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還記得原來的公式嗎:C標*V標=c待*V待,妳壹定是在測量被測液體的濃度吧?
這裏有兩個公式:
其實平衡:C(實際,準確)*V(實際)=c(實際)*V(實際,確定),
這是真的發生了,
計算公式:C標準(實際,準確)*V標準(測量)=c等待(計算)*V等待(實際,確定)
所有的誤差都來源於測量的標準液體體積與實際不同。
我給妳解釋壹下為什麽標準溶液的濃度是準確的,被測溶液的體積是確定的。
首先,妳要相信被測溶液和標準溶液的實際濃度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有誤差,問題絕對不是濃度突然變化,而是體積變化。
那妳怎麽衡量呢?妳必須先取待測溶液,然後在實驗操作中滴入標準溶液。那麽如何確定反應達到了中性狀態呢?因為在實驗中,我們是通過指示劑(如酚酞)變色的瞬間來判斷的,變色後,再測量標準溶液的體積。
如果妳不控制待測液體的體積,比如隨便加入約15mL-16mL的待測液體,然後0.1mol/L的標準溶液在18.3mL處變色,那麽如果妳不固定待測液體的體積,我無論如何都要倒試液。怎麽知道是不是65433?如果這壹切都不確定,那麽被測液體的濃度是0.121mol/L還是0.114mol/L?所以我們需要固定被測液體的體積,比如20mL。
至於誤差,最終只會體現在標準解中。比如不把酸滴定管用標準液洗,標準液的實際濃度就下來了。為了達到事實上的平衡,妳只能多加壹點實際標準溶液的體積,待測溶液的濃度也會增加。
可以得出結論,在實驗中,被測液體的體積和標準液體的濃度都是定值,被測液體的濃度只與標準液體的體積有關。如果標準液體的體積大,待測液體的濃度也會大。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