面最柔嫩的海鮮,妳可以把它理解為牛排裏的菲力牛排。因為促使貝類海鮮關閉貝殼的肌肉比較硬,但牡蠣的閉殼肌,僅僅占了它體重的1/10,薄而脆弱的其他組織占了壹半以上。所以西方人喜歡從殼裏挖出牡蠣肉立即生吃,因為這種方式最能體會到這種特殊的柔嫩口感。所以在西方想要吃生蠔,開蠔也是壹門特殊的技術,要用開蠔刀,而且蠔的表面非常鋒利,壹不小心就會劃破手。
但咱們中國人還是習慣吃做熟的食物,所以原本有技術難度的開生蠔,就可以通過蒸和微波的方式輕松搞定。 把生蠔放到蒸鍋上蒸2-3分鐘,或者放進微波爐加熱半分鐘,生蠔就開口了 。但開了口的生蠔並不是成熟了,可以 取出來去掉壹半的殼,再加蔥姜蒜和調料繼續蒸到成熟。
海蝦相比河蝦,因為含有更多不飽和脂肪酸,例如Omega-3裏的DHA、EPA等也都更豐富壹些。但是海蝦肉大,口感上比河蝦更柴,腥味也更重。
蝦的殼和肉裏面,含有鈣、磷和蝦青素,鈣、磷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蝦青素是壹種比維生素C更強的抗氧化劑,是“抗氧化之王”,可以幫助我們延緩衰老。
蝦線壹定要去掉嗎
蝦線影響口感,但是去蝦線這件事情呢又很麻煩,所以很多人會猶豫要不要弄掉。蝦線屬於蝦的消化道,裏面黑色的東西,就是腸道裏面還沒有排泄完的廢物。所以從衛生角度,建議吃之前把它去掉。但如果妳不小心吃了,也不用太擔心,因為經過高溫處理,蝦線裏面的細菌也會被殺死。
南方的壹些同學喜歡吃醉蝦,雖然它味道鮮美,但酒是沒有辦法殺滅細菌或者寄生蟲的,所以從安全角度,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吃。
蝦頭到底是營養好,還是重金屬超標?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蝦頭顏色發黑,很多人可能會問,這是不是重金屬呢?
其實,這個顏色是因為飼料或者是酶變產生了壹些黑色素,和重金屬沒關系。重金屬含量高不高,取決於水和飼料,不是肉眼通過蝦頭黑不黑判斷的,正規養殖的蝦,水質和飼料都有壹定的保障,不用擔心重金屬超標。
但蝦頭裏面包含了蝦的所有器官,包括胃這些內臟,還有卵巢(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蝦黃)。內臟相比肌肉組織,更容易富集重金屬,所以蝦頭的重金屬含量確實比蝦肉要高,所以建議內臟不要吃。但蝦頭裏面的蝦黃,和蟹黃壹樣,膽固醇含量稍微高壹些,但還有大量的維生素A,正常人可以放心吃。
吃蝦皮能補鈣嗎?
如果只從數據上看,吃蝦皮確實能補鈣。它的鈣含量為991mg/100g,比牛奶的120mg/100g都要多7倍以上。但實際上,如果為了補鈣而吃蝦皮並不是很好的選擇,因為蝦皮很輕,壹次也吃不了多少,所以得到的鈣也不多,相比牛奶,蝦皮還不容易咀嚼,裏面鈣也不容易被我們的身體吸收。還有最重要的壹點,100g蝦皮裏面還有5057毫克的鈉,並且有咱們之前提到的,鹽浸肉類的強致癌物亞硝胺,所以雖然每次吃的量很少,但依然不利於健康。
雖然水產品是富含優質蛋白、脂肪含量又低的好東西,但隨著海洋和河流的工業汙染問題越來越被重視,大家對於水產品的食品安全意識也越來越強了。
生物放大作用
首先要來科普壹個概念,叫做生物放大作用。簡單來說,就是環境裏面壹些比較難被我們身體分解的汙染物,比如重金屬和農藥等等,會隨著食物鏈從底端到頂端,在動物的身體內,不斷累積,濃度越來越大。
在水產品裏面, 浮遊植物-→草食魚類-→肉食魚類 也構成了壹個食物鏈。而汞(也叫水銀)是壹種典型的,可以被生物放大作用的化合物。於是,從浮遊植物、草食魚類,到小型的肉食魚類,汞濃度分別是水裏面原本的汞濃度的23、34、53和485倍,汞是沿著食物鏈傳遞的。汞主要損害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腎臟。
拒絕吃魚翅
由於大型肉食的魚類,因為生物放大作用,體內聚集了更多的汞等有害物質,並且汞能夠通過母體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因此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美國環境保護局聯合發布公告, 明確指出婦女和兒童應當避免吃鯊魚、旗魚、長壽魚、方頭魚、大鯖魚、馬林魚、大眼金槍魚這7種汞含量高的魚類。
所以被中國人壹直推崇的“滋補佳品”:魚翅,以後就不要吃啦,因為它就是用鯊魚的鰭做的。鯊魚是壹種大型肉食性魚類,而且是海洋中壽命最長的魚類之壹,這就意味著,生物放大作用讓它的身體裏長時間積累了更多的汙染物。鯊魚中積累的汞含量,可能是水裏面原本汞含量的萬倍。
魚翅之所以叫魚翅,是因為裏面有形狀像粉絲的翅筋,其中含有80%左右的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因為缺乏色氨酸,並不是優質蛋白。而且烹飪並不能去除汞或其他重金屬的毒性。看紀錄片的同學,可能也會知道,被割去魚翅之後,鯊魚通常被扔回大海等死,過程非常殘忍。所以不管是為了環保還是我們自身的健康,都應該拒絕吃魚翅。
哪些魚可以吃
吃深海魚是獲得DHA的最佳方法,哪些魚相對更安全呢?像 三文魚、龍利魚、鱸魚、黃花魚、秋刀魚、沙丁魚、鯧魚 這些,汞含量很低,DHA高的魚,我們平時就可以多吃。
通常來講,汞濃度的順序為: 海魚>湖魚>河魚 ,所以淡水魚的DHA雖然不高,但汞汙染不用擔心,只要是正規超市和菜場買的,進入市場前都會經過最基本的檢查,購買就沒問題。
