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力提倡市場自我調節的作用,不贊成國家調節。
妳自己看完能記住什麽?
1.交易對雙方都有利(正和)。
當“買方”和“賣方”存在分歧時,他們之間的交易不是零和的,其次會給雙方帶來利益,即消費者剩余和利潤。究其原因,比如壹個擅長捕魚,壹個擅長養殖,以魚換糧對雙方都有好處,因為如果不交換,而是生產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就會吃力不討好,降低整體效率。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於分工。
所以,在這個市場經濟社會,我們應該專註於自己的分工。?讓別人開心,也讓自己開心。
3.貨幣與金融、財政支出與稅收、國家調控工具。
4.經濟危機似乎是由“迂回生產”導致的中間產品增加和資金鏈斷裂引起的。
經濟學應該和人的行為聯系起來。
6.衰老。有這麽嚴重嗎...人口老齡化從2021到2050年加速,2050年達到高峰,2050年到2100年維持高峰,老齡化水平在31%左右。看來2020年的老齡化有些嚴重。我國老年人年齡在60歲以上,2019年末60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8%,近1/5。
經濟學原理張
第壹章經濟學思考
經濟學: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資源的科學(狹義);對人類如何合作的研究(廣義上);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因為合作解放了生產力?乍壹看好像不對,有技術進步,但從廣義上講,是與外國合作產生的技術進步。
機會成本:人們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放棄的最大價值。
邊際:對現有行動的微小調整。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自由貿易是壹個正和遊戲。自由貿易不等同於。
分工:1,技術和熟練度完美;2、節省更換勞動力的時間;3.它增加了發明新工具的可能性。
經濟學上有壹個著名的例子,壹個人壹天做不了20個大頭針,但是10個人可以做48000個大頭針。現代社會更是如此。
以前認為是科技的發展導致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或許是市場的需求催生了技術的進步。
我們不是說需要,而是說對他們有利。
經濟學研究。妳為什麽這麽想?因為如果妳不這樣做,妳就不能用數學方法來處理它。這是本末倒置。
第二章偏好與選擇
偏好:目標和手段的關系。
邊際價值理論取代了古典經濟學中的勞動價值理論。
維護既得利益: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已被證明是有問題的,但可以為政府幹預經濟提供理論支持。
經濟學很重要,因為它能改變人們的觀念。
人類進步的壹個重要方面就是在行動過程中獲得的快樂比例在增加,在結果中獲得的快樂比例在減少。
邊際效用遞減定律。增加單位消費對應的效用增加值就成為邊際效用。
第三章交換分工和貨幣
直接交換:易貨,雙方都是買賣雙方。
納什均衡:如果兩個人有相同的議價能力,交易的收益會在他們之間平均分配。
比較優勢:比較優勢。在特定產品的生產效率上,劣勢相對較小,機會成本較小。因為盲人不能工作(工作),提供講故事服務的機會成本很小。
大衛·李嘉圖的誕生,證明了他在絕對優勢下也有比較優勢。(大家都能賺錢,哪個更賺錢)
垂直分工:產品生產鏈中的分工。
蘋果的生產組裝遍布全球:壹個是工人成本,不是偷稅漏稅。
間接交換:以貨幣為媒介。貨幣,壹種被廣泛接受的交易媒介。
交易成本:為完成交易而必須支付的成本。尋找貿易夥伴,談判價格,簽訂合同,執行合同等。
交子:人民自發由政府接管。
市場經濟:價格。
價格函數:1,傳遞信息;2.提供激勵措施;3.決定收入分配。
第四章消費者選擇和需求曲線
中國人過去喝白酒而不喝葡萄酒。當人們意識到葡萄酒更健康時,許多人開始用葡萄酒代替白酒。那麽中國的酒商就要想辦法做壹些更健康的“白酒”了。或者做壹些研究表明白酒更健康?
賈詡商品:價格下降,但對它的需求減少。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恩格爾40~50%小康?小康社會只比溫飽高壹個層次。
消費者剩余: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高價格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
市場的邏輯:想要快樂,首先要給別人帶來快樂。
目前限制奢侈品消費,相當於以後不讓很多人消費必需品?
第五章生產和供應曲線
經濟受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的影響,也受技術進步的支配。
勞動對資本的替代率,資本對勞動的替代率。邊際技術替代率收益遞減定律。
規模獎勵。提高投入產出增長的比率。
規模經濟:成本的增加小於或等於產量的增加。
很多國企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等資源,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是巨大的機會成本。
沈沒成本、已付成本和不可挽回成本。
超低票價機票:航空公司的邊際成本極低。
第六章供求和價格
總盈余。消費者剩余(支出和願意支出的差額),生產者剩余(利潤)。
首次公開募股首次公開發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是投資,不是消費。
計劃經濟的失敗:人們的喜好在變,技術在變,…
印度的經濟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存。
政府限制國產藥品價格,讓廠家無利可圖,逃離行業,進口藥品代替國產藥品,傷害消費者。
日用品的增稅大部分轉嫁給了消費者;奢侈品(需求彈性更大)的增稅大部分轉嫁給了生產者。
房子可以說是必需品,所以它的增稅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在香港對公司征收所得稅後,不再征收個人所得稅;兩者均在內地征收。
許多向富人征收的稅會轉嫁到窮人身上。
擁堵費?!奇怪的知識。還有國外和深圳。
第七章要素市場和收入分配
工資、勞動力價格;利息,資本價格;
利潤是經濟學中最難的概念之壹。
利潤是企業家精神(壹種特殊的生產要素)的間接定價。
衍生需求,企業對中間產品的需求來源於消費者對最終產品的需求。
這該死的東西是壹堆曲線。
更高的法定工資是以失業為代價的。
20年前的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現在的大學教育是通識教育。
人口紅利:在工資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勞動力供給幾乎沒有限制。
獨生子女政策,沒人從事高危行業——換技術,降低風險?
