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此訪的主要議題是“加強安全合作”和“自由開放的印太”,潛臺詞是穩固當前霸權,針對中俄。
這五個國家針對的是中國和俄羅斯。
岸田文雄去了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美國,也拿了幾個題目來討論。
1.作為亞洲少有的願意介入俄烏沖突的國家,日本政府再次確認將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繼續支持烏克蘭。
這是針對俄羅斯的。因為俄烏沖突,俄日雙邊關系急劇惡化,原本可以討論的“北方四島”問題成為懸而未決的爭端。俄羅斯政府也已正式將日本列入“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
第二,岸田的五國之行當然不僅僅是為了這個目的,還有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的計劃,從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入手。
政治上,岸田呼籲G7國家緊密團結,堅守美國霸權下的所謂“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請註意岸田演講的關鍵詞——“最重要的是在G7框架下發出明確信號,絕不允許武力改變現狀,絕不允許核威脅”。
軍事上,日本和法國將加強在東海和其他海域的聯合海上演習。鑒於中國海洋活動的增加趨勢,日本將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合作,尤其是可能出現的“臺海有事”。日本希望美國解除部分兵力,使日本從單純的防禦轉向軍事集結和進攻,具備所謂的“反擊能力”。
在經濟上,日本政府試圖煽動西方害怕中國,此前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在美國發表演講稱,中國暫停進口臺灣菠蘿和澳大利亞葡萄酒等行為對全球經濟構成了“明顯而現實的危險”。
日本扭曲的中國觀
其實最近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越來越扭曲了。
作為中國的近鄰,日本看到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甚至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日本的軍事力量有限,而中國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日本的心態就崩潰了。
但日本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國力來壓制中國,於是日本政府試圖用美國的“拉攏盟友”來承擔挑釁中國的成本,於是就有了所謂的“經濟脅迫”和“軍事威脅”,希望向中國施壓。
近年來,美國壹直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實施出口管制,打壓中國企業,聯合盟友遏制中國。惡意破壞世界經濟的發展,極大地破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
日本不反思如何適當發展,反而諂媚地迎合美國打壓中國的戰略,配合先進半導體技術對中國的遏制和經濟領域的打壓,叫囂“中國威脅”,“親密地”成為美國在亞洲的深水炸彈,幫助美國鞏固所謂“國際秩序”的霸權主義。對此,日本人委婉地表示,合作的“反制措施”可以幫助那些成為中國“行動對象”的國家和地區。
日本政府的這種做法嚴重阻礙了中日關系改善的進程。反而縮小了日本的道路。看看哪些和美國是朋友的國家最後沒有被美國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