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國醫藥事業起步較晚,相比國外同業來說,其較低的創新能力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欠缺使得我國制藥行業現階段呈現出特有的競爭態勢:
行政性進入壁壘較高,壟斷勢力較強
眾所周知,醫藥行業的生產要受到國家行業部門的嚴格控制,其行業內企業均要進行資格審核和獲取許可證。因此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藥行業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早已宣布,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我國所有藥品和原料藥生產企業必須符合GMP要求,並取得證書。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相應類別GMP證書的企業,壹律停止生產。特別是新藥的生產,由於存在壹定的行政保護,其壟斷勢力凸顯。
企業經濟規模小,行業集中度較低
企業經濟規模是工業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基礎,醫藥制造業總體上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對規模經濟要求不是很高,但企業的經濟規模對於企業的研發投入、國際競爭力和長期發展都有重大影響。我國過去由於實行地方審批,受地方利益的趨使,各行政區分別審批建立醫藥生產企業,造成全國的醫藥企業數量眾多,但每個企業的生產規模相對都較小,不能形成規模經濟。這種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為明顯。
競爭方式主要依靠價格手段,技術創新和服務等非價格手段使用較少
因為受到國內用藥水平低、難以進入國外市場、國內醫藥基礎研發薄弱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藥研究的預期回報率較低,導致我國醫藥制造業的研發投入不足。美國醫藥制造業的R&D強度是我國的7倍。2001年,我國投入的醫藥研發經費僅為14.1億元人民幣,而國外平均壹個新藥的研發投入為8億美元。另外,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導致創新不足的壹個重要原因。與國外普遍實行的專利保護制度相比,我國對新藥的保護程度存在明顯的差距。而國外醫藥生產企業之所以能獲得較高的利潤回報,是與其因知識產權保護而帶來的壟斷地位分不開的。
子行業間競爭不均衡,優勢部門的優勢不突出
制藥行業如果按照制藥的方法和原料分,主要可以分為化學制藥行業、生物制藥行業和中成藥制藥行業三個子行業,其中生物醫藥產業是壹種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多學科高度綜合和相互滲透的新興產業,其所需的高投入、高技術及其所具有的高風險特性使該行業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我國生物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基礎較差,但從壹開始就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目前我國生物技術已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年銷售額223億元,占醫藥制造業8%。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生物制藥在資金投入、新藥開發能力和技術水平上都遠遠落後於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生物制藥的產業化水平很低。化學制藥行業在我國是相對成熟的,是我國制藥行業中的主力軍,但是由於我國化學制藥主要以普藥為主,技術含量低,其優勢尚未張顯。中成藥作為我國的瑰寶,目前我國中成藥年銷售額578億元,占醫藥制造業的21%。三個子行業中,中成藥和生物制藥的利潤率達11%,超出行業利潤率2個百分點,化學藥利潤率較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化學制藥行業的重復建設較為嚴重,導致行業內競爭激烈,藥廠之間競相壓價導致企業利潤率降低;相對而言,生物制藥由於其資本投入要求高形成壹定的進入壁壘,中成藥往往由於其配方多為專有技術,也形成了壹定的進入壁壘,所以生物制藥和中成藥具有相對較高的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