工資的增長與人口增長的停滯有關...
如果誰能通過訓練成為姚明或者王菲,就拿不到那麽多工資了。
基尼系數衡量收入不平等。
對高收入群體征稅,還是會轉嫁到低收入者身上。
第八章企業家
市場不確定性,利潤其實是對創業者承擔不確定性的壹種獎勵。
發現或創造壹個平衡點
第九章競爭與壟斷
競爭性壟斷,壹個是經濟的,壹個是政治的。
價格歧視:差別定價,願意為更好的服務付費。
反壟斷法的初衷是保護消費者,但其結果卻可能與之背道而馳。
納什均衡:當所有人都知道均衡點時,他們會選擇均衡點。
第十章外部性和公共產品
外部性:對外部世界的影響。
帕累托最優狀態:與這個狀態相比,沒有其他狀態,使得至少壹個人的情況更好,沒有其他人的情況更差。(利己不損人。)
帕累托改進:沒有人受到傷害,至少有壹個人受益。
卡爾多-希克斯改良。總財富增長的改善。
福利經濟學第壹定理: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結果壹定是帕累托最優。
傳統經濟學家利用稅收/補貼來制定政策。/狗頭
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很低,那麽只要產權清晰,就可以通過市場協商解決外部性問題。
科斯定理告訴我們,政府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補貼或收稅,而是明確界定和嚴格保護產權。
包產到戶的政策,戶主承擔後果(產權)。
根據傳統經濟學,政府通過稅收為公共產品提供資金。(解決囚徒困境)
本文認為,私人部門提供的市場經濟可以為公共服務提供壹種解決方案。(也就是將非獨占設置為獨占。)
第二章XI不對稱信息與市場
信息不對稱:不是所有好的二手車都能賣出去。
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市場失靈嗎?其實市場是可以自我調節的。比如信譽機制,更主動的壹方,第三方。
這些都會導致效率的損失,也就是交易成本。
第三方:支付寶。
政府幹預的國家越多,逆向選擇就越嚴重。
劣幣驅逐良幣:當兩者實際價值不同但標示價值相同時,人們會傾向於收藏實際價值高的那壹個,而實際價值低的那壹個就會在市場上流通。
—————————宏觀經濟學
第十二章宏觀經濟學導論
以反映國民經濟總體狀況的經濟總量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總量的決定方式、相互聯系和變化規律。GDP、通貨膨脹、失業率、消費、投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術語。
壹個是長期經濟增長,壹個是短期經濟波動。
壹般認為,凱恩斯革命開啟了宏觀經濟學。1929大蕭條。
凱恩斯主義:建議政府放棄“自由放任”政策,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積極幹預經濟。
奧地利學派認為,市場具有自我修復的功能,政府幹預經濟會導致更大的危機。
貨幣主義認為名義國民收入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反對政府幹預經濟,主張實行單壹規則的貨幣政策。
理性預期理論:由於人們可能對政策做出理性預測,並提前采取對策,旨在穩定經濟的貨幣政策註定失敗。(騷)
GDP是指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使用生產要素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國內生產總值。
男主人和保姆結婚導致GDP下降,因為保姆做家務,女主人不做。
把消費和投資作為增加GDP的工具,就是顛倒了目的和手段。
人類發展指數:健康和長壽、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實際GDP是基於某壹年的價格,剔除物價影響。
通貨膨脹:物價總水平上漲。
通貨膨脹導致財富從債權人轉移到債務人。財富從儲戶向借款人的轉移。
存錢,銀行貸款,錢不夠用。?借錢,還錢,利息蓋不住通貨膨脹,就虧了。
在中國的失業統計實踐中,使用的是城鎮登記數據。會大大低估經濟沈重的真實失業情況。
“調查失業率”和“城市失業率”
第十三章經濟增長
劉易斯轉折點:經濟發展是現代工業部門相對於傳統農業部門的擴張過程,直到該部門的剩余勞動力全部轉移。(在此之前,勞動力過剩)
市場規模-勞動分工和專業化-生產率-經濟增長-市場規模(所有環節都由企業家推動)
第十四章經濟波動
匯率由購買力平價決定。兩國之間的總供給和總需求。
次貸危機。
人口老齡化從2021到2050年加速,2050年達到高峰,2050年到2100年維持高峰,老齡化水平約為31%。
第十五章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
貨幣政策:調節貨幣供應。
財政政策:財政支出和稅收增減。
準備金: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比例。
中央銀行通過與指定的交易商進行有價值的政治權力和外匯交易來改變貨幣供應量的行為。
財政政策:改變政府支出(投資和消費)或稅收以影響總需求。
乘數效應和擠出效應。
政府是否應該通過宏觀經濟政策來調控經濟?沒有達到* * *知識。
第十六章奧地利學派的宏觀經濟理論
在經濟危機時期:
為什麽所有企業都在虧損?
為什麽上下遊行業波動不壹樣?
市場上的錢去哪了?
迂回生產:生產生產資料,然後用生產資料生產消費品。
繁榮時期投資的許多行業不再劃算,於是被迫停止,價格和工資下降。
奧地利學派:從結構而非總體指標的角度理解經濟。