由於環境汙染的不確定性,盡量不要吃野生魚,因為魚的來源和品質都沒法保證,可能隱藏更大的安全隱患。除了重金屬和寄生蟲,也有可能累積壹些毒素,比如有些魚會因為捕食了有毒的海藻、小魚小蝦而在身體內積累毒素,常見的有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人如果吃了,很容易中毒。
在紅肉單元說過,用鹽腌制加工的肉制品不要吃,因為裏面會產生強致癌物,放到魚身上也是壹樣到。
鹹魚是壹道很受中國人歡迎的下飯菜,但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經把中國式鹹魚列為第1類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指出:中國式鹹魚會致癌,經常吃鹹魚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
刺身裏有寄生蟲嗎?
很多人去日料店都會點壹盤刺身拼盤,裏面會有各種生魚片、甜蝦、北極貝等等。
刺身裏面可能攜帶的寄生蟲,主要是異尖線蟲。只有充分加熱才可以殺死。而且適當的加熱處理會讓蛋白質的結構發生伸展,更有利於我們體內的蛋白酶的催化分解,促進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那我們應該如何最大程度避免寄生蟲呢?
選擇正規料理店
寄生蟲問題只能控制在源頭上,美國和歐洲家出臺了針對性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魚肉必須預先處理,殺死異尖線蟲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溫,但為了保持魚肉的口感,目前以 急速冷凍 為主。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20度冷凍7天(如果是零下35°℃可縮短到15小時)才能上市,而歐盟的標準是在零下20度冷凍超過24小時。
因為進口海魚需要經過出 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檢測 ,所以選擇正規的料理店,不必過於擔心寄生蟲問題。
選擇吃養殖深海魚,不生吃淡水魚
天然的野生海魚大多都帶有寄生蟲,但挪威、蘇格蘭、智利等地深海養殖的海魚,對於飼料和深海環境有嚴格的把控,還會對魚苗進行疫苗接種,對養殖捕撈人員進行消毒,隨著現代養殖技術的進步,可以有效得控制寄生蟲風險。比如我們平常說的三文魚,壹般就是挪威深海養殖的三文魚。
如果妳去雲南旅行過,可能吃過當地的壹種淡水三文魚。國內像北京懷柔、湖南也有壹些地方養殖“淡水三文魚”,外型和肉質非常像三文魚,肉眼還是很難分辨,但它並不是真正的三文魚,而是壹種叫虹鱒的魚。因為湖魚和河魚的寄生蟲多過海魚,容易感染肝吸蟲、肺吸蟲等其他寄生蟲,加上沒有經過檢驗檢疫,風險更大,所以淡水魚壹定要煮熟了吃。
有些“生食”其實是熟的
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壹樣,北極貝並不是生的,而是熟的。北極貝主要分布於北冰洋沿岸、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冰冷海域,算是名副其實地生長在“北極”貝。加拿大是最主要的出產國,全球90%的北極貝都來自於加拿大。它們在捕撈上來後,壹般會立即被煮熟、速凍包裝起來,以保證食物的新鮮度,所以壹般沒有機會感染寄生蟲。這估計也是許多人難以接受刺身,卻可以接受北極貝的原因。
另外我們平時在超市裏面買到的,加拿大產的進口北極甜蝦,也是熟凍的,解凍後也可以直接食用。
不要網購生食
因為網上的店鋪,壹般很難監管到它的運輸、儲存過程是否安全衛生,所以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在網上購買這些生鮮食物。如果要買,壹定要購買在商品詳情頁面,有出示《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專門生食檢疫的海鮮。
總的來說,生吃並不比做熟了吃健康。另外從減脂增肌的角度,適當的烹飪還能提高我們對蛋白質的吸收率。當然對於很多日料愛好者來說,日料更多在於美味,吃得開心也同樣重要,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偶爾吃吃也無妨。
小龍蝦的學名叫: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是種淡水小龍蝦,和海裏的大龍蝦是親戚。聽到學名大家就會意識到,它並不是中國本土的蝦。那中國本土有沒有小龍蝦呢?也有,但因為克氏原螯蝦,環境適應能力極強,繁殖太快,導致本土的小龍蝦瀕臨滅絕。所以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大家熟知的小龍蝦,就是克氏原螯蝦。
在1927年,日本人從美國夏威夷少量引進了克氏原螯蝦,壹開始並不是為了吃,而且作為牛蛙的飼料。大約在兩年後,小龍蝦又從日本流入到了南京,最後因為適應能力強,在中國繁衍開來。這也是“小龍蝦是日本人二戰時期為了消滅屍體引進中國”謠言的源頭。很多人以為小龍蝦很臟,所以西方人都不吃。其實小龍蝦在美國已經有100多年的食用歷史,在美國也是很常見的食材,只是沒有中國人會吃。比如我們會做成麻辣小龍蝦、還有油燜、蒜蓉、十三香等等。那在美國,壹般會和土豆、玉米水煮,然後搭配上壹種叫卡疆粉的調味,有時候還會做成龍蝦派。
小龍蝦安全嗎 ?
現在咱們買到的小龍蝦,都是大規模集中養殖的,很多商家為了證明自己的規範化,還會宣傳自己的龍蝦是白腮,所以它已經不是大家印象裏面,臭水溝裏野生的小龍蝦了。而且小龍蝦也更喜歡幹凈的水質和新鮮的食物,能在水溝裏存活只是因為它頑強的生命力,並不是它的偏好。
中國是小龍蝦的出口大國,出口的熟食產品包括蝦尾、蝦仁、蝦醬、整只蝦等等,歐洲市場上90%的小龍蝦就來自咱們中國,能夠通過國外的食品檢驗,重金屬自然不可能超標。以咱們壹年吃小龍蝦的次數和量,也遠遠達不到有害的地步。
如何健康的吃小龍蝦
重金屬主要集中在頭部,蝦頭和蝦線不要吃,也不要嘬腮,蝦尾和鉗子肉可以放心吃。
那既然它是淡水小龍蝦,和淡水魚壹樣,它會有寄生蟲的風險,所以煮熟是必須的,千萬不要吃半生不熟的小龍蝦。如果妳是買小龍蝦回來自己做,最好放在清水裏養壹段時間,讓它們吐凈身體裏的泥沙。
那從增肌減脂的角度,要怎麽吃呢?小龍蝦體內蛋白質含量很高,占總體重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很低,並且肉質容易消化,此外,蝦肉富含鎂、鋅、碘、硒等多種重要微量元素,是很好的優質蛋白。
每人吃壹斤蝦,壹頓蛋白質的攝入就夠了。盡量不要選擇油炸的類型,比如麻辣小龍蝦、香辣小龍蝦,像十三香、黃燜、蒜香這些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當晚餐就不要當夜宵吃,如果能適可而止搭配壹點蔬菜和主食,就是很健康的壹餐
熱量的消耗有 三個途徑 ,壹個是基礎代謝,占了我們壹天消耗量的60%-75%,還有就是體力活動和食物熱效應。可以理解為壹個是主動的運動,壹個是因為我們吃下食物之後,身體為了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做的被動運動。
根據我們吃下去的食物不同,消耗的能量也有所不同。蛋白質是最高的,多達30-40%,遠遠超過脂肪(4-5%)和碳水(5-6%).也就是說,妳吃碳水和脂肪的時候,95%都轉化成了妳身體的裏的糖和脂肪,但當妳吃蛋白質的時候,吃的過程中就已經消耗了1/3的熱量,同等熱量的情況下,蛋白質高更減肥,除了飽腹感更強,還因為食物熱效應高。冬天或者寒冷的地方,人們通過吃肉禦寒,也是這個原因。
其次,我們吃下去的食物,轉化成脂肪的難度是有很大差異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比較容易吸收和儲存。如果我們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就會大量轉化成脂肪。
最後我們身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是根據身體的需求量來調節的,而多余的蛋白質,並不會變成脂肪存儲下來。所以咱們吃的肉裏面,不管紅肉白肉,只要脂肪含量夠低,就不用因為擔心它會變成脂肪而害怕吃肉。
可能有人會說,聽過壹個理論,說吃多了蛋白質會對傷腎。
有這個說法,是因為蛋白質攝入量超過每kg體重的1. 9g,身體裏的氮含量會增加,所以被認為有可能對腎臟造成負擔。那50kg的人,得每天吃1斤雞胸肉才有可能達到這個量。很顯然,大部分人是吃不到這個量的。而且健美運動員,每天攝入的蛋白質超過普通人的3倍以上,也沒有研究說明健美運動員的腎臟會出現問題。經常健身的人,通常也會比普通人多攝入壹些蛋白質。
所以腎臟功能正常的人,高蛋白對腎臟沒有什麽危害 。但是,如果已經患有腎臟疾病,比如:慢性腎炎,就需要控制。另外還有人說肉裏面,特別是海鮮裏面嘌呤比較高,容易得痛風病。其實也是壹樣的道理,痛風病人需要有控制的吃,正常人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